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

孔子是谁?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他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人们尊称他为“

圣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很有学问,而且品行高洁,他说过的话、他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出生

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鲁国(今天的山东一带)的一个孩子降生了,他就是孔子。他的父亲很希望得到一个儿子,据说他还到当地的尼丘山上祷告过。

没想到愿望成真,后来他就给儿子起名为丘,别名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当时谁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婴儿长大后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呢。

这一年是公元前551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长相——丑

怎么能说一个大圣人丑呢?可事实如此。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孔子“生而圩顶”,什么意思?也就是天生脑袋畸形,头顶中间低,四周高,形状就像倒过来的屋顶。

关于孔子的相貌还有一个故事:孔子在14年的流亡当中,有一次到郑国,跟学生走散了,就一个人在那里等。

孔子的生平

学生子贡跑过来说:“老师,果然是您啊!刚才一个郑国人跟我说看到一个人。我就知道肯定是老师您。”

孔子问:“那个人怎么描述我的呢?”子贡说:“那个郑国人说,刚才在门口看到一个人,额头像尧,腰长腿短,腰以下比治水的大禹矮了三寸。

长得奇形怪状,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孔子听了笑着说:“他说得很对呀!”

孔子的生平

刻苦好学的童年

孔子自幼聪明懂事,还很好学。据说,刚满三岁的他就开始读书识字,到四岁已经能念100多个字了。当时还没有纸,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然后用绳子串起来。

因为孔子翻来覆去地读,串书简的绳子都断了好几次,这就是著名的典故“韦编三绝”。

孔子对各种知识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他还十分地谦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的生平

从布衣到圣贤

孔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委吏”,就是仓库保管员。第二份职业是“乘田”,就是帮人家看管牛羊。这两份职业让他较早接触到了民情民生,学到了管理知识。

孔子30岁的时候,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他回乡开始兴办私学,相当于现在的民办学校。他提倡“因材施教”,教出了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51岁时,孔子做了“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由于孔子管理有方,将当地治理得很好,因此很快升官。先是做了司空,主管建筑。然后做了大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权力越来越大。

孔子的生平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到70岁才回到鲁国。晚年的他开始整理中国的古代文献,精心培养学生。他一生言传身教,学生遍布天下,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都记录在儒家经典《论语》中,这部著作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后来两千多年的思想和文化。孔子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生平

圣人名言——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