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应该旱育稀植,那么育苗的下种量应该是多少才算稀植?

龙兵过


你好,我是头条号禾本多,希望水稻很多的“禾本多”,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旱育稀植是水稻育秧的方法之一,适合小规模种植户自育秧的操作。

秧床制作

旱育稀植是充分利用前期温光条件,培育多蘖壮秧,获取水稻高产的育秧方法。

小苗移栽(3-4叶)秧本比1:30,一亩秧田的秧苗可以栽种30亩大田,使用杂交稻种子,需要种子30公斤;使用常规稻种子,需要种子90公斤。

中苗移栽(5-6叶)秧本比1:20,一亩秧田的秧苗栽种20亩本田,使用杂交稻种子,需要种子20公斤;使用常规稻种子,需要种子60公斤。

大苗移栽(7-8叶)秧本比1:10,这种方式一般在干旱区、望天田、雷响天使用,栽秧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选择秧龄弹性较好的品种,例如在云南可以使用宜香3003。一亩秧田需要10公斤种子。常规稻品种由于秧龄弹性问题,不建议采取大苗移栽。

旱育秧秧田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的菜园土,提前做好培肥。播种前15天喷施除草剂,降低秧床杂草基数,提前2天整理秧床,开厢,撒施壮秧剂,做好播种准备。

旱育稀植是一种区域性育秧手段,播种量要根据你的移栽的时间、秧龄来决定。培育多蘖壮秧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以上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在对话框留言,也欢迎有不同意见进行交流。


禾本多


水稻应该旱育稀植,那么育苗的下种量应该是多少才算稀植?水稻旱育稀植是培育壮秧的一项有力举措,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早春气温较低条件下的早稻育秧,通过旱育稀植是防止烂秧最好办法,所谓旱育稀植,大多适宜于早稻育秧,因为早稻育秧期间,气温较低,秧板通过燥做水平达到上糊下松,芽种落泥,上可覆盖草木灰,岩衣及可疏性垃圾等保喛,三叶期前湿润管理,之后灌水上秧板進入水育阶段,旱育指三叶期前。怎样才算稀植,这得从秧令来定播量,稀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壮秧,也要便於拔秧起苗,不能图名留于形式,30天秧令亩播种,120斤。35天秧令,亩播100斤。40天秧令,亩播80斤。

作为水稻旱育稀植的讨论,晚稻育秧,只可稀植,不再旱育,因为晚稻育秧,气温已高,旱育难管秧板的湿润,只要立苗就可灌溉管理,但稀植是晚稻育秧的中心,它受前作早稻的制约,搭配的晚稻品种生育期有短有长。假如,迟熟的晩粳搭配迟熟的前茬早稻,难免它的营养生长大多会在秧田里度过。这就需要我们用稀植来得以补偿,根据往年的经验6月25日播种的秀水系列晚粳到8月上旬移栽,秧令45到50天,它的亩播量必须在60斤以下甚至50斤的稀植,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不过按当前的粮食价格,大家都在粗仿经营,这种旱育稀植的栽培方式,早早己退出历史舞台,早稻直播,中稻短秧令移栽,根本不用旱育稀植。



天天行3


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水稻旱育稀植。所谓旱育稀植其根本就在于让水稻三叶一心之前长成壮苗,水稻是沼生植物,既不是水生植物,也不是旱生植物。水稻起源是生在沼泽地干旱季节的时候的植物。水稻根系在三叶之前和旱生植物的根系一样,都得靠自己呼吸土壤中的空气来维持自身的代谢,到三叶之后逐渐形成叶片吸收氧气向根部运输。因此,三叶一心的水稻插到本田里,也会生出新根,而两叶一心的水稻插进本田里,就不容易生出新根,旱育秧就是让水稻在苗床上处于一个干旱状态,土壤的空气孔隙里有充足的氧气。以保证根系呼吸,如果浇水过多,土壤通气差,根系呼吸就不充足,根生长的就弱,容易感染病害,苗床上水过多是水稻苗期发病最核心的原因,底土多给根系供营养、水分、氧气的空间充足,底土如果薄根系周围营养元素,离子浓度过大,就会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导致根系内向土壤中失水。而土壤水分也会由于持水空间少而不足,就导致我们总得浇水,成了水育秧苗。底土少,通气孔隙也就少,这是必然的。

