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實體店的“春天”還有多遠?

現在已經3月中旬,或許年初的豪言壯志已經忘在腦後,只能足不出戶,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人說,2019年是資本寒冬的一年,而2020年,卻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也有人說,危機共存,應該苦力尋找自救路線。

或許很多實體店已經展開自救,但是還是有很多已經銷聲匿跡。


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實體店的“春天”還有多遠?


比如,朋友的一家小吃店就中招了,去年年底才開業大吉,準備年後大幹一番,沒想到迎來了疫情,只能關門待業。由於前期的房租、裝修等等已經投入,面對每日的虧損,只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近,終於堅持不住了,只能低價轉讓。

有的朋友勸他,再堅持一下,或許就可以擼起袖子大幹一番,但是他還是放棄了,因為未來不可知,他不願再冒險。

或許有人說,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不放棄,但是很多人都會在放棄的邊緣不斷行走。

那麼,2020年實體店的“春天”還有多遠?

而對於實體店鋪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戶進店,如何讓客戶購買商品,還有怎麼轉化成為老客戶等等,我們只需要有裂變營銷的思維,那麼,實體店有哪些營銷策略呢?

一、低價引流

低價不是目的,低價是為了快速獲取客戶,為了讓客戶快速地體驗我們的產品,所以低價營銷要有一些設計,比如用戶只能享受一次低價體驗,如果想要再享受優惠,就需要分享拉人進來買東西,或者可以直接成為我們產品的低價代理,自己在產品原有價格的基礎上進行加價,能加多少就是代理自己的利潤。


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實體店的“春天”還有多遠?


當然,低價本身是一種虧損營銷,如果低價不能夠保證產品的質量,那麼結果可能就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超低價的同時,仍然需要盡最大的可能保證產品的質量。

除了保證產品的質量,還需要挖掘產品的附加值,比如消費者的需求、效果等等,都會影響消費者的復購率。

你或許只想到低價,未曾想過背後的套路,你學會了嗎?

二、曲線自救路線

現在很多實體店都已經開始了花樣自救,比如房地產來說,開通直播賣房,或許你未曾想過,有一天不用再去搖號,也不需要排隊,用手機就可以全程看房,然後在線下單籤合同。

除了賣房、賣車之外,我們還看到了各種“雲”娛樂,比如“雲”聚餐、“雲”蹦迪等等,甚至有些人無聊到,圍觀直播睡覺,可以說,需求就是市場,重點不是你想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


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實體店的“春天”還有多遠?


你現在是準備曲線自救還是繳械投降?只在於你的選擇,不如學學別人的自救,或許你也能找到更好的機會,而不是坐以待斃,等著“春天”的到來。

三、產品滯銷

之前說過,實體店的產品不是隨便上的,也要根據潮流以及季節更迭,即便是電商,也要不斷更新產品,才能保證吸引顧客。

比如一家服裝店,今年流行運動類棉服,大紅色系的衣服等等,如果你的店沒有這樣的陳列,很難吸引客戶。不用擔心同質與撞衫,中國服裝市場就是如此,很難買到獨一無二的衣服,但是你沒有主打的,就是跟不上潮流。


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實體店的“春天”還有多遠?


那麼,重點問題來了,疫情讓很多產品都滯銷,怎麼辦?其實,對於實體店老闆來說,資金流就是店鋪運營的血脈,如果現金流都卡在了產品上,只能等著倒閉,所以我們只有儘量保本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手段,大批促銷產品,而不是一直壓箱底。

羅振宇說,2020年幹就是,但是如果你是實體店老闆,你想迎來實體店的“春天”,那麼,有的時候套路是必須的,當然,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打造有差異化的營銷,才能突出產品優勢。

關注行知牛,從當下攻破各種“寒冬”,實體店的“春天”馬上要來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