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農村人結婚的現狀及習俗

  農村用三輪車拉嫁妝的過程,是當地農村的新婚俗。整齊的三輪車隊在街上穿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現了新農村的風貌與城市的差別,濃郁的鄉土氣息不亞於城市裡的風光。看過的人都為之而感嘆。

  農村用三輪車拉嫁妝的過程,是當地農村的新婚俗。整齊的三輪車隊在街上穿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現了新農村的風貌與城市的差別,濃郁的鄉土氣息不亞於城市裡的風光。看過的人都為之而感嘆。

湖北農村人結婚的現狀及習俗

  湖北農村婚禮的習俗:

  現在老家那邊沒有職業的媒婆了,但是婚姻的達成也不像是現在這樣的自由戀愛,而是需要介紹人來作為中介。所謂的介紹人,一般是一家的親戚、朋友,當那家有孩子到了二十歲左右,這些熱心人就會忙著替他們張羅婚事了,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但他們的作用也就僅在於介紹,當適齡的男女雙方認識之後,他們就完全退居幕後了。雖然有些孩子們是在外打工相互有了愛意,但是回家後男方家裡必須得找一個有關係的人作為媒人去女方家裡提親。

湖北農村人結婚的現狀及習俗

  在進一步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女方對男方滿意,就會去男方家一次,在家鄉被叫做“上門”,女方家裡的三姑六婆都得過去看看,但是得帶上一些小孩,目的則是去“看家”——實地考查一下男方的家境和人品如何。這個時候,男方家裡都會精心準備,希望給女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以促成這門親事。女方一般只在男方家吃一頓飯就會回去,這個時候也是表明女方態度的時候了。因為這時,男方家長一般會拿出一些錢或者一些禮物來送給女方家帶去的小孩,叫做“打發錢”,意思是今天沒招待好小孩子,給點錢讓家長給孩子再買點好吃的,如果女方接受了,那說明她對男方家庭條件比較滿意;但如果她一直堅持不收,那就說明有些地方她不大滿意,不願意繼續交往下去,這樣拿小孩子來說事雙方都不會傷面子。但是也有當時接受了禮物,最後兩個人卻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走到一起的,這個時候兩家還要把財務上的往來計算清楚,一併返還給男方,是一件頗為麻煩的事情,有時候能鬧的兩家打架變成仇人的。

湖北農村人結婚的現狀及習俗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男女雙方都到了法定年齡(男22歲,女20歲)就可以考慮結婚的事情了。這需要男方帶上煙、酒等禮物,還有理金若干去女方一趟,叫做“定婚”——對自己終生大事的定奪,也就是雙方測算挑選一個吉祥的日子“完婚”,通常也是陰曆帶六、帶八的日子。但這次過去就不需要介紹人陪著了,所以也有人戲稱“新人進了房,媒人扔過牆”。不過也不是那麼沒有人情味的,當婚事確定下來之後,男方一般會帶些禮物去介紹人家答謝他的“介紹之恩”的,稱為“謝媒”。在完婚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會舉辦宴席來招待前來慶賀的鄉親。鄉親一般會帶著50塊的禮錢,叫做“趕人情”。其他的親戚都是婚禮當天才能過來。

  第二天是正式出嫁的日子。在完婚之前的一段時間,男方會為女方準備一些一年四季的全身的外衣,送到在完婚前送到女方家裡。以前在這一天新娘子所穿的衣服都是由新郎前一天帶過來的,紅色的,而且是隻準穿外衣的,因為之前家鄉的人們稱“內衣”為“短衣”,認為短字跟短命聯繫在一起,不吉利。但是現在不同了,比較流行穿白色的婚紗。 新娘所有的陪嫁物品,在前來慶祝的親戚、朋友們的幫忙下,把蚊帳、被套、衣櫃、茶几、寫字檯、油燈、家電,鍋碗瓢盆等全部嫁妝都擺在家門口搭好的臺子上,並撒上棉籽和紅棗,貼上大紅“喜”字,希望她可以早生貴子、多子多孫。

