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123
2019年以來國際油價經過兩輪下跌,WTI原油價格已經低到30美元每桶附近了,國內成品油定價是掛鉤國際市場的,每10個工作日進行一次調整,自然國內成品油價格會走低,降低出行成本。但也不必過分高興了,國內成本油價格是有低價限制的,不會低於40美元每桶。
短期利好淨進口國,長期看都是輸的局面。過低的油價會對大宗商品市場和國際金融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石油進口國短期也高興,因為是進口嘛,價格便宜了當然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對於專家說的低油價的害處,是肯定的,不論是油價過分高或者過分低,長期看都是一件有害的事情,好比我們說一個人的身材,太胖或者太瘦都是有問題的。今天我們只討論低油價的危害。
作為生產生活必需品,石油仍然是全球經濟的主要“燃料”,交通生產都需要。國際石油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和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油價過低,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走低,進而影響生產,把經濟帶入一種通縮狀態。我們都知道經濟是隻人們生產生活的總括,產值則是衡量經濟的核心指標,商品價格走低,企業生產動能減弱,進而影響經濟,其危害是比較大的。
再說金融市場,近期的全球資本市場大幅度下挫,除了直接受疫情影響以外,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協議談崩,沙特進而宣佈4月份增產,打價格戰也有關係,給這一輪疫情帶來的影響雪上加霜。同樣,國際油價的變動,沙特為首的歐佩克、俄羅斯、美國三大產油區未來的博弈變得更加複雜,經濟形勢也更為複雜,進而會影響到其他地區和國家。
所以說適度低的油價對類似我國的石油進口國是最好的,過低的油價只在短期內利好消費國,長期過低的油價,是“多輸”局面。
財經龔少
低油價為何普通人喜歡,而有的專家卻頻頻預警低油價的害處?
糧價本應該上漲,可有些專家卻提出人為的管控;石油本應該降價,可有些專家卻憂心忡忡!害群之馬——老百姓心目中的——磚家……
唯我一凡
普通人群是自費買油加油!油價低節約下錢,能富裕一點家庭生活!
專家們是用人民交納的稅收,由公共錢幣買油加油,和他們家庭生活無關連。但油價低了?稅收就會減少,從而低油價會減少專家們個人收入和待汝!
平安8993514
低油價對消費者而言是有利的,但是我們不能僅僅的去從消費者角度去看問題,而是要全社會全產業鏈的梳理這個問題。
形成壟斷,經濟命脈被產油國控制。
全球的石油開採成本是不均衡的。沙特的開採成本理論上只有5美元/桶,俄羅斯因為被制裁開採成本理論上也低於10美元/桶,美國頁岩油氣商的成本至少在40美元/桶以上,其它國家基本在20美元/桶上下分佈。
如果價格過低,很多高成本產油國的石油工業就會虧損最後倒閉,這樣就會形成壟斷。少數幾個產油國控制了全世界的石油產量,就可以通過石油供應控制消費國的經濟。1973年第一石油危機,就是沙特聯合中東其它產油國對西方國家發起石油禁運,3美元石油拉昇至13美元。石油提價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國國際收支赤字,最終引發了1973~1975年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我們生活中很多產品都來源於石油
石油是很多化工產品的上游產品,不僅僅是汽柴油,還有塑料,合成化纖和合成橡膠。我們身邊見到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和汽車的輪胎。如果原油價格過低,會損害下游的化工產業,造成某一個環節的斷裂,最後造成整個產業鏈的斷裂。疫情期間中國的停產,造成國外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缺乏而停工。
石油代表的能源化工行業和金融行業的高度融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
石油代表的能源化工行業是重資產,高負債,低利潤的行業。如果能源化工行業因為低油價,整個產業鏈出現問題,背後出資出貸的金融業也會跟著受損。類似於08年次貸危機,美國房地產業崩盤,危機蔓延到金融業,最後金融體系差點奔潰。
石油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價格就像血壓一樣,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適當,突然的高血壓和低血壓都會造成致命的後果。
卯未辰來
中國的專家說過人話,辦過人事嗎?他們拿的薪水是誰發的,當然為誰說話。雖然薪水最終來源老百姓,那可是老百姓交的越多他們越高興。
扯七聊八
因為磚家有錢有專車,所以他們擔心油價低了,導致路上車多了,影響他們出遊速度了。殊不知我們油價再低也要省著點加。如果讓他們停了專車,拿3000工資,估計叫油價太高了比誰都歡。。。。。
聰仔Angist
所謂的專家是替石油企業站臺,拿了人家的好處,哪裡能體會到老百姓的難處,美國國民收入那麼高,為什麼油價還那麼便宜?可見他們是一派胡言,無稽之談
眾流歸海1
因為專家有專車,加油不用自己掏錢,所以盡力的怱悠高油價的好處。
四海為家林華
低油價的好處惠及眾民民生,如運輸成本,汽車銷售,車主成本等。磚家只考慮的是單方面,利益。磚家腦子裡有民生嗎?
漢風水師
普通人當然喜歡低油價了,同樣的錢能加更多的油了,私家車能跑更多的路。
專家不喜歡,是因為油價是個風向標,油價跌說明消費緊縮,經濟下行,即將統計到的各項數據必然不好看。
普通人看的是因,專家看的是果。在財報(一般是月度或季度)沒出來之前,專家們日子滋潤無比,外面無論實際發生了什麼都與其五關,而一旦統計月報季報出來,即開工有事幹了,數據好看無論怎麼吹都行,數據不好看各種分析,措施,建議都得弄,想破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