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代人,寫七律詩是用《中華新韻》好,還是用《平水韻》好?

銳派威揚


平水韻是律詩的韻腳,依平仄分為五部106韻,其中平聲上下兩部,計30韻、仄聲上去入三部,計76韻,韻腳要求最嚴,即使是同一聲部內韻母相同的但不在同一目部裡的就算不押韻,比如“寒”和“山”兩個字雖然雖然同為上平聲,韻母也同樣為“an”,但兩個字卻分屬於上平十四寒和上平十五刪韻。

所以這兩個字在平水韻中是不押韻的1的;中華新韻則是依《新華字典》的注音為標準,將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腳(也有18韻一說,但都是試行),其中一二聲為平聲韻,三四聲為仄聲韻,韻腳最寬,只要順口就行;詞林正韻介於二者之間,它分為十九部,其中一至十四部分平仄兩部分。

其實詞林正韻的韻部就是把平水韻的韻部綜合了一下,比如它的第三部平聲韻就是綜合了平水韻上平聲的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因此要寫古詩詞首先要學好平水韻。

古詩韻,是中國古代詩人做詩所依據的韻書,一般依《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共106韻平仄作詩。

《中華新韻》,是近代以普通話為讀音的依據,以《新華字典》的注音為讀音的依據,將漢語拼音的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部作詩的新韻。

區別是,古詩韻講究平仄格律,中華新韻則不講究平仄格律,完全為所謂的“現代詩”服務。


Mr張先森


建議用平水韻。

七律,顧名思義,是七言律詩,這本身就是屬於格律詩的範疇,而格律詩,有著格律詩的定義和要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格律詩要求平仄相間,駢散結合,押韻,這裡所指的押韻,即是平水韻。

平水韻是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為106個韻部而得,其發展及完善過程如下——

早在唐初,就有唐朝宰相許敬宗奏議合併,修整韻書;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孫愐編制《唐韻》,共195個韻部;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大宋重修廣韻》,將韻細分為206個韻部;金朝江北平水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把同用的韻合併,成107韻;元初陰時夫著《韻府群玉》,定106韻的版本為“平水韻”。明代以後,文人則一直沿用106韻。到了清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詩韻》、《佩文韻府》、《詩韻合璧》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共收錄漢字9504個,全篇韻表採用繁體字(正體字)以便於讀者檢索查找。這就是流傳並沿用至今的平水韻。

話說押不押韻,押哪種韻,當真是因人而異。經過正規系統化學習古典詩詞的,自然是嚴格遵循格律要求,沿用平水韻,甚至會享受那字斟句酌的樂趣;出於對古典詩詞的喜愛並自己摸索自學的,同樣也是值得佩服的,畢竟,裡面的門道太多,獨自摸索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悟性。

另外我想說,文學發展至今,其藝術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比如,現代詩,散文,這些都沒有要求必須押韻,而如果把中華新韻用於現代詩文,也是會為文字增加藝術魅力的哦。


夢安詩詞


何謂“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律詩八句通常分為四聯: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稱“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就是“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現代詩最好採用新韻,讓韻味更濃一些。


墨藍飄香


五七言絕句和五七言律詩是文言文的高度凝鍊的句子,平水韻依據文言文的用韻情況,但新中國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在漢語語境和發音上都有變化,特別是普通話已沒有了入聲字,再遵循平水韻的規範將無所適從,時移世易,中華新韻應運而生,現在的詩詞愛好者寫格律詩自然應該遵循中華新韻的規範要求。另外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格律詩已經不是現代人日之所習,所習對現代人寫格律詩不要有太高的要求。


南言和北語


新韻兼容平水韻,詩詞苦恨在於斯。

不學平水韻,許多近體詩讀不通。

只學平水韻,許多近體詩吟不爽。

用平水韻寫,然而卻用中華新韻讀,怎麼看都是雙標,或者說怎麼看都是一種諷刺。

我是平水韻的堅決擁簇者,卻從不反對有人用中華新韻,我反對只是那些不應用格律的人。

何止是七律,還有五律,排律,絕句,詞,曲都是如此。

對於小可而言,我當初寫近體詩時,最大限度地用那些古代發音和現代發音相同的字。

比如十三元,要麼我一律用元,原,源,園,袁,言,軒這種韻母為AN的,要麼我只用魂,渾,溫,門,尊,盆,昏等韻母是UN的,從來不混用。

還有九佳,十灰等平水韻部裡,韻母不相近的,儘量不用。也就是說,在實際創作中,我能用的字比古人少了許多。

因為只有這樣,在我讀詩時,才會儘可能地保證發音可以儘量地還原成古韻。然而更大的諷刺隨之而來,如果算上入聲字的話,我吟哦詩仍然是不過關的。所以我很少寫詞,這也是原因之一。

