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已不太記得那時我們準確的年歲,只記得那時我們都很小,很小……我們從“a u e”開始發音,從“人 口 手”開始識字……


已不記得我們究竟學了多少課文,只記得那時我們合上課本都會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都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真正開始讀課文應該是從學魯迅的那篇《早》開始吧,那時我們會照著課文中所描述的樣子,也會在自己的課桌上刻個“早”字,不知道你們那時是否刻過?那些字是否還在?我也曾在自己的課桌上歪歪斜斜地刻過一個“早”字,但從未曾像魯迅先生那樣嚴格要求過自己,有多少和我一樣也僅是那樣模仿課文的?
記得 那時候我們都喜歡發新書,喜歡一打開書本就趴在上面聞那股淡淡的油墨香,我們喜歡看語文課本上我們從未見過的圖畫,喜歡那裡斑斕絢麗的色彩。也正是從那裡我們認識了我們視野以外的“世界",我們知道了《黃山奇石》,知道了"張家界",知道了"萬里長城
",認識了《翠鳥》,認識了《鯨》,從那裡我們也認識了許多英雄人物,也正是從那時起我們開始一點點地瞭解歷史……“董存瑞”、“黃繼光”,“李大釗”,還有那永遠的《豐碑》——“軍需處長”……

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豐碑》

那時候, 我們喜歡看天空,想象著傍晚的天邊也會呈現像《火燒雲》裡一樣奔騰的駿馬;那時候,我們也喜歡在清粼粼的小河流裡捲起褲管感受像“北大荒”裡那些小夥伴的快樂和自由;那時候我們也喜歡在人家的院牆外尋找《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那時候我們暢想著自己看到的大海,暢想著自己像《海濱小城》裡的人們一樣坐在大榕樹下的石凳上乘涼;暢想著我們是那片《大森林裡的主人》坐在溫暖的火堆旁烤那噴香的“松雞”……

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海濱小城

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海濱小城

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大森林裡的主人

那些年我們會時常沉浸在《唯一的聽眾》裡那個拉小提琴的少年的琴音裡;那些年我們會陶醉在《林海雪原》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那些美麗畫卷裡;那些年我們都喜歡課後帶有“分角色朗讀”的閱讀任務,喜歡扮成課文中的人物角色去演繹“斯巴達克鬥獅”的激烈場面;那些年我們用激昂的聲音去誦讀悲憤的《囚歌》;用一顆悲憫的心去撫慰《我的弟弟小蘿蔔頭》……

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那些年我們在書本的薰陶中漸漸成長。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書―《小學語文》!不知還有多少朋友記得兒時讀過的書,是否還保存有那些珍貴的課文插畫或書本呢?

還記得那些年讀過的書嗎?有多少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