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01

以兴趣为抓手深入阅读

让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孩子深入阅读,而这种深入阅读十分考验父母的功力。

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成长铺路。重点在于,围绕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断地给予一些教育素材和资源。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培养出个人的阅读趣味,他就会天然地对那些不好的书加以屏蔽。

而专注于兴趣阅读的好处在于,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活学活用,且这些知识慢慢能成为一种体系。这样看来,让孩子成为某个知识领域的小小“专家”真的并不难。


02

与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很重要

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一些价值观的渗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领,其实在边读边交流过程中的引领是最润物细无声的,是最有效的

美国的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好奇心的发展,至少需要一个可以分享这种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发现周围这个世界里的快乐、激动和神秘。”

跟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鼓励他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内心在想什么。

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我们一定要有那种教学相长的意识。这种教学相长,其实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好的父母,怎样去追寻好的教育。


03

鼓励孩子做书籍推荐人

让孩子推荐书,也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一个方法。

当孩子读了大量好书的时候,他的心中就会特别有爱,就会对生活、对生命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说家里有什么仪式的话,可以让推书荐书成为一种仪式。家长为孩子推荐、购买书籍可以看作是自己在深入了解、阅读后的一种分享,而当孩子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深、读喜欢后,他一定也愿意,并且能不假思索、甚至滔滔不绝地向家长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

超长假期后,

孩子的差距在哪儿?

也许会有家长会质疑,孩子每天的课业任务已经十分繁重,哪还有时间再去额外完成“阅读”这项任务?


这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个超长假期过后,学生间的差距将会拉开”。其实,这样的差距除了表现在课业成绩上,还包括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上。


我们呼吁家长和学生将这个假期视为阅读的良期,并非要把阅读功利化或任务化,而是希望阅读真正成为陪伴这些年轻人一路成长的习惯和爱好。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曹文轩说过一句话:阅读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认同。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芜和寂寥。


如今的孩子在业余时间拥有太多的放松选择:打游戏、刷抖音、看直播……而延期开学,更是给不少孩子提供了与电子产品为伍,过度娱乐的好“契机”。这些爱好不应被一味否定,但在泛娱乐时代下还是显得有些浮躁且缺乏营养。还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爱好虽然“高大上”,但无形的门槛会将部分家庭和孩子拒之门外。

细细想来,阅读,仍是孩子们最朴实,最平易近人的朋友。

有人说

阅读是最廉价的高贵。一本书十几元、几十元,就能让人的阅读水准与名流贵胄基本一致,这就是很容易获得的精神上的高贵。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是书籍可以做到这一点。阅读,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抵抗外面的喧嚣与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