很多人认为稀植就是插秧尺寸大小的问题,其实不是,是本田中每平方米基本苗多少的问题,与插秧尺寸有关。也与每穴的基本苗数有关。我们寒地稻作区11叶、12页品种适宜的插秧行穴距离30乘12和30乘14厘米。13叶品种适宜行穴距13乘14和30乘15厘米。每穴苗数一般为4至5株,这就要求播种密度一定要降下来。在机插秧盘情况11叶品种芽种140至150克/盘;12片叶品种,120至125克/盘;13叶品种,100至115克/盘,按这个数据标准来看,当前播种密度太大,导致秧苗不壮。有人认为,播种太稀会盘不好根,根实际盘根好坏完全与根系生长相关。而且播种密度过大,会造成秧苗病害。

机插秧盘每盘11叶品种应该控制在130克以内;12叶品种应该控制在110克以内;13叶品种应该控制在100克以内。

所以说在正常的出芽率下,为了更好的培育出壮秧,播种量易稀不易密。


东北小伟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育苗方式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主要控制水分管理。原则是不要建立水层,主要是灌溉,不要缺水,彻底灌溉。育苗十分重视地上和地下同步发育,培育良好的根系,提高苗木质量,增强抗逆性和抗病性,培育壮苗。其特点是抗寒性强,幼苗生长旺盛。移栽后没有苗期,而是发病早、发育快。第二,种植方式由密植改为稀植。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超过9英寸乘3英寸。在一些条件良好的地区,种植密度可以达到9英寸乘8英寸。增加行距,合理利用光温条件,提高抗病性,提高分蘖率,结实率更高,增产,节约投资,经济效益高。

  目录

  技术简介

  2 .水稻秧苗田间操作规程

  准备苗床

  施用足够的肥料

  床土的酸处理和消毒

  种子处理

  稀疏播种,均匀播种

  种苗管理

  3.田间栽培

  整地和基肥施用

  适时种植

  科学施肥

  化学除草

  喷雾

  合理灌溉

  笔记

  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扩大和减少育苗,配合高产栽培的栽培技术。它具有节约用水、劳动力、种子、种苗、成本、产量和收入的优点。与常规栽培相比,一般可节约50%的水、30%的物种和50%以上的苗田。同时,旱育苗后基本没有苗期。它生长早且快,增加每穗粒数,增产600-900公斤/公顷,增产10-15%。

  准备苗床

  苗床选用背风、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灌溉排水方便的旱地。每公顷田地需要225-525平方米的苗床。经过整地和细耕耙耕后,苗床宽1.2—1.5m。这条沟宽20-30厘米,深20厘米。

  施用足够的肥料

  水稻幼苗应事先用稻草或有机肥施肥。播种前3天,苗床应施腐熟有机肥10-15公斤/平方米、硫酸铵50克/平方米、磷酸二铵100克/平方米、硫酸钾50克/平方米,并均匀混入10厘米土层。

  床土的酸处理和消毒

  播种前2天苗床应调至酸性。壮苗剂可用于调酸和施肥。每袋(2.5公斤)加入15公斤细土,均匀喷洒在20平方米的床面上,混合均匀。工业浓硫酸也可用于调酸,25-100克/平方米滴入5000-20000克水中稀释,喷洒苗床。酸调节后苗床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为4.5-5.5。苗床用足底水浇灌,用每平方米2.5g 70%狄克逊消毒。对于2.5-3公斤的水,喷洒床面。

  种子处理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宜生育期的品种。每亩田杂交水稻用量为1-1.5公斤,常规水稻用量为3-3.5公斤。选种,浸泡前在阳光下浸泡1-3天,按照说明用咪鲜胺或其与多菌灵的混合物在水中浸泡,浸泡结束时平均温度为15℃,浸泡后催芽至累积温度90-100℃,待种子芽变白后在阴凉处干燥1-2天,播种。稀疏播种,均匀播种