湖北農村人結婚的現狀及習俗

  10點左右,該入席了,主桌安排十個小孩或者未婚的男女一塊坐陪新娘,取“十全十美”之意。女方這邊的婚宴第一餐一般都是在10點左右,男方12點左右。中間有個時差用來接新娘子。每上一盤菜,都得先給新娘夾菜、倒酒,菜是十大碗,所以一杯酒要分十次到滿。雖然都是小孩,但是都是家長叮囑過規矩的,所以大家吃得很拘謹。上完第三碗菜後,廚房就不上菜了,端菜的笑著說鍋凍上了,需要紅包,討個吉利。吃完第六碗菜後,菜又停了,這時就有人扶新娘進閨房、不見任何人了,取“六六大順”之意。有人拿著鞭炮出門點放迎接,給早已在村外等候多時的迎親隊伍一個暗示,該過來接新娘子了。

  新郎那邊的迎親隊伍要在離新娘子家一里路左右下車,鑼鼓家宜嗩吶齊鳴,一路吹吹打打,放著鞭炮走到新娘家門口,很是熱鬧。這時候新郎請樂隊開始演出,親戚們則幫忙給迎給親的客人端糖茶敬香菸。新郎則去拜見岳父岳母大人了,也是敬茶敬菸,女婿親自給岳父點上一根菸,然後是岳父母對女婿得一番交待,算是把寶貝女兒交給他了。

湖北農村人結婚的現狀及習俗

  女婿拿著一雙新鞋子,開始敲門了,伴娘幫新娘把穿著的鞋子脫下來,換上新郎帶來的新鞋,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把孃家的富貴氣帶走了。而新娘的父母則是在門口等著自己的女兒的,新郎這時要向他們下禮,也就是磕頭,來答謝他們對新娘的養育之恩,這時也往往是新娘的父母親人、新娘落淚之時。這就是家鄉最為奇特的哭嫁,民間俗謂“不哭不發,越哭越發”,新娘出嫁,一定要哭,新娘的母親,女眷與女伴也要陪哭,並隨著婚儀的程式,按步就班地哭,然後由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叔父或者伯父作為“送親”將新娘送到婆家去。

  新娘被接出來後,家裡的親人都開始圍上去了,拉著新娘子開始“哭”,娘倆更是哭成一團,迎親的人就在旁邊勸說邊拉著走,說些讓孃家人放心的話。其它迎親的人就開始搬嫁妝了,這時會有小孩抱住三大件不放,新郎就要過來給孩子們紅包,有時又要給好幾個紅包這些孩子才肯鬆手的,那些小的嫁妝都裝在裝有新稻草的篾筐裡挑上迎親車。出了村口後,放鞭炮的在前面開路,結親的隊伍就向新郎家相反的方向走了,因為回男方家是不能走同一條路的,一定要繞個圈,意在接的新姑娘不是“半轉”。

湖北農村人結婚的現狀及習俗

  離男方家還有近兩里路的時候,“送親”的就得停下了,接著由公公開始背媳婦了,按照湖北民俗,“叔”字輩的親戚都要背新娘,這些背新娘的人稱為“扒灰佬”,扒灰佬有“正宗”和“水貨”之分。正宗是指新郎的父親即公公,水貨是指其他叔字輩的親戚。並且當日公公婆婆都要“化妝”,公公脖子上掛火剪,表示要“下得廚房”,婆婆掛上兩個醋瓶子表示“吃醋”。

  新娘的腳是不能著地的,背上媳婦後,在眾人的牽引下就開始吹吹打打往家裡走了,鞭炮聲、鑼鼓聲、嬉鬧聲,聲聲入耳.除了親戚朋友外,圍觀的鄉親也會很多,能跑得動的都出來了。一直把新娘背到家,再由新郎抱到洞房。 到此,送親的人就得回去了,因為不能跟到男方家的,男方家的場面會更熱鬧,尤其是鬧洞房,新婚三天無大小,大家都可以想象到那些熱鬧的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