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帮往事

1、14K


1949年春,国民党败局已定,内部高层一方面在准备撤退一事,另一方面也在安插撤退以后的“暗桩”。保密局负责人毛人凤授意下属秘密联络两广一带的洪门组织,为国民党撤退铺路。

而葛肇煌是负责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他有两重身份,一是军统的一个小头目,二是广州地区洪门“护法”。

葛肇煌是在1934年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93师的连长,1942年加入军统,并立下赫赫战功。

香港黑帮往事

葛肇煌


1943年任军统西江独立行动大队长,1944年暗杀汪伪政府广东省长陈耀祖,1945年捣毁日本支持的“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的洪门组织,其后他将本部易名为洪门忠义会,受军统指挥。

此时接到命令的葛肇煌,通过自己的帮会背景和军方背景,将一些小的帮会改组合并为“洪发山忠义会”,总部设在广州市宝华路 14号,所以对外也称“十四号”。

不久广州解放,葛肇煌作为败军之将,带着自己手下兄弟偷渡到香港。

而此时的香港可谓鱼龙混杂,港英政府、本地帮派、国民党败兵、大陆涌入的难民、各种势力的特务等都想要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立足。

这也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难民潮,港英政府当时便把这些败兵难民安置在摩星岭公民村。

而在当时的香港,拥有不少偏激的也很有势力的左派力量,他们想把这些已经缴械的蒋军残部撵出香港,因此时常去摩星岭难民区挑起事端。而这些手无寸铁但经历了无数血战的亡命之徒也不是好惹的。终于在1950年,这些亡命之徒和香港左派学生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这场冲突,让港英当局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十多万蒋军残部和他们的家眷迁往调景岭,集中安置。

调景岭难民营的条件十分艰苦,这些难民中不乏有曾经的达官贵人或叱咤风云的将军,但不管曾经怎么样,现在大家都同在社会的最底层。这里没人管没人问,新的秩序只能靠拳头建立起来。

香港黑帮往事

曾经的难民营


而住在这里的败军难民当中,有个叫马鹤凌的人,他妻子在难民营产下一子,成了难民营里最小的难民,他们给这个小婴儿取名叫马英九,日后成为了台湾地区的领导人。

为了生存,这些国军败兵开始抱团结社,抵御“外人”的欺负。此时葛肇煌将其原部“洪发山忠义会”改名为14K,为了掩人耳目,取广州市宝华路 14号和国民党的英文KuoMinTang首字母K之意。

14K最初是以国民党残兵为基地,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军事素养,所以很快便在香港打下了地盘,再加上后来葛肇煌通过机缘巧合结识了在台湾的毛人凤,毛人凤希望葛肇煌在香港继续“党国”事业,于是“14K”自认洪门正统,宣称效忠国民党,在这种政治抱负之下,使得14K更加迅速的壮大起来。

14K在香港搞出的最大动静是1956年的“双十暴动”,此时葛肇煌已病逝,其子葛志雄虽为龙头老大,但帮会内部已开始分裂,葛志雄只是名义上的老大。

14K是外来势力,称其为“猛龙过江”不为过,但还有另一句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地头蛇”就是香港最大的本土黑帮“和”字头。

2、 “和”字头


香港黑帮往上要追溯到清代的“洪门”,后改称“三合会”,取“洪”字的三水共合之意。

孙中山也用洪门的兴起,来表明他“驱除鞑虏”的民族主义理念:“洪门者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与虏拼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康熙之世,清势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借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也。”

香港沦为英殖民地后,经济开始繁荣起来,通商、港口等条件使得前往香港做工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多是苦力,其中多数来自内地靠近香港一带的地方,同乡或同地区的人自然要相互照顾,逐渐就形成了各个帮派,帮派之间常常相互争抢生意,发生械斗是家常便饭。

当时的港英政府也懒得管这些打架抢生意的事情,只要不闹出人命就行,这使得帮派间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矩,以暴力手段来争取自身更多的权益,

于是各种各样的帮会在民间生长出来,“义兴公司”是个同乡会,主要吸纳潮州、海南和福建等地来港的人;“东字会”主要是东莞人;“青年国术社”是洁净局的工人组织,也就是很多环卫工人一起练功夫;“全”字号主要是油麻地一带的艇户和小商贩;“胜”字号是客家人的帮会; “联” 字号是海军船坞工人;“中和堂”则是日后 “和”字号的前身。

