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 今天继续跟韩金英老师学习《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守微,返本性,后天意识心藏,先天意识心现,玄关渐开,从此踏上追求大道之路。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第六十四章 守微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这一章叫人守微,返本。其安易持,什么叫安?念无念,心无心,情无情,欲无欲,物无物,我无我,如此才能安。有一丝念头,虽安而不持;万缘放下才是安而能持。别把持看容易了,要先在安上下足了功夫,才能易持。先把后天意识心治理好,天一真气才会持续不断的出现。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其未兆易谋,兆指了然明白,常常昏默好像糊里糊涂,未兆指虽然理明了,但是行动上落实不好,明而不默,还有念头。

太明白了,若不了愚,所以容易嘀咕。

其脆易泮,脆指日夜不放心意,日耗其思,心不放下,泮,坏的意思。脆则魔生,导致金丹崩而裂之,其形易坏。其微易散,微指稍有心念,使真我不显现,先天一炁就散掉了,这些都是修道的通病。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无心则无病,如此病多,怎么修?默而为,诚而守,无念而行,为之于不有,寂然无我,冥然无人,治之于未乱之先,无为心不乱,无作意不驰,无功情不种,如此才可以开始言道。

道怎么修?合抱之木,木指汞,真阳之炁上升到泥丸,与脑海阴精合一,木液生于离火,水火在中土交併。水火交媾,不为不作,一任天然,随气运用,不知不识,湛若天之清,冥若地之宁,等待真气发生在毫末之初、无始之前,以虚无元神守之,叫合抱之木。一点真炁,静极而生毫末之间,定极而降一气之初,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九层指二土成“圭”字。从肾水生起,从心火下降,九层之台的台既是“圭”,真意土。阴阳二气在台上合抱,二气交泰,累于土中,合成太极,从太极中,返于无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道不是一下两下的事,是不间断,须臾不离的。真气无止境地流入的,一动后天意识心,就感觉不到它了,好像炁跑了。长久地保持无念的状态,炁就总会合抱在身。临物不著,临事不染,感受到炁的运行,依然用无心对待。为者易败,执者易失,用意识心有为和执着都会失去真一之炁,不用人为的干涉,随元神运作,元神跟着炁走,清心静意,有为执着都因为动了意识心,犯了避阳就阴的毛病。圣人无为无败,无执无失,为什么?因其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空空洞洞,二个气象,有有无无,两段景象,圣人就是这样学道的。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民之从事,民指气。若有为则败,若无为则成。有人心意识心就败,只有自然天心就成。玄关开了,一炁产了,可是有为的意识心干扰,炁就会消失。慎终如始,是说先静,而后虽有景象从静中而来,从静中而返,本来面目,总是不失。圣人学道,全在于心,心静无败事,心静欲才不欲,毫发 不生,叫“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心静所以像愚,愚所以不学,叫“学不学”。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道从何学?心静似愚就是道,道本来在自己身上,不用外求,既是有所学,仍是无所学,叫学不学。复我本来,与众不同,叫复众人之过,生兮动兮,长兮灭兮,随阴阳之气,听其自然之始,天地万物,总不过二气所化育,所以辅万物之自然,因有败有失,听天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这一章讲玄关开,因为没有后天意识心的干扰,人心退藏,天心照耀,静中一炁生出,德一能量一点一点地积累,一阳初动时,气机很弱,到二阳、三阳真精自动,浩浩如潮。在这个过程中,要像天地无为而四季运行生万物一样,始终保持无知无为,之间有无相生,任其自然。道通神既通,神调动无形能量的功力大增,人心的沉渣稍一泛起,比如有了成绩一得意,就是魔从心生,自己有了心魔立刻招外鬼,一些无端的麻烦就会被吸引过来。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心退藏天心照耀——修道其实不难

修道的人也都是人,人心的习性在有点功力以后,膨胀起来更是不妙,神魔大战,武侠小说写得都是真实的情况,比普通人更不清净,是非的垃圾更甚。修道的危险来自人心习性的不能自控,老子说要隐藏,要始终如履薄冰,看好自己的人心不动,因为这时道通通一切,跨越物质,跨越时空,人心一动魔就来,空洞有无的境界就会被魔干扰。如果人不在第一时间立刻醒悟,这时还容易治理,灾祸还没形成,要是得意再加上忘形,现实中很快会化出一个灾难的果子给你吃。

要慎终如始,始终以恬淡的无为心对待成绩,对待失败,凭着静,凭着德,才会善始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