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導讀:職場中,領導與下屬的關係是永恆的職場話題。作為一個下屬,如何真正領會領導真實意圖,並按照其本意去做工作,取得讓領導滿意的效果,是取得領導信任,成為職場達人的必修課。本文通過分析人的利己思想,深入領會領導的真實意圖,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之道。

接下來從四個方面:什麼是領會領導意圖、領導真實意圖的實質是什麼、怎樣領會領導意圖、領會以後怎麼做。對此做進一步分析。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01.什麼是領會領導意圖?

先了解一下領會的含義:領會指領悟了事物中蘊涵的道理並對其深有體會。領會是建立在對某一特定事物進行深入思考與悉心體悟的基礎之上的。真正的領會,歸根到底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而非盲目的逢迎。

在職場中領會領導意圖,是指領導並未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意願,而是下屬通過觀察、揣摩,領悟到的領導真實意願,並迅速做出回應的高情商職場行為。

能坐上領導位置的領導,必有其過人之處,往往具有很高的情商。領導所做出的決策部署,安排的指標任務,必有其出於全局的考慮。

但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就是領導的真實意圖,可能出於各種原因不會明說,而只會說一些冠冕堂皇的場面話。

如果下屬能領會到領導的真實意圖,並照此執行,那就意味著在領導眼裡,你是一個懂得自己心思,並能為領導真正所用的左膀右臂,會為你的職場鋪設一條捷徑。

如果下屬只理解領導表面的說辭,沒有領會到領導深層次的真實想法,那麼你很可能怎麼幹也是做一些表面文章,並沒真正幹到點上。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進步的職場人決不是合格的職場人。為領導服好務,以更好地發展進步,並不是丟人的事,而是高情商的職場達人。

要把握好一個尺度:就是必須能夠明是非、守底線,切不可為討取歡心而一味迎合、不遺餘力,甚至助紂為虐。要有獨立思考能力,知可為、知不可為。

02.領導真實意圖的實質是什麼?

被譽為現代經濟學聖經的《國富論》中講道:經濟的出發點是利己心,人間一切繁榮與發展均以此為根基和動力。

領導的真實想法,有三種非常現實又比較殘酷的區別:

第一種,領導本人就是公司的老闆。那麼他的所有本心都會是出於公司發展的考慮,經濟效益是領導最關心的事,公司發展永遠是第一位的。

第二種,領導的升遷和公司的業績息息相關。那麼他的所有本心都會為做出更好業績,更好地方便個人升遷而考慮。這裡要注意,出政績的目的更多地為個人升遷,公司的發展是為出政績服務的,也就是說重要程序排序為:第一是個人升遷,第二是公司政績,第三是公司發展。

第三種,領導的升遷去留和單位業績影響不大。那麼他的所有本心都會為個人的升遷而考慮,也就是說,個人升遷優先一切。

職場中大多都脫離不了以上三種情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號入座,基本上不會有錯。是不是很現實很殘酷?

領導也是正常的社會人,只不過領導已經是承載著一定社會責任的人了,往往具有較高的思維層次,因此他通常需要通過利他行為來實現利己目的。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比如,領導為了個人升遷而會努力迎合他的領導,會把他的領導的意圖,當作聖旨一樣,通過加強某方面的工作去迎合,但一定會以更好地開展工作,更好地達到發展目的,作為表面說法的。

03.怎樣領會領導意圖?

理解了上文的三種情況,就很容易透過事物表象,深入分析領導的真實意圖了。這裡特別強調的是,一定要正確區分領導利益和單位利益的區別:領導利益不等於單位利益。領導個人利益大於單位利益。

那麼,具體怎樣領會領導意圖呢?這並非一日這功,需要日積月累,長期觀察。

首先就是要多聽。有可能的話,儘量多參加有領導參加的各種會議,領導在會上講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領導最關切的問題。在日常的請示彙報過程中,領導也會對重點問題,做更多的關注。領導對最關注的問題的想法,這個想法對領導本人有什麼意義,這就是領導真實意圖所在。

其次就是要多看。看領導重點關注的政策、文件是什麼,這些政策文件對單位能有什麼特殊作用?能對領導本人產生什麼重要影響?這很可能就是領導的真實意圖。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有一集講的就是揣摩乾隆心思的高手和坤,通過乾隆皇帝讀的書在哪停留的多,而準確猜到了科教題目。

最後就是要多試。也就是猜測到領導的真實意圖以後,可以試著按這個意圖,去修正工作計劃。如果領導滿意,那就是你已經準確領會了他的意圖。如果領導不滿意,就會對計劃提出修改意見,根據這個意見,也就能明白領導意圖了。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04.領會意圖以後怎麼做?

