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龍文】坐看北溪書院

沈少輝

  北溪書院靜靜地坐落在雲洞巖南麓,它是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書院。

  此人是朱熹的門下高弟——陳淳。因生於九龍江北溪邊(今龍文區蓬洲社),且在當地課徒、講學、讀書、著述,是閩地著名理學家,故後輩學者尊之為北溪先生。陳淳不習舉子之業,終身布衣。一生卻著述頗豐:代表作《北溪字義》、《北溪大全集》,均收錄於清代《四庫全書》;記述《郡齋語錄》、《竹林精舍語錄》等朱熹語錄;著述《讀春秋篇》、《禮詩女學》等授課講義;撰《啟蒙初誦》、《訓童雅言》、《經學啟蒙》、《小學詩禮》等啟蒙讀本。據考證,家喻戶曉的《三字經》,就祖述於《啟蒙初誦》。明清兩代,《北溪字義》被廣為翻刻,流傳國內及韓、日等國。同時,他還是一位傳奇的書畫家,“北溪好字畫”的讚譽至今在漳州廣為流傳。

  雲洞巖地處漳州龍文迎賓路中段南側,是國家4A級景區。那裡有舊石器晚期遺址,有隋代以來的數百處摩崖石刻,世稱“閩南第一碑林”。北溪書院位居雲洞巖山門西側二樓,為舊樓原址修葺而成,門楣橫匾“北溪書院”字樣集自道周先生

墨跡,其書恣意靈動,剛柔相濟,於斯文中見風骨。

  “闡義理,衛師門,執守布衣風骨;

  立仁心,尊德性,澄明君子襟懷。”

  書院的楹聯黑底、朱鈐、石青文,透著古樸典雅的書卷氣。李木教先生的行草筆意簡拙、酣暢、端靜,與北溪書院簡樸的特質押韻合轍。聯句為龍文區葉明義先生所撰,上聯概述陳淳闡義理、衛師門的生平,體現一介布衣之耿耿風骨及一生執守;下聯倡導立“仁者”之心、尊“德者”之性,以此澄明“君子”坦蕩胸襟和情懷。其意蘊雙關:既寫陳淳的修持、自警,亦以此激勵往來文友、後來諸君立仁德之心,澄清明之境。

  北溪書院佔地面積僅一百多平方米,其結構則更像一個教學用的講堂。講臺居北面南,臺上置一長几案和一隻仿古座椅,臺下排列32張長條課桌椅,這幾乎就是北溪書院的全部了。室內裝修整體呈暖色基調:紅磚地、橘黃課桌椅、棕黃門扇、象牙色牆紙……而多媒體裝備、燈光和中央空調,則使書院在古色古香中略帶些許現代氣息。

以“梅、蘭、竹、菊”四幅條屏和兩幅書法作品構成屏風效果的講臺背景,居中畫作是著名國畫家、漳州畫院第一任院長黃稷堂先生的遺作,兩側是龍文金石家胡力巧先生的書法作品,一為宋明理學家的治學理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為朱子治家名言:“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講臺兩側是龍文書法家林雙全先生所書的《朱子家訓》,後牆嵌黑色大理石鐫書法家林玉梅女士的作品,內容為陳淳的《啟蒙初誦》。

  打開書院大門,端的是名副其實的“開門見山”。憑欄而望,雲洞巖風景盡收眼底:端坐搔首的老君、悠閒的亭臺、險峻的天梯、綠濤間隱現的朱文公祠……適逢雨天,置椅於門前屋簷下的長廊,一邊聽雨打蕉葉和溪流匯成的天籟,一邊欣賞山中林石雲蒸霞蔚的奇觀。有風的時候,山中冉冉的霧氣隨風飄過青翠的林梢,飄過小河、橋頭、山門,飄向村莊……得見此景,始信雲洞巖上的“白雲洞”、“霞窩”原非古人一廂情願的溢美之辭;始信當年朱子奮筆題下“溪山第一”更非一時興之所至。

  印象中,古代的書院都有一個厚厚的木門。推開門,應是一個深深的庭院,裡頭有鵝卵石鋪成的曲徑,有老樹和井臺,有芭蕉、翠竹和佈滿青苔的奇石,有洗墨的硯池,有東一間、西一間藏放各類書籍的屋子……它除了藏書、抄寫、翻刻和授課之外,似乎還應有宗教祭祀的功能,讀書人通過祭祀孔朱等先賢,從而獲得道德的智性。書院屬於時間和歷史,是需要長期的人文積累沉澱的處所;書院更是非功利性的,即便在亂世中也堅守著文化節操,在人心中播撒種子,生根發芽,蔭庇四方。

  如果以古代著名書院的標準來衡量,北溪書院無疑是十分簡陋的。然而,“斯陋室,惟吾德馨。”在萬眾矚目著GDP和經濟項目今天,在教育技術手段不斷進步、教育理念日益面臨尷尬的今天,在眾多本地後輩對陳淳陳北溪一問三不知的今天,龍文區政府卻訴資興建北溪書院,在民眾中樹立尊重和重視文化的理念,讓更多的人瞭解認識朱熹、陳淳和理學常識……這需要具備不可多得的文化眼光,才會有這彌足珍貴的舉措。

  文化,是一方水土的靈魂。因此,書院無論是完備還是簡陋,更遑論是古老抑或新興,其存在都是一種堅守和召喚,最根本之處在於內涵而不是形式。書院在幽靜淡雅的深處,總保留著坐而論道的餘溫,充盈著內在的人文氣息。這種餘溫和氣息,往往最吸引讀書人為之心馳神往,從而去探微書中的千種粟、顏如玉和黃金屋。這種召喚、探微、堅守的良性循環,才是中國數千年以來的教育之根。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書香龍文】坐看北溪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