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背叛时,为何屡屡触动人的底线?

读书班


吕布是三国时代的猛将,勇武天下。为人反复无常,历来受人鄙视,为何?

1、吕布因其勇武在并州任职,并州刺史丁原任命吕布为主簿,对他视如己出。董卓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挟持了汉献帝,为巩固势力,董卓对吕布施以重金杀掉了旧主丁原。为财叛主,吕布是谓一贪财小人。

2、吕布被董卓提拔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自知自己敌人太多,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司徒王允用美人计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吕布成功刺杀董卓,进封了温侯。为色背主,吕布可谓一贪色小人。

3、董卓死后两个月,因城内兵变,吕布战败,于是率兵带着董卓的首级杀出了武关。先投靠袁术,但因袁术不满他自恃有功而恣兵抄掠,所以被拒绝,于是吕布改投袁绍。在袁绍处,与其联手在常山会战张燕,打败了张燕的军队。吕布仗恃自己的战功,纵容手下的将士抢劫、掠夺,袁绍决定杀掉他。料到有情况的 吕布先一步逃掉了。贪功张狂,吕布可谓一得志小人。

4、曹操在钜野击败吕布,继而吕布东逃投奔刘备。刘备收留了吕布,结果袁术攻打刘备的时候,吕布为了二十万斛大米出卖了刘备。以怨报德,吕布可谓一失德小人。

人为酒色财气所困,往往人品卑劣,更何况以“人中吕布”享誉三国的虎将,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吕布的每一次背叛行为都与中国人传统的美德标准背道而驰,简直就是树立了小人的标杆!

吕布最后的结局是被曹操枭首于白门楼。






懵眼看世界


三国时期背主投敌的很多,但大多数被人们理解,而吕布却为人所不齿。

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他的背叛原因和别人不同,而且投诚之和背叛之时反差极大。

先看背叛原因,别人都是因为被敌方俘获、被小人陷害、得不到重视等情有可原的情况。吕布呢,并没有这种情况,每次原主都对他不错,他觉得不爽就改投门厅。

再看他投诚和背叛时的态度。每个被他背叛的人,都死的很惨,身首异处。而且这货毫不避嫌,每次都是他亲力亲为,非要以此向新主献媚。

其他问题先不说,只这两点,就足以让人唾弃。

吕布虽是三国第一猛将,能力超群,然而他的人品和情商让他得到悲惨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后世也应该引以为戒。


漠上独钓


吕布在《三国演义》中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典型,他先后背叛丁原、董卓、刘备、袁术、曹操等人。

要说背叛了还触碰人的底线,最突出的有三个人。

一个是并州刺史丁原

丁原欣赏吕布才能,像亲信一样信任他,像儿子一样厚待他,他们成为义父子。

但吕不在欲望的刺激下,不顾父子情义,割下丁原的头献给新主人董卓。在这里董卓让他取代丁原作了骑都尉,并且一路飙升为中郎将,还封了都亭侯。

想当初,丁原如亲生父亲待他,转眼间生命被吕布夺去,现在又在职位上取而代之。世界上有几个人可以接受和容忍这样的弑父之徒呢?

第二人就是董卓。

掌握朝廷大权的董卓对吕布既宠爱又信任,公开明确了父子关系,让吕布真是风光无限。

而吕布并没有满足,他竟然放纵自己,和董卓的小妾鬼混,特别是想还把董卓宠爱的貂蝉占为己有。于是吕布与董卓这对蜜月期的义父子反目成仇,在色与义的选择中,吕布选择了色,毅然举剑刺死了酒醉中的董卓——这个曾经给他权位满足他虚荣心的义父。

这个结果就是司徒王允设计想要的,在这里吕布得到了王司徒给他的将军地位,还被进封为温侯,水浒里的小温侯称号由此而来。

第三个是刘备。

后来,吕布和董卓部下交战打了败仗,想投靠袁术,遭拒。

之后,吕布在与曹操作战时大败时,又投靠刘备。刘备爱惜人才,接收了他。

谁知吕布趁刘备出击袁术时,后墙起火,袭取了刘备唯一的根据地下邳。使得这个老好人没有了栖身之所。

刘备只好反过来乞求吕布,给自己容出一小块安身之所,这个地方叫小沛。

纵观这三个典型案例,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

吕布不仅反复背叛,而且屡次触碰别人底线,一是践踏丁原对他的父子情义,二是僭越伦常抢奇义父董卓的宠妾,三是鸠占鹊巢使得刘备无栖身之所。

所以,这样的人当然会遭唾弃,他投靠袁术,被拒绝就是很好的例子。后来和曹操作战,久困之后,吕布上下离心。最终被曹操捆绑缢死,然后被枭首。

曾经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天下第一勇将,也因为他的贪婪势利他的忘恩负义赢得了另一个称号,叫“三姓家奴”。这就是他的最终报应!


