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01

以興趣為抓手深入閱讀

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而這種深入閱讀十分考驗父母的功力。

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重點在於,圍繞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和資源。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能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培養出個人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地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而專注於興趣閱讀的好處在於,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且這些知識慢慢能成為一種體系。這樣看來,讓孩子成為某個知識領域的小小“專家”真的並不難。


02

與孩子一起讀書,交流很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秘。”

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我們一定要有那種教學相長的意識。這種教學相長,其實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我們教給孩子什麼,而是孩子教給我們怎樣做一個好的父母,怎樣去追尋好的教育。


03

鼓勵孩子做書籍推薦人

讓孩子推薦書,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的一個方法。

當孩子讀了大量好書的時候,他的心中就會特別有愛,就會對生活、對生命有獨到的看法和見解。

如果說家裡有什麼儀式的話,可以讓推書薦書成為一種儀式。家長為孩子推薦、購買書籍可以看作是自己在深入瞭解、閱讀後的一種分享,而當孩子真正將一本書讀懂、讀深、讀喜歡後,他一定也願意,並且能不假思索、甚至滔滔不絕地向家長推薦自己喜愛的書籍。

超長假期後,

孩子的差距在哪兒?

也許會有家長會質疑,孩子每天的課業任務已經十分繁重,哪還有時間再去額外完成“閱讀”這項任務?


這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個超長假期過後,學生間的差距將會拉開”。其實,這樣的差距除了表現在課業成績上,還包括個人的生活、學習習慣上。


我們呼籲家長和學生將這個假期視為閱讀的良期,並非要把閱讀功利化或任務化,而是希望閱讀真正成為陪伴這些年輕人一路成長的習慣和愛好。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曹文軒說過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如今的孩子在業餘時間擁有太多的放鬆選擇:打遊戲、刷抖音、看直播……而延期開學,更是給不少孩子提供了與電子產品為伍,過度娛樂的好“契機”。這些愛好不應被一味否定,但在泛娛樂時代下還是顯得有些浮躁且缺乏營養。還有許多值得推廣的愛好雖然“高大上”,但無形的門檻會將部分家庭和孩子拒之門外。

細細想來,閱讀,仍是孩子們最樸實,最平易近人的朋友。

有人說

閱讀是最廉價的高貴。一本書十幾元、幾十元,就能讓人的閱讀水準與名流貴胄基本一致,這就是很容易獲得的精神上的高貴。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閱讀,能夠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抵抗外面的喧囂與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找到生活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