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電影宣發細節?

點點媒體


一、什麼是電影宣發?

電影的宣發包括宣傳與發行,後者指影片的出售和租賃活動,是電影發行公司的業務。電影發行對於電影的意義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回收電影投資成本,獲取收入和利潤的主要途徑。

二、電影宣發主要有哪些形式?

1、分賬發行

發行方和放映方將電影票房收入或影片租價,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賬。不同地區或者同一地區不同的放映方之間的分成比例都不同,我國的絕大部分發行公司與放映方之間的分成比例是5:5分成,但是也有4:6,4.5:5.5,5.5:4.5,6:4分成的方式。

其中,特殊分賬是指分賬片的特殊形式,如某片在中國在商定票房內取得的票房,則使用一定數額一次買斷,當影片在中國票房超過此票房,則採用分賬的形式。

2、買斷髮行

院線一次性支付版權方約定的金額,然後取得在約定時間段內的發行權。於此同時,發行所得的收入不再與版權方進行分賬。簡而言之,就是院線花錢將電影買下一段時間,這時不管賺多少都揣自己兜裡。這個風險明顯比分賬更高,但到手的錢誰會想要分給別人呢?

3、保底發行

保底發行一般是文藝片的處理方式,發行方除賺取發行代理費外,還有機會享受制片方的票房收益比例。

保底發行一般由發行方提出保底金額,即保證了製片方可收入該額度的純利潤,若最終票房超出保底金額,則發行方可享受票房分成;若票房未能達到保底金額,則短缺部分由發行方補齊。

《心花路放》保底5億元,最終票房達11.7億元,大賺一筆。而18億保底的《美人魚》,更不用說了! 當然,保底發行畢竟是場賭博,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

4、僱傭發行

僱傭有實力的發行團隊,並支付代理發行費,由該團隊對影片發行進行操作。這是實力較弱的國產小成本影片慣用採取的發行模式。

三、電影宣發都有哪些渠道?

電影宣發與日常的產品推廣無異,錢都鋪在渠道上了。

如何讓大多數人知道一部電影?目前慣用的推廣渠道包括傳統媒體、新媒體、各類平臺、落地活動。說白了,一切附著流量的載體,電影宣傳都不會錯過!流量=價值,那麼,錢花哪可想而知。

任何渠道投放的前提就是物料。普通宣傳稿、影評人特稿、劇照、先導海報、終極海報、先導預告片、終極預告片、製作特輯、病毒視頻等,不同公司、不同人操作,價錢不一。物料將輸送到以下:

傳統媒體

普通的文字物料將通過四大門戶、報紙推送,一般推廣期頻率大概在2~3篇新聞稿;密集推廣期將有4~5篇新聞稿推出。重點的人物專訪會通過時尚雜誌、專業期刊;這些稿件要被大眾看到,是頭條還是焦點圖就得根據影片的預算來爭取了。比較強勢的影片媒體,成交價格相對低廉。沒有話題點又沒預算的影片一般不受待見。

電視媒體

雖然電視不斷式微,但是以《中國好聲音》等為代表的真人秀節目、訪談節目還是鎖住了一部分忠實受眾,豪氣的電影出品方會附著在這類高收視節目上進行推廣。


鋼牙發娛樂


電影宣發佔據電影成本很大一部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片子都會在影片檔期確定之後舉行大規模的宣發,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更好的傳播,吸引更多觀眾買票進場看片。


而在宣發過程中,有一種提前點映的做法,邀請部分業內人士提前觀看影片。如果片子質量真的過硬或者令人滿意,自然這部分人士會在微博甚至是公眾號發文為片子搖旗吶喊,如果質量一般般,那就。。。你懂得


還有部分片子會舉行首映禮,到場明星和粉絲互動,同時一些直播平臺在這個時候也成為了影評宣傳的最好旗手。隨著新媒體日益壯大,影片開通微博,通過主演超話等活躍度提升片子關注度。


BTW,現在諸多國內影片上映期間宣發還有po出影片在貓眼、淘票票、豆瓣等平臺分數。所謂平臺分數也逐漸成為了觀眾買票的依據之一了吧。。。


NORMALYM


《前任3》已經攬下19億票房。這部電影能夠成為票房爆款,與其說是電影內容的勝利,倒不如說是營銷的勝利。無論是短視頻平臺、微博、朋友圈裡的“爆哭”小視頻,還是“某男子在電影院失聲痛哭”的新聞,都引發了觀眾對《前任3》的好奇,讓不少對愛情有所向往或者懷念的觀眾走進了電影院。

