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順與長生》,一起作愛情的傻子


人文書評 | 《美順與長生》,一起作愛情的傻子

《美順與長生》 毛建軍 著

書評作者 凌峰


拋開作品由自然來稿擴充的不凡經歷,拋開作者朝陽醫院職工的普通身份,也拋開書本富有層次感的精美設計,單就圖書本身而言,《美順與長生》就是一部讓人拿起放不下的好書。


好書的特點,代入感是一個,尤其是小說。讀《美順與長生》,讀者會隨著作者的講述,和故事裡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跳。會隨著美順一起又喜又怕地坐上火車離開大山,會一起慢慢和丈夫長生相處,“嘎嘎”“嘎嘎”聲是長生說的,但彷彿就在你的耳邊響起。會隨著兒子牛牛一起長大,一起走進心理診所,一起大哭釋懷。作者所營造的故事環境,不是用電腦製作的特效,而是實景搭建,似乎觸手可及,讓人身臨其境。這個環境,不是傳統意義上通過細緻的景物描寫達到的。縱觀整部書稿,幾乎沒有對自然環境和室內環境的描寫,取而代之的是細膩而又真實的心理環境描寫。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描寫,沒有長篇大論地理論說教,沒有局外人的背景旁白,僅僅通過幾句簡單的對話,甚至一個標點符號,營造出人物周邊的氣場,也就是“境”,濃度強大到可以把讀者拉進故事中,讓讀者人跟著故事走,心跟著故事去經歷歲月變遷。


好小說的成功,往往取決於故事,尤其是一波三折的故事。但《美順與長生》的故事,又實在是普通不過的故事,是平凡人幾乎都會遇到的故事。假如從美順進城開始算起,二十多年時間裡,北京城發生了多少故事?每一個北京人可能都比美順故事多,每一個故事可能都比美順與長生故事好,但美順與長生故事還是牢牢地抓住了讀者的心,讓這部小說成為了一部成功的小說。什麼原因,兩個字:“乾淨”,沒有國家大事,沒有陰謀詭計,沒有黃賭毒害,沒有光怪陸離,甚至乾淨到沒有一點錯枝旁節,有的只是一家人面對困難的勇氣,直面生活的堅守。我們看小說,彷彿看到了一家人二十多年的真人秀,看到了網絡平臺的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直播。直播不是架空歷史的虛構,雖然對北京非典一筆帶過,但我們能體會那個特殊時期的驚恐;雖然沒有寫出某段故事發生在2008年,但牆上“北京歡迎你”的標語卻把時間定了格。如此等等細節,讓讀者一眼就看出這是個關於北京的故事。


好的故事,自然離不開人物,毫無疑問,作品對人物刻畫是成功的。作者沒有用任何言語描寫人物的長相,但如果故事裡的人站在面前,讀者肯定可以毫不猶豫地指認出他們是誰。因為人物的性格寫在了一份份生活給出的考卷上。美順自不用說,一個只出過四回山的山村姑娘,一下子來到了大城市北京,巨大的落差感給予了她成長的空間。但這種成長是痛苦的,需要照顧到和以公公婆婆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的落差,也要照顧到和丈夫-外人看來是個傻子的落差,還要面對工作中因不是北京戶口憑空而來的無形壓力。所以她的身上自帶著善良和堅強的氣質,她的臉上應該柔中帶著剛毅。長生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寡言少語,在北京擁有一間專門的書房,同時擔任著工廠的廠長,還在廠內報銷過一次孫子的學費,書房令人羨慕,但行為近似貪官。隨著事件的發展,我們發現,他的才能可以讓一個工廠起死回生,他的慧眼可以讓四處流落的二哥人盡其才,在很多關鍵時刻,父親的出現讓我們感到安全,他定是肩膀寬厚、身板筆直的。還有大哥、二哥、英姐、郭哥、栓柱、英子、長莉甚至保羅……每一個有名有姓的人,都帶著自己的標籤,都是立得住的。


如果僅僅有代入感、好的故事和立得住的人物,《美順和長生》就只是一部普通的小說,不會讓文學編輯一字一淚錄入電腦,並自發為它召開作品研討會。也不會讓讀者拿起就放不下,恨不得通宵讀完。感動編輯和讀者的,是普通文字中流露出的濃濃的家庭之愛。