  根据茬的排列和苗龄的长短,适时播种,芽种播种量为150-250 g/m2,苗龄播种密度适宜;苗龄短,宜稀播。播种应均匀,播种后用细土覆盖。

  种苗管理

  秧苗应保持温暖,早稻和中稻早播田应覆盖薄膜。重视水资源管理。播种后喷水一次,之后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在1叶1心期喷施250毫克/公斤多效唑。控制幼苗过度生长,促进幼苗生长粗壮,分蘖多。及时预防和控制衰减。用酸碱度试纸测试苗床土壤。当酸碱度大于6时,用300倍工业硫酸水溶液喷洒苗床,用2.5g/m2狄克逊和1000倍水均匀喷洒苗床。幼苗应及时施肥,并在四叶期喷洒1%硫酸铵溶液,以促进幼苗健壮和分蘖增多。移栽前4天施肥,移栽前1天浇水。

  整地和基肥施用

  地里以前的庄稼收割后,会及时犁,翻过来晒干,然后沤制。移栽前3天,施用腐熟有机肥15-30t/ha、磷酸二铵150kg/ha、尿素150kg/ha、硫酸钾150 kg/ha。肥料采用全层施肥法施入,施入后犁耙。

  适时种植

  采用人工移栽或插秧机移栽。它需要浅移植、宽行、少种植物和稀疏种植。常规水稻种植密度北方30厘米×13厘米,南方26.4厘米×13.2厘米,每穴2-3株。杂交水稻移栽规格为33厘米×16.7厘米,每穴1-2株。

  科学施肥

  在施用足够有机肥的基础上,可以少施或不施分蘖肥,例如,如果幼苗叶片发黄,可以施用60公斤/公顷尿素。穗肥应在孕穗期施用,尿素应在暴露和晒干的田地复水后以45-75公斤/公顷的速度施用。抽穗后,在根外加入1.5公斤/公顷磷酸二氢钾和900公斤水施肥,提高结实率。

  化学除草

  早期,建议在两次阻断前后注射药物。一种是种植前每公顷使用600毫升30%油莎豆2-3天,用土壤和药物方法均匀施用于田间,施后只灌溉不排水。施药时,田间保持3-5厘米的水层。二、移栽后10-15天,稗草1.5-2叶期前,三棱柱草高度在15cm以下,每公顷加1.2-1.4公斤50%甲氰脲可湿性粉剂加10%吡嘧磺隆或200克30%苄嘧磺隆;30%阿洛津600毫升加10%苄嘧磺隆150-200克,或30%苄嘧磺隆200克。它可以通过土壤和肥料的方法施用,水保持3-5厘米和3-5天。

  喷雾

  稗草在2-3叶期喷洒760-840克35%二氯苄基可湿性粉剂。为了控制和消灭老稗草,可喷洒30%莎草-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的茎叶。水稻分蘖后期,用48%的苄达唑溶液1.5升和56%的四氯二甲基0.5升喷水(或相应的成品制剂),防止三棱柱草。用水在施用前干燥,保持湿润,施用后灌溉1-2天,并保持5-7天。该方法易造成药物损伤,必须控制好时间,以免降低产量。该配方在生产季节只能使用一次。5、芦苇和渠埂杂草的控制。增加用水耙地的时间,耙起芦苇的根,挖出漂浮的芦苇根。水稻幼苗移栽后生长的芦苇涂上41%草甘膦以防止和清除芦苇叶,用药后一个月左右芦苇就会死亡。使用41%草甘膦定向或隔离喷洒沟渠和池塘中的杂草。应该小心不要把药喷在米饭上。合理灌溉

