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董其昌,他的書法風格獨特,美學價值十分值得研究

董其昌為晚明四家(邢侗、張瑞圖、董其昌、米萬鍾)中影響一代書風的大家。由於他一生追求“士氣”,推崇陶淵明的“大雅平淡”,而且又好道參禪,所以成熟時期的書作顯出一種疏放閒淡的情趣,文人氣息頗重,正如包世臣評:“其書能於姿致中出古淡,為書家中樸學。”

再談董其昌,他的書法風格獨特,美學價值十分值得研究

董其昌自己曾說: “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大抵傳與不傳,在淡與不淡耳。極才人之致,可以無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無骨,非鑽仰之力,澄練之功所能強入……蘇子瞻曰:筆勢崢嶸,辭采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實非平淡,絢爛之極,猶未得十分,謂若可學而能耳。畫史雲:觀其氣韻,必在先知。可謂篤論矣。”

從這裡可知,董其昌把作為追求“淡”的境界放到了極高的地位,所謂“傳與不傳”,簡直無以復加。董其昌的草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董其昌的這種追求確實充分表現出來了。其《試墨帖》、《七言詩軸》等,雖為大草作品,但絕無狂放繁紛之態,而是顯得秀滋溫潤、清淡疏朗,造成一種自然平淡的意境,引人入勝,這實是文人們追求的一種“禪境”,又是一種“書卷氣息”彌滿的境界。

再談董其昌,他的書法風格獨特,美學價值十分值得研究

董其昌的這種書風,由於承繼了中國文人詩書畫追求“平淡有思致”,“沖淡深粹,出於自然”的傳統,所以極受文人書家的推崇,以致從者如流,甚至影響有清一代書壇,形成“董派書風”。雖然不少學董者由於不得法,使“董派書風”有姿媚甜俗的表現形態,但是它的美學價值不容抹殺。


“董派書風”的美學價值:董其昌及其從者把書法藝術“優美”的風格發揮到極致,增加了書法藝術的審美內涵。書史上所說的“南派書風”即以“優美”見長,自晉王羲之始,在筆法、結字、章法乃至意趣諸方面,歷代尊王者不斷繼承、充實,形成所謂“江左風流”,並被後人標舉為“帖學”正宗,其審美內涵可以一“雅”字概括,晉人的“韻”、宋人的“意”大多包涵在內。到董其昌,則極盡其雅,以致形成以流美見長的書風,這實為典型的“南派書風”。董其昌筆下體現的“雅”,是淡中見秀,意味醇厚,給人的美感享受已非以前的南派書作可以相提並論。

再談董其昌,他的書法風格獨特,美學價值十分值得研究

再有,董其昌把“士氣”和“禪意”互為參融,開拓了書法創作的境界,使書法的“意境”內容更加豐富。董其昌一方面極力推崇陶淵明詩境中的古淡天真,平和自然,一方面又追求禪境中的簡淡靜寂,空靈諧和,二者結合在其書法創作中,境界和以往的書家迥然不同。我們從其書作的章法佈局中即可以略知一二: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的追求,他吸收楊凝式佈局空曠的特點處理草書的章法,但又更見蕭散簡遠,造成“疏徐閒雅”的書境,透露出特有的性靈。這種既有文人意態又具禪家情性的書法意境,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對後世書家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董稍後的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就明顯地接受了董的孳乳。


董其昌的創作表現了封建士人們的審美趣味,是文人書法的代表,也是“禪意書法”的濫觴,探究其創作的內核,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人審美心理的發展,研究書法創作中的社會、文化因素,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再談董其昌,他的書法風格獨特,美學價值十分值得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