領會了領導意圖以後,能不能說出來?什麼場合說出來?怎樣說出來?都是需要極高的情商的,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記住一個要點,不能公說成私,只能私說成公

第一,純粹利己的,絕對不能說。

領導純粹想實現自己利益的,他不可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意圖,只會用有利於整體或其他人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個時候,下屬雖然已經領會了領導的意圖,但是絕對不能說出來。有時候,雖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誰也不會明著說出來,你好我好大家好。誰說出來,就等於揭穿了領導的遮羞布,他不收拾你收拾誰。

我們都聽過曹操與楊修的故事,楊修聰明絕頂,總是能很快領會曹操的意圖,比較著名的象“活字謎”“一盒酥”“雞肋”的故事,楊修都是領會曹操的意圖以後,顯擺才能,一言道破。特別是“雞肋”事件,直接犯了軍事大忌,被曹操一怒斬首。實際上,曹操手下諸多謀士,哪個不是聰明絕頂,難道只有楊修一人能明白曹操的意圖?別人只是裝糊塗而已。而楊修總是自作聰明地當眾說穿,不被殺才是怪事。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第二,有了傾向的,需要有人說出來。

領導對某項決策,已經有了自己的傾向,但為了體現民主,也不會自己直接說出來,而是選定幾個方案,由大家商議。這個時候,一般都是領導的“自己人”,從有利全局的角度,建議採取領導有所傾向的方案,領導就會順著贊同這個方案,以示自己是聽從了那個人的建議。在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利益攸關的事,一般不會有人出頭反對。從而使領導順利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個“自己人”即使不是領導親自授意,也必然會成為“自己人”。

舉一個現實中常見的例子:領導想要提拔一個自己中意的人,但又必須採取民主的方式,就不會直接提名。一般的做法是,領導想要提拔A,多數會提出A、B、C等幾個人選,會上提出人選後,平常跟領導較為親近的人(比如人事部或綜合部),就會建議提拔A,理由是一二三等等。能參加這樣的會的人,都是人精,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冒著得罪領導的風險提出反對,這樣就都會順著往下說,最後大家一致同意通過。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第三,難以決斷的,要迅速作出回應。

要知道,領導不是萬能的,也會遇到難以決斷的問題。這個時候,領導很少會直接說出需要大家提供解決文案,雖然雲山霧罩說了一大堆,但實際上是沒有乾貨的。這個時候,你要根據情況迅速給出回應,就算你也沒好辦法,也要提出辦法來,引導大家積極響應,這就是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目的讓大家為領導提供解決文案。

謀士許攸在曹操擊敗袁紹奪得冀州戰役中,因獻策有功而居為首功,從而得意異常。在進入城門時,許攸用鞭子指著城門對曹操說道:“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雖然曹操表面上承認並不以為然,但實際對許攸直呼小名,指手畫腳的無禮行為,已經非常不滿了。但礙於名聲問題,不好自己與他計較。許攸沒過幾天又在許褚面前炫耀:“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惹得虎將許褚駁斥:“吾等千主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許攸罵許褚:“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許褚大怒,拔劍將把許攸殺了,提頭向曹操報告:“許攸如此無禮,某殺之矣。”曹操狠狠批評了許褚一番,並命人厚葬許攸,卻也沒有再給許褚任何處罰。曹操雖有殺許攸之心,但為保全名聲,必不能親自下令。而許褚已經明白曹操意圖,直接先斬後奏,遂了曹操心願。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第四,不便隨意說的,要掌握場合分寸。

領導都是希望自己受到尊重和敬畏的。如果你領會到領導意圖,但因各種原因,又不方便明說,那就要講究技巧了,比如,領導的意圖不可行,或難以執行,作為下屬一般不要公開說出來,那就容易把自己擺在領導的對立面上。這個時候,要選擇

在私下場合,比較隱晦地說比較合適,即便必須在公開場合表態,也要從領導“自己人”的角度,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委婉地表達出來。

《三國志賈詡傳》記載,曹操很喜愛曹植的才華,一直有立為太子的想法,有一次曹操問謀士賈詡對此事的意見,賈詡卻一言不發。曹操很奇怪,問賈詡在想什麼呢,賈詡回答說:“我正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呢。”曹操一怔,立刻明白了賈的言外之意,遂立長子曹丕為太子。

賈詡被公認善用智謀的聰明之人,深知這個問題就是個坑,回答不好就可能惹禍上身。但賈詡也明白,曹操對此事猶豫不決,不管立誰為太子也是為了自己更好的延續統治地位。於是,採取這個用意深刻且非常委婉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既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又達到了明哲保身的效果。

領導指示不說明白?別傻傻分不清,那是你沒聽懂領導真實意圖

總結:要學會透過表象看本質,才能準確領會領導真實意圖。目的不是表現自己,而是為了更好地襯托領導,要知可為知不可為,這才是正確的領會領導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