当时香港帮会众多杂乱 ,1909年勇义堂堂主“黑骨仁”出面号召各帮会要团结起来,要有组织有纪律。于是召集了香港第一次洪门大会 , 黑骨仁也被推举为香港洪门的“开山祖师”,由于黑骨仁是正宗的洪门成员,他做了“开山祖师”之后便把内地洪门帮会的仪式和等级制度在香港帮会中传承下来。

这次大会确立了香港洪门的六个职级,老大称 “香主” ,往下依次是二路元帅、红棍、 纸扇、草鞋,最低级的普通马仔叫 “四九仔”。后来潮州帮的“义兴公司”在“纸扇”和“草鞋”之间增加了“五虎将”职位。

同时这次大会决定在各堂口名称前加一 “和”字,取以和为贵之意 , 形成既独立又联合的“和”字头三合会,比如“洪胜会”改叫“和洪胜”,“勇义堂”改叫“和勇义” 。

“和合图”可谓“和”字头的鼻祖,1884年由东莞人赖明忠(又称盲忠)所创。1930年时,从和合图里独立出来一个新的帮会,这就是日后香港三个最大黑帮的“和胜和”。

“和”字头帮会遍布香港每个角落,各自划定地盘,在香港沦陷的日子里,不少黑帮投靠日本,人,抢夺百姓救济粮,协助日军建立慰安所,干了很多坏事。

日军投降后,香港各大帮派已经基本划定了势力范围,比如旺角地区由“和安乐” 控制,深水埗是“和胜和”的地盘,中环归 “和合图” ,铜锣湾则是“新义安”只手遮天。

3、新义安


向前是军统头子戴笠的心腹之一,在抗战胜利之后,向前便得到军令,潜伏进香港从事间谍活动。军统本来和黑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香港的黑社会也不例外。

香港黑帮往事

向前


向前潜伏到香港后,由于有军统背景,便成了有潮州帮背景的“义安工商总会”的龙头老大,听命于军统,从事间谍活动。

1947年,“义安工商总会”因涉及三合会活动而被港英政府取消了社团注册。于是向前便将该组织改名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俗称的“新义安”。

新义安因有军方背景,且本来就是本地潮州帮为基地,势力非常庞大。而向前本人有十三个儿子,他在1953年被港英政府驱逐出境去了台湾,后来病死在台湾,离港后向前便把新义安的事务交给他大儿子向华炎(绰号“四眼龙”)打理。

向华炎作为新义安第二代龙头,坐了四十多年,在他手上,新义安迎来了巅峰时期,成员最多的时候达到20万人。

向华炎平时斯斯文文,他父亲向前去台湾时,向华炎也才二十一二岁,而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当中,有一个那年才四五岁,他这个弟弟虽然不太受父亲待见,但后来的名声却是向家兄弟当中最大的,这就是向华强,向华强在理财经商方面有过人之处,再加上家庭背景的关系,向华强对整个香港娱乐圈影响颇深。

向华强作为商人,自己也客串了不少经典角色,比如《赌神》中那个面无表情的“龙五”。1992年,向华强与张国荣出演以四大探长为题材的电影《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饰演主角蓝江(原型为“四大探长”之一的蓝刚),第二年凭借该电影获得了第12届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香港黑帮往事

向华强扮演的龙五


而也就在向华强出演这部电影的同一年,一个笔名叫“牛佬”的人开始连载一部叫《古惑仔》的漫画,后来被拍成电影,影响力非常之大。这部漫画便是以香港三合会为背景创作的故事,而其中男主角所在的帮会“洪兴”,原型便是“新义安”。

新义安五虎之一的“湾仔之虎”陈耀兴,据说便是漫画男主角陈浩南的原型。

4、保护伞


向华强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饰演的蓝江,其原型叫“蓝刚”,他和吕乐、韩森、颜雄当年并称为“四大华人探长”。

1956年10月10日,香港施政卫生局的两名徙置事务处职员把深水埗一座楼上贴的标语和青天白日旗撕去。而这一天正好是“中华民国国庆日”,港英政府这这一举动激怒了很多国民党在香港的人员。特别是14K这种以国民党残兵为基地的黑社会,和港英政府发生对峙,引发骚乱和暴力冲突,这次事件便是前文提到的“双十暴动”。

