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已经沦陷,东南亚疫情急剧攀升,经济重创,楼市寒冬来了吗?

嘉颜66


疫情影响各行各业,楼市从业者也有影响,比如房地产联系着建筑行业,水泥、沙石、钢铁、玻璃、工程制造、运输行业,务工人员等,带来地方效益,增加土地财政,增加城市开发热度。

所以,楼市暂时会有影响,但疫情结束后,价格和需求相对稳定,个人认为,短期内的曲线应该是短期促销力度大、价格微降,然后疫情后促销力度从大到小趋于稳定,价格回归略涨。


还是那个徒步者


欧洲疫情沦陷,经济收到重创,楼市会不会遇寒冬。

我认为疫情在国内已经控制在了可控的范围内,为了控制疫情。经济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那么楼市后续怎么走,我个人认为政府会稳定房价,房子最重要的就是地段,在一线城市的楼市来说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在三四线城市,因为疫情导致资金回笼困难,一边还要还贷款,可能会有很多的房企撑不下去,因此楼价可能会有小幅回落。

疫情虽然造成了影响,但越是这个敏感的时候,越要控制好经济,政府也会努力把影响降到最低,房价大起大落对经济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水手我在一直在


大家好,我是勇谈。此次疫情已经步入第二个阶段,全球爆发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根据今天的新闻显示“境外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中国”累计已经确诊已经达到86435例。可以说此次疫情在国外没有进行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以更加迅速的态势让欧洲沦陷,东南亚等各国也无法幸免。在此次疫情下,经济重创是必然,那么对于楼市来说有那些影响?从观察来看,国内楼市最困难的时期即将过去,如果非得说有影响的话,恐怕是会影响国内房企的一些国际融资。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此次疫情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都巨大,房地产行业融资受到影响是最关键的一点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融资的行业。尤其是国内的这些房企巨头,除去国内融资外,国际融资也是他们经常获取资本的渠道。过去在国内资本有限或者说国内融资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包括万达、万科、碧桂园等房企都会有大量的海外发债。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公布数据的国内房企海外债到期债务高达6244亿元。足以见得,国内房企对于海外资本的青睐度有多高。


“疫情之下,无一幸免”,抗击疫情所需要的物资、财力是很难想象的,在一段时间内不少抗击疫情的国家都会面临物资紧缺,甚至资金紧张的局面,依靠央行发债能够维持多久?这个时候资本更多的考虑是如何明哲保身而不是投资收益。疫情最严重的欧美国家,没有人会关注投资收益,自然我国国内企业融资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美股连续暴跌其实就说明了一点“生命面前,财富都是其次的”。

我国楼市从来没有经历过所谓“寒冬”,把“纠错改偏”理解为寒冬来临是夸大其词的

如何理解“寒冬”?这个很关键,如果把过去的20多年的不正常房价上涨理解为正常,其实就是有点想当然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寒冬的起码标志就是增速下降,行业利润明显下降或投资额、销售额明显下降。如果说习惯于过去的春夏而忽略了秋冬就理解为寒冬的话,个人觉得是有失偏颇的。几点愚见:

第一、从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到寒冬,起码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并没有明显波动。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商品房销售额159725亿元,增长6.5%;也就是说除去销售面积微降外,无论是投资额还是销售额2019年房企都还是维持一定幅度的上涨。寒冬的标志之一“投资额和销售额明显下降”并没有明显下降,那么我们经常说房地产“寒冬”是不是合适呢?