曾有業內人士認為,宣發營銷對於電影票房的作用正在逐漸弱化,能否獲得好票房還得看影片的口碑如何。但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淘票票總裁李捷認為,口碑的傳播就是一種網絡型宣發方式,未來用戶將成為電影傳播和宣傳的主力。


電影宣發方式升級,口碑營銷成為殺手鐧。


以往說到電影營銷,可能觀眾首先想到的是公交車站、地鐵櫥窗裡的大幅廣告,或者機場、車站裡鋪天蓋地的電影海報,甚至是電影男女主角在宣傳期傳出的緋聞。但隨著自媒體、新媒體的崛起,口碑營銷開始成為電影的重要宣傳方式。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淘票票總裁李捷以中國電影宣發方式升級為主題所作的發言,恰好可以解答這個疑問。李捷認為,傳統的電影宣發是圍繞藝人展開,做媒體性的中心化傳播,用戶作為受眾是被動接受傳播信息的。但隨著票務網站和影評網站的興起,用戶開始成為電影宣傳的參與者,他們可以在網站上發表自己對電影的解讀和看法,參與到電影的傳播中來。

“現在一部電影的宣傳中,60%以上的成本投入不在傳統媒體,不在地鐵和燈箱廣告,而是在新媒體包括社交平臺,包括大號,包括口碑,包括用戶評論的傳播。

“互聯網不會改變電影的內容生產,但互聯網可以改變宣發,中國電影的下半場會是硅谷與好萊塢的結合

影視公司空前重視口碑營銷,這是件好事嗎?

回顧過去近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會發現口碑影響票房的例子比比皆是。無論是國產片《戰狼2》、《芳華》、《前任3》,還是進口片《摔跤吧!爸爸》、《尋夢環遊記》,都憑藉觀眾的口口相傳拿下了超10億票房。

口碑對於電影票房的影響越來越顯著,以至於幾乎所有的影視公司都把“口碑營銷”提上了議事日程。有統計顯示,新媒體營銷市場規模在短短5年內實現了近8倍增長,新媒體渠道在電影營銷中的地位飛速提升。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北京、上海等地,一個寫字樓裡甚至能有十幾家以影視宣傳為主業的公司。然而,當所有影視公司都開始進行口碑營銷,口碑傳播的套路化也越來越嚴重。先在微博上炒作電影的話題,變成熱點。隨後微信公眾號持續跟進,繼續刷熱話題。再請來大量的“水軍”進行安利,保持影片的話題熱度,或者在各大評分網站盡力刷高評分。

可以看出電影的背後宣發計劃和推廣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在電影開拍的時候就有去宣傳的形式去為這部電影去做鋪墊。


秋天的邱


1.常規報道

無論是電影殺青,發佈會,路演等,都要進行報道,增加人們對你電影的喜愛和關注度。主要形式以媒體朋友圈、微博大號、微信公眾好、門戶報道等新聞形式呈現,或者路透方式。

2.自媒體自發性免費宣傳

免費註冊各種自媒體平臺賬號。社交媒體是與觀眾建立關係並且傳遞口碑的絕佳方式。

3.病毒式營銷

以當下最熱門軟件平臺或者形式結合電影元素,比如:數千萬觀看次數的抖音視頻,還是推文和轉發劇照海報,如果你的宣傳材料可以“病毒式營銷”。那麼很自然地就能給你的電影帶來推動力。

4.消除負面評論

並非所有免費宣傳都是有益的。一個負面評論可以消除數月的艱苦工作。不論是藝人還是劇方,對於有公信力的平臺發佈一篇負面報道都是十分恐懼的。所以一般會有“新媒體部門”的成立,實時查詢相關消息,如果有負面報道第一時間就會聯繫消除。


影視圈Magazine


全都是為了利益而生活


人生不怕冒險1212


宣傳片,發佈會,記者會,製造娛樂新聞,說劇情保密,


小亮笑談


自媒體,新聞媒體,和其他網絡直播平臺


青島大劇院音響師


除了宣傳 名字以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營銷


一次旅行一次夢


各個都在誇大,只有自己知道


莊活森農產品


宣傳片,發佈會,記者會,製造娛樂新聞,說劇情保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