最后暴乱在11月14日平息,总共最少造成60人死亡,300人受伤,超过1000人被捕,当中部份人被逮捕释出境后选择前往台湾。

而直到这次事件发生后,港英政府才意识到黑社会在香港已经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对黑社会的保护伞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黑社会和警方及政界的利益关系早就盘根错节的交融在一起,当时香港流传这样一句话:“警察管黑社会,黑社会管治安。”

“四大华人探长”中,吕乐位居第一,他便是当时香港黑社会保护伞的代表人物。吕乐号称“五亿探长”,“五亿”是传闻中吕乐的身价,这笔钱当时足够买下大半个九龙。

香港黑帮往事

吕乐


1920年吕乐出生于广东,后来全家偷渡去香港。1940年吕乐加入香港警队,从普通警员做起,因表现优异一路直升,1958年做到新界总华探长,次年又升任港岛及九龙总华探长。在港英政府的体制内,吕乐已经是华人在警队能够达到的最高职级,仅次于英籍总警司。

吕乐黑白通吃,建立了一套地下“秩序”,如何贪污、如何分配以及警方与黑社会的关系,都在吕乐建立的这一套地下秩序中运作。

后来刘德华主演的《五亿探长雷洛传》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吕乐的生平,但吕乐本人却很不满,原因有三:1、刘德华拍完全片,始终未到台湾拜会吕乐本人;2、片中把颜雄放到和吕乐平起平坐的地步,吕乐认为有违事实;3、剧中雷洛在街头向小贩收保护费,吕乐认为这是对他的污蔑。警察怎么会这样收,跟乞丐差不多。至于怎样收,他则合上眼闭上嘴保持缄默。


香港黑帮往事

刘德华饰演的雷洛


吕乐和向华炎的岳父吕六是叔侄关系,也有说是叔祖辈关系的。总之吕乐和向华炎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新义安之所以能在“和”字头的本地帮会和训练有素的国民党军14K等帮会中迅速崛起,这和吕乐或多或少也有些关系。

吕乐有个心腹下属名叫曾启荣,他主要的工作便是收“黑钱”。曾启荣不仅曾担任香港军装警署署长,还是著名足球队员,香港警察足球队教练,香港华人足球联谊会执行委员,后来他生了一个和他同样有踢球天赋也喜爱踢球的儿子,取名叫曾志伟。

但在香港警界中,也并非全是如吕乐之辈,比如当时提拔蓝刚的曾昭科。

曾昭科1947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曾任香港警务处助理警司、警司、高级警司、总警司,香港警官学校副校长。大学时代,曾昭科接触左倾思想,熟读由德文翻译过来日文版《资本论》。

后来曾昭科定居广州,于1978年复办的暨南大学担任外语系教授、系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先后获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获广东省六届人大增选为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除蓝刚之外,曾昭科当年还提拔过一个叫曾云的人,曾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曾荫权,后来成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另一个叫曾荫培,是香港前警务处长。

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对香港政界和警界的贪污行为开始动手,吕乐等人或出境逃往或被革职查办,短短数年内,香港便跻身全球最清廉地区之列,在“透明国际”18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位居第十二位,在亚洲则仅次于新加坡。

5、大圈帮


50-70年代末,中国内陆正值特殊时期,从内陆有许多人偷渡逃往香港。这些人大多是有斗争的经验,好勇斗狠,不讲黑道规矩,又是挨过饿吃过苦的难民,所以在和香港本地或已经逐渐本地化的黑帮斗争中,往往如亡命徒一般。这些从内地逃难来到香港的青年被称作“大圈仔”或“大圈帮”。

大圈帮只是一个统称,其中有很多不同的帮派,比如“六七帮”、“湖南帮”等,他们不同于香港一般的三合会组织,没有堂口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准确的说更像一般的犯罪团伙。

比如悍匪叶继欢,就是大圈帮的代表性人物。叶继欢是广东汕尾人,多次在香港抢劫作案,被捕后又越狱成功。

香港黑帮往事

叶继欢


1991年开始,叶继欢重出江湖,连环打劫观塘物华街五间金铺、深水埗两间金铺、旺角弥敦道金铺。在抢劫物华街五间金铺的时候,叶继欢及其同伙只是用了十分钟时间,平均两分钟打劫一家金铺,逃走路线干净利落,在与警方对峙的时候,他镇定地当街举起AK-47步枪射击,香港警方曾一度将叶继欢列为头号通缉犯,悬红一百万港元通缉他。