第二、之所以有不少业内人士高呼“楼市寒冬”只不过是2019年我们采取了一些“纠错”的措施而已。从1994年商品房制度开始全国普及开始到2018年,我国对于房地产的资本、资源等倾斜远远大于其他行业。这也导致了房地产行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互联网的第三大赚钱行业,超过30%的毛利是过去20多年我们偏向房地产行业的结果。2019年我们房产调控从供需端向融资端转移后,就有不少业内专家来“诉苦”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此次疫情对于传统行业,包括餐饮、零售和服务类行业的打击要远远大于房地产,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寒冬”

相比于各地早已经出台的帮扶房企的措施来说,包括餐饮、零售和服务类行业如今基本是属于“自身自灭”的状态。没有银行贷款,银行延期,银行低息贷款等,不少餐饮、零售和服务类行业(主要是个体户)基本都是靠“死撑”过日子的。已经连续2个月没有现金流,加上各种固定成本开支,不少个体户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作为市场经济做末端的“毛细血管”,个体户的生存困难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型企业甚至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这里提出一点愚见:

鼓励并引导个体户积极复工,引导居民逐步恢复正常生活消费秩序很重要。国内疫情目前已经到了尾声,除去武汉地区有一级防控的需要外,全国其他地区只需要做好“输入性病例”防控即可。在连续20多天没有新增病例的情况下,国内绝大多数地区可以着手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了。

综上,在此次疫情背景下欧美国家已经相继沦陷,东南亚疫情急剧攀升而国内疫情战役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此次疫情中我们经过“全民抗战”取得了绝对胜利,我们更应该把这场胜利延伸到经济建设中来。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壹贰叁


楼价下跌已成定局,不管国家怎样出台政策扶持房地产企业,都不能阻挡房价进一步下跌,中小企业集体倒闭,大量下岗职工,大学生无法就业,老百姓兜里没钱,炒房团也不会在经济萧条时候出手,这些因素导致无人买房。



爽易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

《决定》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二是试点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和国务院批准土地征收审批事项委托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决定》,首批试点省份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等八个省市,试点期限1年,具体实施方案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订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同时,国务院将建立健全省级人民政府用地审批工作评价机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管理水平综合评估结果,对试点省份进行动态调整,对连续排名靠后或考核不合格的试点省份,国务院将收回委托。

“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让更多的投资项目能找得到地,带动经济发展。”一位地方住建系统人士透露,该决定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最直接的影响是地方政府用地更加方便、高效,不受原先国务院土地规模、土地指标的约束,有利于拉动重大项目的投资。

该人士解释,以前重大项目若涉及到基本农田,比如高铁类线性工程刚好路过一点点基本农田,或是地方建设配套设施的地点在基本农田,必须层层上报国务院审批通过后才能动工,建设项目的工期因此拖后。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建设项目开工施工的速度,利好投资,“是一个特别大的利好消息”。

上述住建系统人士也提醒,具体实施方案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订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目前各地具体改革的细则仍不清晰,如用地是否需要考虑占补平衡,即用一亩建设用地需要补一亩耕地,在试点城市内是否可以省内跨地区调动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位人士认为,国务院放开一些发展权,接下来考验着地方实践在一直受控制的底线边缘能发挥出怎样的创造力,具体还需要看合并职能的自然资源系统编制规划的细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认为,试点省份均是城镇化率较靠前的城市,这类城市对土地用地比例结构性调整比其他城市更为迫切。这类城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在逐渐缩小,发展较为均等化,国务院将用地计划、用地结构下放到省一级,有利于突出这类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对于《决定》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刘卫民认为,原本用地结构,特别是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由全国统一规划,《决定》是国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体现,有利于加快农村集体用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

3月7日农业农村部表示,2020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将在31个省份全面推开,全部试点任务将于2021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

3月1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已有的15个整省试点省份要做好检查验收,非整省试点省份要全面推开改革,力争改革覆盖面扩大到所有涉农县(市、区),将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现改革试点省级全覆盖。


简单传奇


房地产商和银行不想降,政府不让降,炒房客还希望涨,各种原料涨,只有苦逼的刚需巴不得大降,能降得了吗?暂时不可能降。


王晓东6581


这波疫情,全球重灾,无一倖免,不僅楼市,各行各业皆衰会退十年以上,经济像是连环扣,一环接一环,二年内容乐观。


查理II世


楼市是中国的,与其他国家有啥关系?中国人有的是钱[大笑]


夜色下的海


买房置地是我国人的老传统,也是害了年轻人!


用户6698699952113


这就怪了,为什么中国楼市还坚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