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爱的艺术》还是《爱的技艺》?你所不知道的弗洛姆神作

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弗洛姆流亡美国。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到底是《爱的艺术》还是《爱的技艺》?你所不知道的弗洛姆神作

弗洛姆这个名字,在西方思想史里并不见得多么特别。横亘在他前面的,有两大宗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弗洛姆本人在海德堡大学的导师,有雅斯贝尔斯和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这样的大拿,和他同时期的思想家,也有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等等(两者也有过不少论战)。弗洛姆的书也不是那种大部头的天书,动辄几百上千页,术语黑话一个接一个,绕的读者眼晕、只翻几页就想束之高阁。

弗洛姆不仅在心理学卓有建树,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特别善于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在社会行为分析上。在目睹了二战的残酷后,弗洛姆开始对人类行为进行深度思考,毕生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了“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到底是《爱的艺术》还是《爱的技艺》?你所不知道的弗洛姆神作

精神分析法创始人弗洛伊德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同时另一大理论来源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弗洛姆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而爱就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回应。

到底是《爱的艺术》还是《爱的技艺》?你所不知道的弗洛姆神作

革命导师马克思

就阅读体验和对个人生活的启发而言,弗洛姆绝对是我最喜欢的几个思想家之一,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就是这个出生于20世纪头一年的白羊座犹太人,写了一本短小精悍、平易近人的《爱的艺术》,让我每次在西方哲学冷峻的历史之河穿梭之后,感受到了一种爱的温暖和勇气,分分钟让人重新相信爱情。

到底是《爱的艺术》还是《爱的技艺》?你所不知道的弗洛姆神作

今天我就来谈一谈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这本代表作《爱的艺术》。

到底是《爱的艺术》还是《爱的技艺》?你所不知道的弗洛姆神作

与其说是爱的“艺术”,不如说是爱的“技艺”。古希腊以来,art作为nature(自然)的对立面,表达的是“生成、创造”的意思,所以含义比现在中文语境里的“艺术“更多。在《爱的艺术》里,弗洛姆围绕着“爱“这个动词(英文标题”the Art of Loving“,写的是love的进行式),讲了几大方面:

1.爱是不是艺术/技艺?

2.爱的理论(爱作为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应、爱的对象、不同类型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博爱/母爱/情爱/对上帝的爱/自爱)

3.爱在当代西方社会里的堕落

4.爱的实践

弗洛姆认为人有克服自己的个体、达到和他人一体的需求,第一种方式是纵欲,第二种方式就是通过一样的穿着、一样的风俗,甚至一样的看法,和他人达成一致。第三种方式就是创造性的劳动,但是以上三种途径都不能从根本上个体的孤立。在弗洛姆看来,爱的本质也就是帮助人克服个体的孤立,重新求得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弗洛姆在前言里着重强调了学习“爱”的技艺时,除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对这门技艺的掌握。虽然很多人声称对爱有深深的渴望,但是他们又会把对诸如金钱、成功等等追求看得比学习爱的技艺更重要。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而是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才能逐渐掌握爱的四大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爱情和其他技艺一样,都要求纪律、专注、耐心和兴趣。但它又是特殊的,爱不是一个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要获得爱的能力,就要克服自恋,用客观和理智看待世界,并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爱,实现新的和谐与统一。

不成熟的爱是: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一段成熟的爱,首要的要求是人格完整。在爱的过程中不让人失去独立和自我。一个人要学会去爱,就是要学会关心他人,承担责任,彼此尊重,并认识自己和他人。

到底是《爱的艺术》还是《爱的技艺》?你所不知道的弗洛姆神作

弗洛姆还指出,西方工业社会中的爱已经衰亡,成熟的爱成了一种罕见的现象。按弗洛姆的观点,人类必须要把生活实践、也就是特定的社会结构(这里就对于人类本质的定义就是来源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当成理解自身的钥匙,而不是把爱仅仅当作一种生理现象、一种冲动欲求的满足(这是典型的弗洛伊德观点)。人们只是把爱当成性满足或者是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都是爱的堕落,会导致病态的爱。

因为当时的西方社会很多人即使满足了欲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官能症。这个过程说明学习爱的技艺刻不容缓。人类之所以沦落至此,是因为这是一个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里,人本身的消费欲望和生理欲望一样都膨胀了,拒绝延迟享受。这就说明,爱的满足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生理层面吗,更要实现他人与自己的统一。这里弗洛姆就把弗洛伊德对于爱欲的学说进行了一个马克思式的修正。

在二战之后人类文明遭受重创之际,弗洛姆的学说无疑非常鼓舞人心,让人重新相信人性、相信爱的力量、相信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爱的艺术》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至今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