在1993年打劫旺角弥敦道金铺的时候,他在繁华的弥敦道镇定地当街举起AK-47步枪亲自把风,这个场面被一位市民拍摄下来,当晚在香港电视的新闻被播放出来,这个场面让他出尽风头,至今在很多网上视频都能看到。

香港电影《树大招风》中,任贤齐所扮演的悍匪原型便是叶继欢。

香港黑帮往事

任贤齐饰演叶继欢


6、黑帮的土壤


香港天生具有黑帮生长的土壤,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其一、香港以前是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英国作为宗主国,殖民地在其眼中就是一个向国内输送财富和资源的“工厂”,所以英国政府对香港的发展并不会如国内一般重视,更看重的是香港为国内输送的经济利益。这是英国政府的政策根本,只要黑社会不影响到自己国内的经济利益,那英国政府是不太理会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的,黑社会也就可有可无,所以“反黑”的力度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执法并不彻底。

其二、香港的经济是二战之后,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作为一个重要的通商贸易港口而建立起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有贸易就有结算,又成为一个重要的结算金融中心。中国历代帮会,比如青帮、红帮、袍哥会等,最初都是由码头、港口等劳工组成,这些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时常受到上流社会的压迫,为了抵抗压迫,他们团结在一起来保护自己,逐渐演变成现代的黑帮。

其三、香港人口的基石是来自于内地,再加上本土、境外等人口,鱼龙混杂,各自以“地域”为圈层抱团,相互间难免发生冲突。且香港社会贫富悬殊巨大,各阶层之间矛盾丛生,这时候黑社会的形成是从根本上是为了保护自身、争取权益。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香港黑社会逐渐国际化,在欧美国家也生根发芽,可以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三合会,三合会也成为华人黑帮的代名词。

1957年,香港警务处刑事及保安处刑事部,将从前的有组织及严重罪案调查科及反三合会行动组合并为“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英文:Organiz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缩写:OCTB,俗称O记,主要负责打击香港的黑社会犯罪。但黑社会仍屡禁不止,甚至更加壮大。

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开始,及《中英联合声明》确定香港回归的时间,80年代开始,香港社会、经济、政治都在发生巨大变化,香港黑社会也在组织上,从传统的组织结构、森严的等级制度向帮中有派、各自为政、简化等级转化,在管理方式上,从严格的帮规帮法向公司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化,这是香港黑社会落寞的开始。

而真正的分水岭是在97回归之后,慑于中国政府对黑社会的一贯政策以及在此之前的统战工作,香港黑社会部分领头人物移民海外,部分中高层转型经商,当然还有部分寻找不到“出路”的人继续黑社会“事业”。

7、香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黑社会也喜欢称他们的世界为江湖,人不灭,江湖不绝。

向前于1975年病死于台湾,葛肇煌1953年病死于香港,吕乐后来一直被香港警方通缉,2010年死于加拿大,叶继欢2003年在监狱中结婚,2017年因癌症病死。

曾经对也好、错也罢,都随着时间一起老去,最终化为尘土。香港黑帮作为一个必然产物,又在特殊的时期发展壮大,以其为背景的黑帮电影,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深深的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我们这代人在香港黑帮电影中看到了小马哥、陈浩南等有情有义的英雄,或多或少在自己的身体里留下了种种烙印,而又有许多人在这些“英雄”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在曾经黑帮横行的时代,香港也未曾放弃过自己,如今百年沧桑下的香港依旧美丽动人,令人心向神往。

作为中国大地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香港应当搭上中国这辆高速发展的列车,再造奇迹,这才是香港该有的精神,不应堕落、不惧浮沉。


香港黑帮往事


部分参考文献:

陈启文《调景岭:十万国军残部的难民营》

武云溥《香港黑社会发展秘史》

彭帮富《香港黑社会组织的现状与趋向》

赵国玲、李强《香港有组织犯罪现状分析》

博汉仕、李劲华《执法、社会经济与政治变迁中的香港三合会之演变》

《黑社会组织与香港治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