按現在的通用做法,大家對中華新韻還是比較寬容的,但有一個默認的規則,但凡是用中華新韻寫成的詩詞,在標題的後面要加上一個說明,比如放個括號裡面寫上中華新韻。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貌似比較苦逼的現實。現代人寫古詩詞,平水韻要懂,要會用,中華新韻也要略知一二。


亦有所思


寫律詩用中華新韻好,還是用平水韻好?

平水韻意指讀音同一個水平線,或接近的作詩押韻用字。古人將這些字集中來,同歸一個韻部,供人們作詩押韻。讓詩在律韻‘聲雙重作用下,形成音樂感。先講平水韻,平水韻分一百零六部,夲人認為韻部越多韻字就越少,水平線就越精確。用經詩人挑選就更精華了,因為同一個韻部字,讀音也有高有低水平很不統一。比如一東,中空風宮衷,與同紅隆雄蒙,二組讀音水平不在一個水平線,如果混押就會造成韻音落差不平,映響效果。如果分開二組效果就更佳了。中華新韻分十四部,每部韻字眾多且還有入聲字,魚龍混雜,韻音雜亂,想想就知其好不好了。


陳永金


對於現代人,寫七律詩,是用《中華新韻》好,還是用《平水韻》好,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功底和需要表達的主題作為出發點。

平水韻是律詩的韻腳,依據平仄分為五部106韻。平水韻,是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依據的韻書,對於平仄格律要求非常嚴格,功底高的人,才會用平水韻去寫律詩,功底高的人,才能保證平水韻的押韻完全符合要求。

中華新韻是依據《新華字典》的注音為標準,將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腳(也有18韻一說,但都是實行),其中一二聲為平聲韻,三四聲為仄聲韻,韻腳最寬,只要朗朗上口就行!

詞林正韻,介於二者之間,他分為十九部,是對平水韻的韻部進行了綜合整理,既是對功底的體現,又保證了韻律的完美。

如果你功底高,就運用《平水韻》,寫上一首正兒八經的律詩;如果你想開宗明義,正奔主題,就運用《中華新韻》,寫上一首朗朗上口的律詩!


大樹天音


你這個問題問大了。

如同甜粽子、鹹粽子那個好吃一樣,詩詞圈爭論了十幾年依然沒有一個答案。

主張用新韻的,認為目前漢語的發音和古代相比已經大有不同,再用《平水韻》做詩,已經體現不出原來的格律和平仄,畢竟現在古漢語的發音除了專業人士誰也不懂,寫出來不押韻的詩,還叫詩麼?

主張用舊韻的,認為應該尊重傳統,近千年來大家寫的詩詞,都是按照《平水韻》寫的,貿然改變傳統,寫得還是古格律詩麼?那隻不過是用文言文寫的現代詩。

我並非專業人士,詩詞僅為業餘愛好,所以僅從個人非專業角度給予意見,不代表專業意見,各位看官不喜勿噴。

我們習慣了用普通話的發音去表達、去抒發自己的情感,用《中華新韻》寫詩,入門更快,更簡單,對於發展業餘愛好,陶冶自己的情操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個人建議《平水韻》。畢竟,很多詞句、典故、表達的引用,都是來自典籍,我們某種程度上需要尊重傳統。

另外,《平水韻》也只是一種存在紙面上的虛構發音,跟中古音系還是有差別的,並不是類似於普通話一樣在古代流傳。

個人觀點。


禿筆寫春秋


死守《平水韻》者,乃不知音韻學的發展史,實際其不外乎也是歷史某一階段的產物。前有來者,後有新銳,為何非《平水韻》獨尊,豈不坐井觀天,自縛手腳。無論什麼韻,何損律詩填詞之美?《中華新韻》既與時俱進,融入當代生活,體現了當代音韻,又保持了傳統作詩填詞音律之美要求,維護了基本的文體形式,何樂而不為?


用戶5460649425897


新韻比舊韻要簡單、寬泛,且容量大,這對於繁榮詩詞創作應該是有促進作用的。對初學者來說是一個好選擇。現在中華詩詞協會推廣新韻。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學詩,會更加理解古人用筆之妙處,提高更快。老街味道。所以,我還是喜歡平水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