家庭之愛,是夫妻之愛,體現在生活中相互之間的信任,也體現在危難時刻彼此之間的聲援。面對馮永的數次欺負,長生選擇忍讓,是美順站了出來,勇敢地挑戰廠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要替老公討個公道,這是美順的態度。在“馮永一抹臉,一手血,急了,躥起來,抓住美順的頭髮,不出聲地拳打腳踢”時,美順喊了聲“長生呀,我是你媳婦呀”。“長生一愣,彎下腰,瞪圓了雙眼,兩拳亂掄,竟如坦克般狂奔過來。馮永根本來不及反應,被長生一拳掄到背上,砸趴在地。然後長生整個人撲在馮永身上,又打,又掐,又咬,瘋了一般”。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小說告訴我們,真正的夫妻是永遠用愛守護彼此的。


家庭之愛,是親子之愛,是母親深藏的愛,是父親猛烈的愛。面對牛牛,美順的愛是隱性的,尤其是牛牛上學之後,自己文化水平的不足,為了怕孩子看不起,讓她只能把愛隱藏在生活中,有時因為自己無法付出母愛而躲起來哭。父親不是,他在沒事的時候和美順一樣,把愛深藏在心裡,但是隻要有任何企圖傷害孩子的人或事,他會立即站出來,“不許打我孩子”“走開,這是我兒子”。為了孩子,哪怕是在警察眼皮子底下,遇到有人侵犯,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猛一低頭,咣一聲,便似一把油錘砸在對方頭上”把人咂得死過去。正是這一砸,讓孩子對父親冰釋前嫌,完成了早就應該有的父親崇拜。


家庭之愛,是孝道之愛,媳婦孝敬公婆,女婿孝敬岳父岳母。自從結婚後,長生揹著美順每月寄出100元給美順家,從未間斷,並非長生擁有多少的財富,也並非父母對長生的要求,但長生用自己的品行做了讓天下女婿都感到慚愧的事。天下最難得關係永遠都是婆媳關係,在美順家不是。當婆婆遛彎摔成無法行動甚至大小便失禁時,美順體現了一個好媳婦的優秀品質,用藥不猶豫-好的,照顧不撒手-自己幹,端屎端尿,按摩聊天,普通媳婦能做的都做了,普通媳婦做不到的、甚至親生女兒都做不到的,美順也做了,最後婆婆康復了。如此條件下,還用擔心婆媳矛盾嗎?婆媳順了,家庭關係也就順了。


家庭之愛,也是兄妹之愛,妹妹支持哥哥,哥哥疼惜妹妹。山裡的習慣,有兄妹的家庭,妹妹有個使命就是出嫁拿聘禮,然後給哥哥娶媳婦,結婚帶點悲壯的色彩。美順也是如此,但她做得更多,在家裡需要資金買牛時,她往回寄錢;在二哥想擴大養殖規模向她借錢時,她又一次出手;後來二哥進城,想花二十五萬買攤位時,又是美順出手。借錢給一個完全不靠譜的哥哥做一樁明顯不靠譜的事,我都恨不得衝進故事阻止她借錢,何況是二十五萬,是小兩口好不容易攢下的血汗錢。毫無懸念,攤位幹黃了,又是美順在公公那裡給找活,最終使二哥走上了正道。難得的是大哥,自從陪妹子出嫁後,他心疼妹妹,家人兩次進京,他都藉口避開,寧願在家留守。這種退,比進更體現疼惜。


家庭之愛,是隔代之愛,婆婆愛牛牛,外婆愛長生。如果把整個故事往上追溯,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長生的外婆,老太太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而整個故事得以發展得如此順利,全是老太太在這個家庭裡打下的良好的基礎。她不是給後人留下多少財產,也沒有留下可以依託的社會關係,她只是讓自己的外孫,別人都認為是傻子的外孫,甚至親生父母都不待見的孩子成為了一個善良的人。她怕外孫為此受苦,於是自己帶著。她給他不斷複習兒歌“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她教長生做飯,讓他有一身吃飯的本領。她帶著孩子去給姥爺上墳,讓他能坦然面對生死。隔代的愛,不一定被理解,但種下的種子,早晚會開花。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因為幸福的家庭都有愛的加持,幸福家庭裡都是一個個愛的“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