  分蘖期,浅水层足以使幼苗暴露在阳光下,浅水层保持在抽穗期和开花期。全航向后,干湿交替。收割前一周,水被切断,田地变干了。及时控制病虫害。及时预防病虫害。应及早注意稻象甲和其他害虫的防治,2.5%的敌人杀死375毫升/公顷,喷洒750公斤/公顷的水。分蘖后期和拔节期在1050公斤/公顷的水中喷施1%井冈霉素5.25公斤/公顷,防治纹枯病。孕穗期,在1125公斤/公顷的水中喷洒三环唑1500克/公顷和甲胺1500—12250毫升/公顷,可防治稻瘟病和稻飞虱、二化螟和二化螟。

  1.调整酸时注意安全。工业浓硫酸稀释时,应在水中加入酸,不要在酸中加入水,以免溅酸和灼伤。

  2.稻田水管理应采用干旱管理,以培育优质秧苗。

  3.晚稻移栽时应增加密度,每穴苗数也应相应增加。


未来在明天


水稻应该旱育稀植,那么下种量多少算稀植呢?旱育秧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常见的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开闭式薄膜旱育秧等方式已成为寒冷地区和双季早稻培育壮秧、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法。肥床细土法塑盘旱育秧在肥沃疏松的秧床上,利用塑料软盘或纸筒进行旱育秧。该育秧方法播种期不受水源限制,旱秧地育秧操作方便;适于大、中、小苗的培育,比塑料盘湿润育秧秧龄延长,且不串根,有利于高产品种的搭配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另外,此方法便于统一供种,集中规模育种,并实现商品化供秧。塑盘旱育秧又是适宜机械抛秧的最佳育秧形式,具有广阔的前景。开闭式薄膜旱育秧。

软盘育秧常用用钙塑软盘,58cm,长宽28cm,深2.6~2.8cm,在田间置于床面上,装上营养土,浇水,播种。人工插秧的稀播种,每盘70~80g;机械插秧的密播种,机器撒种每盘100g,其余操作同开闭式旱育秧。如果不是机器撒种,人工撒种一盘应该下种150g左右,因为人工撒种难免浪费,所以应该多放。下面是旱育秧照片







沭东公社


1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既能培肥地力熟化土壤,又能培育壮秧、壮苗,缓解用地茬口矛盾。苗床面积应根据移栽大田数确定,一般1?30,40,即每公顷大田准备300m2左右苗床。

2整地作畦

秧床整地作畦要求上细下粗、上实下松。在播种前施肥并耕翻1,2次,耕翻应耕深15cm以上,做成畦宽1.2,1.4m、沟宽50cm、沟深20,30cm的畦,苗床四周开好围沟,以保证排水通畅。畦整平后用2.0kg壮秧剂加干细土20kg充分混拌可撒施25m2苗床,再反复耙匀于0,5cm深的土层内,用木板压平,浇透水即可播种。

3播种

按每平方米播种子50g计算总用种量,用25%使百克乳油2 500倍液浸种36h即可直接催芽,催芽至露白后将破胸谷均匀撒播在床土上,可采取分畦称量多次撒播的方法,确保床面落籽疏密一致、均匀。撒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再用过筛细土分几次用手撒覆在苗床上,将种子盖严,厚度应以不露籽为宜,约0.5,1.0cm。土撒完后用漏壶式喷雾器喷水,能使苗床水分充足,种子顺利生根发芽。最后插高20,30cm拱架,盖好薄膜,四周压实防止透风。

4苗期管理

4.1温度管理

秧苗一叶一心期前棚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以25?为宜,三叶一心期在20?为宜。晴天下午棚内温度过高要揭两头通风降温,以防烧芽。阴雨寒流时则盖好压实。三叶期后除阴雨天外可日揭夜覆,增加秧苗抗逆性。移栽前3,5d撤膜。

4.2水分管理

旱育秧3叶内以旱为主,促其根系发达、长成壮秧,尽量做到床土不开裂不浇水、秧苗不卷叶不浇水。3叶以后要适当提高床土水分含量,保持土壤湿润,切忌用大水漫灌。阴雨天要盖膜挡水,并及时排干畦沟水,达到最大限度地控水。

