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了多年的草書竟然不是草書,只是草字而已!後悔沒看張芝這句話

提起草書,龍飛鳳舞的畫面感撲面而來。顛張狂素兩位草聖的瘋狂形象,更是讓我們有了模仿的對象,草書不瘋狂一點怎麼能算草書呢?

​於是後人學草書無不表現出這股子瘋狂勁,彷彿“瘋神”不上身,就寫不出草書一樣。

這樣學草書其實我們都錯了。

草書出現的目的確實是為了快速書寫而出現的,最初的草書應該叫草字更確切一些,那時候的草書與藝術是不搭邊的,就是為了節省書寫的時間,是完全以實用為目的的。

但這種草字是不美的,書法家於是在草字中加上筆法,讓它美起來成為草書。草字與草書的根本區別就是看其中有沒有筆法。

練了多年的草書竟然不是草書,只是草字而已!後悔沒看張芝這句話

張芝的草書

問題來了?

草書加入筆法後,書寫速度就會慢下來。如果草書寫快了,其中的筆法就會交代不清楚,缺少了筆法的草書只能叫草字了。

由此可見,草書真正寫好是不能寫得飛快的,當然肯定比寫楷書快。我的本意是,你不能認為草書寫得越快就越好。

其實怎樣學好草書?草聖張芝早就說過一句話,而且這句話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西晉書法家衛恆在《四體書勢》中記錄了草聖張芝說過的一句話,弘農張伯英者……常曰:“匆匆不暇草書”。

這句話沒加標點,所以很容易誤解。你如果理解成,匆匆不暇,草書。那就是說草書必須快寫,這不是張芝的本意。

練了多年的草書竟然不是草書,只是草字而已!後悔沒看張芝這句話

張芝的草書筆法交代很清楚

張芝的本意應該是,匆匆,不暇草書。張芝認為草書應該加入筆法,而不能像寫草字那樣快寫,有筆法的草書是寫不快的,所以“匆匆,不暇草書”。

張芝這樣說確實顛覆我們對草書的認知,我們老以為草書不寫得風馳電掣,還能叫草書嗎?

學草書,你的認知不能停留在,把草字當成草書。

寫草字就無所謂了,只要把字的結構寫清楚了,怎麼快怎麼寫,這種字能讓人看明白意思就行了。

草書就不行了,草書是書法家用筆法美化過的字體,講究的是筆法。草書有了筆法,就一定快不過沒有筆法的草字。

你能區別開草字和草書,你就明白張芝說的沒錯,真正的草書是寫不快的,相比草字來說。有的人練了很多年的草書,其實不是草書,而是草字。

練了多年的草書竟然不是草書,只是草字而已!後悔沒看張芝這句話

草書比草字優美就是因為有筆法

結束語:

學書法,有些不正確的老觀念一定要改過來。

比如草書,不要以為寫得飛快才叫草書,你可以快但一定要把草書的筆法交代清楚才能快。

不能把草書寫成草字了,有些人練了幾十年草書,其實練的是草字,是不是有點悲哀?

所以說,學書法不能想當然,不能別人練錯了你還跟著學,要學對方法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