凤凰王兮


吕布一生背叛了很多人:义父丁原、义父董卓、刘备、袁术等等。

吕布简介:

吕布,字奉先,今内蒙古九原人,在《三国演义》里面是有名的大将,汉末群雄之一。他先遇见丁原,后跟董卓,又投靠袁绍,再依附张扬。

吕布在三国及其其他民间艺术中被塑造为第一猛将,人送“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背叛丁原

义父丁原是骑都尉,看中吕布能力给他机要事务主簿,对他像亲信一样信任,给他像儿子一样亲近,像亲人一样厚待,那真是外人看来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可是董卓用赤兔,用职位,用金钱等等让吕布背叛了升任为执金吾的丁原,背叛就背叛嘛,竟然杀了视他为儿子的父亲。

背叛董卓

跟着董卓后,董卓位高权重,对他是掏心掏肺,全然信任,全身心宠爱,还公开了义父的关系,让他一时风光无限。

可是他看上了貂蝉,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加上外人的挑拨,他又对董卓曾用手戟掷过他,满怀怨恨。

于是他又直接杀了对他宠爱的义父,董卓。

背叛刘备

吕布与曹操打仗时候,投靠了刘备。

刘备当时只有一块唯一的根据地下邳,吕布已经看中这块地很久了,当刘备出门约战袁术时,吕布在家直接占领了地下邳,让刘备没得地方回。

背叛袁术

袁术为了扩大同盟,与吕布结盟。娶吕布女儿做儿媳妇。

吕布答应了,送女儿出嫁。送到一半,后悔了,直接杀了人家派来的特使,还把尸体作为继续送给曹操。

为何背叛会触及人底线?

第一、没有底线的背叛,不忠

他确实很优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对他很中肯的评价。

但是这个评价说的是他的能力,是马中的赤兔,人中的佼佼者,是人人都想得到的能人。赤兔却是主人死后绝食而死,而不是像吕布每每背叛。

从他背叛两个义父来看,他完全没有底线。一只赤兔,一个女人,他可以毫不犹豫的背叛对他视作儿子的父亲。关键是直接毫不手软的杀了父亲,在他眼里完全没有父慈子孝的概念。

只要一点不满足他,他就可以立马杀了你,只要有一点诱惑,他立马抛弃任何人。心里一点忠的想法都没有,也没有父亲的概念。

第二、不义之徒

投靠刘备时,刘备还专门给他一个地方住。结果他直接“反客为主”,占了人家唯一的根据地。不帮助人就算了,尽是扯后腿。

这样的人真的没法让人不恨。心里一点点义都没有。

第三、出尔反尔

答应袁术,说好了女儿嫁给他,可是半途毁约。

毁约就毁约吧,他还杀了人特使,作为礼物送给曹操。

这样一个出尔反尔的人让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所以针对这样一个,不忠不义,出尔反尔之徒,每次都触及人底线,虽说其能力高,但用他之前都得衡量他的背叛代价

虽说每次都是人利用他的能力,但是不管怎么利用,都对吕布掏心掏肺,哪个不是用真心对他的,可是他从来把真心喂恶狼。

在他心里,只要有利益一切都可背叛,什么都喂不饱他,给他一点点的承诺他立马跑了。

而他最后也被下属背叛。背叛之人,人亦叛之。


花家名趣屋


吕布,字奉先,是三国时期(东汉末年)的名将,虽然非常勇武,但却以背叛出名。别人背叛时可能就一走了之,而吕布背叛都是将对他好的人杀死,真是触碰到了人的底线。我们先看看他都背叛过谁?

丁原

丁原,字建阳,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于是,丁原继任为并州刺史。此后,官拜骑都尉,屯兵在河内郡。在这期间,丁原任命吕布为自己的主簿,对吕布非常信任,而且待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丁原带兵到洛阳,与何进谋划诛杀宦官,并被任命为执金吾。但何进尚未动手就被宦官密谋杀死,而何进手下袁绍等人又诛杀宦官。这时董卓带兵来到洛阳,欲把持朝政,但丁原却与他作对。董卓知道丁原很信任吕布,于是就用重金收买吕布,吕布便杀了丁原,然后投靠了董卓。

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利用这次带兵进京的机会控制了朝政,并改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董卓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讨伐董卓。董卓战败,就把整个朝廷都迁到长安,从此稳定下来。