4.3施肥

旱育秧苗床的供肥量能基本满足秧苗正常生长,三叶期后若补肥则应同时补水。用尿素10g/m2 100倍液均匀喷施,再用清水喷淋洗苗,移栽前几天可按尿素75kg/hm2标准适当施送嫁肥。

5大田管理

大田翻耕整地时要整平,薄水现泥。旱育秧苗矮壮,3.5,4.0片叶,秧龄30,35d即可移栽,中小苗移栽后无缓苗期,活棵快。插秧时浅水浅插,栽插2,3cm深,秧苗带土与泥平,不可埋心。在适宜范围内宜稀不宜密,注意稀植,栽插24,27万穴/hm2,一般每穴1本,如单株带蘖少的可插

施肥应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季节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土壤肥力等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提倡测土平衡施肥,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氮?磷?钾一般为1.0?0.5?1.0。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用量。施肥总量为有机肥30 t/hm2、纯氮210kg/hm2、磷600kg/hm2、钾150kg/hm2、锌肥15kg/hm2。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和穗肥,喷施粒肥。

6病虫害综合防治

水稻生长期应加强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防治。稻纹枯病是真菌为害叶片及叶鞘形成病斑,防治适期为分蘖后拔节前,防治指标为病丛率20%左右,防治措施上着重改善栽培管理,浅水勤灌,适时烤田。稻曲病是真菌侵染谷粒,使谷粒变质,防治适期为孕穗后期,防治措施上要避免在病田留种,及早除去有病小穗以防蔓延。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对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效较好。水稻二化螟易造成枯鞘、枯心和白穗,重点要抓好秧田期1代二化螟和大田期2代二化螟的防治,卵孵高峰至枯心形成前为防治适期,防治指标为有卵1 500块/hm2。稻飞虱群集在稻株下部吸食汁液,水稻被害后在分蘖阶段茎秆下部形成褐色秧苗逐渐枯死,在抽穗期和灌浆腊熟期造成倒伏、谷粒空壳或半实粒,防治指标为1.5万头/hm2以上,喷药时要均匀对准稻株中下部,无水田块可在晴天中午高温时拌毒土撒施。

7适期收获

当90%稻谷黄熟时为收获适期,过早过迟均会影响外观和品质。收获的方式以机械收脱为好,不宜堆捂或机械碾压。


小男人话农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水稻栽培总体上是向旱育稀植方向发展。但可以肯定地说,水稻插秧也不是越稀越好。因为:

(1)水稻产量是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的乘积构成,是靠群体增产的。插得过稀,不能构成较大的群体,虽然个体发育好,但穗数不足,也不能获得高产。

(2)插得过稀,则必须依靠大量分蘖,因此易延长营养生长期,消耗大量的养料。因此而增加追肥量,成本增高了,无效分蘖增多了,穗小而不整齐,成熟度差,又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3)肥力不高的地插秧过稀,会因分蘖晚、分蘖少而无法构成高产群体,浪费生育前期光、热、肥、水资源,也不能高产。

因此,稀植必须要有先决条件,即“合理稀植”。只考虑稀植,不考虑其他因素是很难获得高产的。


河北太行小米


水稻育苗用种量的多少,有二个因素:一是种的常规水稻还是杂水稻;二是栽培方式是直播还是移栽。一般常规稻亩用种量在3-4公斤,杂交水稻用种量0.5-1公斤。


五谷丰登50


虽然现在机器插秧还没太普及,但以后会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话建议使用机器插秧,省时省力省成本。

我家也有几亩地,每年也都会种植水稻,水稻高产否,一是要选好品种,好的品种是高产的基础。二是掌握育秧苗和插秧的方法,育秧和稀植是两个不同概念,秧育好后,要移栽秧苗,移栽时才是稀植的开始,移栽秧苗时,每株秧苗栽种距离10到15公分左右,太稀影响亩地株数和产量,太厚水稻容易生病和稻伏。


彼岸户外


这个看早稻,中稻,还是晚稻了,早稻应该一亩田有2.5斤就可以,中稻有2斤足够了,因为中稻那时候发苗更多,所以更要稀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