这时的吕布是董卓的贴身保镖,董卓待吕布也非常好,他们像父子一样。但董卓脾气不好,还爱猜忌,曾因一点小事不满还向吕布扔过手戟。吕布和董卓的婢女偷情怕被发现,也很害怕。吕布对董卓的不满告诉了司徒王允,王允当时正想找机会杀董卓,以为国除贼。王允就游说吕布杀掉董卓,吕布犹豫道:“我与董公的关系就像父子,奈何!”王允说:将军本自姓吕,与董卓并无骨肉之亲。如今自己的性命都无日顾及,还说什么父子!”于是吕布下决心杀掉董卓。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吕布杀掉了董卓。因为为国除了害,立下大功,吕布还被封为温侯。

以上就是吕布的两次背叛,至于后来吕布偷袭刘备的徐州和悔袁术儿女婚约则谈不上是背叛,当时诸侯之间互相攻打,使些计谋很正常。

总结:

这两次背叛给吕布带来了一生的骂名,人们骂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杀董卓还有情可原,因为董卓把持朝政,祸乱后宫,残害百姓,杀了他也是为民除害。但是吕布杀丁原绝对是不应该的,一是丁原待吕布情同父子,二是丁原为人正直,是国家的栋梁。这样的人被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杀害,岂能不让天下人唾骂?

所以,做人我们要做光明磊落的人,明辨是非,知恩图报,不求名垂青史,但求无愧于心。


博超讲堂


我认为,吕布有勇无谋,嗜血好色,虽功夫了得,但死咦不足惜,实乃丰富了历史人物的个性。

他屡屡触动人的底线,是因为他弑父成好,而且手段残忍。杀丁原杀董卓都是蓄谋已久,怀恨在心,在当时也是被迫无奈。

其实吕布杀义父也是有原因的,人们认为他触碰底线就是杀父。再加上曹操把吕布擒住,临杀前却问刘备杀不杀,刘备一席话去让吕布蒙上杀父的标签,人们就是认为吕布触碰人的底线。

不同版本电视剧吕布剧照。




休映和人


吕布有“三姓家奴”之称,是指其经常更换自己的主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出卖对自己有恩的人。著名的离间计就是用在吕布身上。因为吕布爱好美色,忠臣王允便用貂蝉离间其与董卓的关系,最终王允借吕布之刀杀了董卓。在契约精神的社会,最可耻的就是背叛,因为背叛无异于在别人背后捅刀子,任谁都是无法接受的。


Chaseyun


名布,字奉先,可他做出来的事却一点也对不起长辈、朋友和先人。

他的江湖闯荡史证明他就是个当不孝儿子的命,颠沛流离的运,吃百家饭的主,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1、吕布从内蒙古跑到并州找,被骑都尉丁原看中

让他作了管理文书印信等机要事务的主簿

并且像亲信一样信任他,像儿子一样厚待他

虽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

吕布却在权力的诱惑下

不顾父亲般的恩情

把升任为执金吾的丁原的头割下来送给了新主人董卓

2、吕布欲望太多,自控力太差,当了大官还不满足

借着能在董卓家自由出入的机会,又和董卓的婢女乱搞

心中有鬼的吕布担心这事早晚被发觉,

再加上性格暴怒刚烈的董卓曾经用手戟掷过他,又多了一分怨恨

所以被一心想除掉董卓的司徒王允钻了空子,笼络了吕布

結果呂布又把董卓給殺了,报酬是王司徒让他升为将军,还被封为温侯

3.可见吕布就是匹不羁的野马,再好的草料也喂不熟,再舒适的圈也养不起,再好的主人也拴不住,根本无法驾驭。



爱学习的靓仔


吕布屡投屡叛也不断的被人出卖和背叛,真让人觉得有种“善恶各有报”的意味!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财富有多寡,职位有高低,年龄有长幼,唯独这信义不用区分,人人都可具有。吕布在三国可以算得上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了,但他却不具有人人都可拥有的信义,做人无底线,因而也被时人所唾弃,他的屡屡被部下出卖和背叛,丝毫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惋惜。看来,不论是什么时代,重义守信都是做人的根本。



御商相信未来


吕布屡投屡叛也不断的被人出卖和背叛,真让人觉得有种“善恶各有报”的意味!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财富有多寡,职位有高低,年龄有长幼,唯独这信义不用区分,人人都可具有。吕布在三国可以算得上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了,但他却不具有人人都可拥有的信义,做人无底线,因而也被时人所唾弃,他的屡屡被部下出卖和背叛,丝毫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惋惜。看来,不论是什么时代,重义守信都是做人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