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來就經常抱的寶寶和不怎麼抱的寶寶長大了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嗎?

張鐔月


在此,再次強調每個媽媽和要做媽媽的朋友一定要讀幾本兒童心理發展的書籍,對媽媽和對孩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0-3歲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時期。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個時間段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時期。

安全感建立的好,孩子長大活潑開朗,思維敏捷,情商較高。建立不好,孩子可能愛哭、粘人,長大後不自信,敏感多疑。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一定在他哭的時候要及時應答,抱抱他,跟他溫柔地講講話,唱唱歌,親親他,這樣也對小孩子語言發育有很大幫助。那些小時候缺少陪伴,身邊沒有在耳邊輕聲慢語的媽媽,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語言比較貧乏,表達能力較弱。

所以,為了給孩子一生一個溫暖的底色,請家長們在孩子幼年裡給予足夠的愛和溫暖,“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怡悅心理


我家兩個孩子,一個就是經常抱,一個就是不怎麼抱的,我覺得兩種不同的養育方式,兩個孩子確實有很明顯的差別。

1.經常抱的孩子不好帶,不經常抱的孩子好帶

我家大寶是喝奶粉的,所以每次入睡就是喝完奶粉抱著哄的,而這種模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抱著,從一開始的輕輕搖到後面的跑、跳,抱寶寶的那個人很辛苦,而且我們還是一家人輪流哄的。

二寶是母乳餵養,睡覺就是奶睡,不用哄不用抱,平時也是躺著餵奶,醒來也是自己躺床上玩好一會才需要抱的。因此帶二寶不用經常抱,解放雙手,一家人也跟著輕鬆。


2.經常抱的孩子獨立性沒不經常抱的孩子強

大寶經常抱著哄的,一直到小學一年級還是要大人餵飯,讓她自己吃的話,一頓飯要吃1小時;二寶不經常抱,獨立性比較強,一歲後就自己坐餐椅吃飯,現在幼兒園了也是自己吃,從來不用開始催她吃快點。

3.經常抱的孩子脾氣不好,不經常抱的孩子脾氣好點。

大寶經常抱的,從小脾氣就不好,稍微理她慢一些就哭的嘴巴發紫,到現在十幾歲的人了也是一樣愛鬧脾氣;二寶不經常抱,性子就沒那麼急,生氣後也容易消氣,而且對我特別暖,特別在意我的心情。



總結:

不過我覺得孩子的脾氣會隨年齡而改變的,孩子的全方面發展其實跟有沒有經常抱沒多大關係,跟後天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慧說育兒


我懷孕的時候,進了一媽媽群,裡面的媽媽每天分享帶娃經驗,他們說:孩子哭了一定不要抱,讓孩子哭一會兒,孩子一哭就抱,孩子會很黏人的,大人會非常辛苦。這個經驗我還專門記在一個筆記本上面。



我坐月子的時候,有一次孩子哭了,我媽剛好在做飯,為了訓練孩子我就不去抱孩子,孩子哭的撕心裂肺。

我媽聽到了,慌里慌張的以為出什麼事情了,過來看是孩子哭了,趕緊從廚房跑過來,一邊罵一邊準備抱孩子,我叫我媽:停,不能抱,會慣壞孩子的。我媽根本不聽我的話,雙手抱著孩子一邊安撫孩子,一邊罵我道:你是孩子的親孃嗎?誰告訴你孩子哭了不抱的呀!早知道你這麼沒有良心,你小的時候哭,我就讓你哭死算了。我一臉尷尬的表情,啞口無言地站在那裡一動不動。



當時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感覺自己不配做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如此狠心,孩子才十來天,他什麼都不懂,他不哭不鬧,他還能以什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生下來就經常抱和不怎麼抱的寶寶長大了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嗎?

第一、寶寶哭了抱是正常的。

我經過那次教訓後,我媽告訴我:別人說的經常抱孩子和不怎麼抱孩子是孩子不哭的時候,我們要減少抱孩子,讓孩子自己玩耍,然而孩子哭的時候,不管什麼原因,你都應該抱抱他。

這讓我想起明星孫儷說過的一句話,孩子哭了,我們不需要說任何言語,給他一個擁抱,並且告訴孩子,我理解你的心情,這樣做就夠了。

另外孩子一睜眼就長大了,孩子是抱一次少一次,就像《囧媽》裡面說的一樣,你有多久沒有抱過你媽媽了,我相信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再想抱抱孩子,已經基本不可能了。現在孩子小,需要大人抱抱,我們就多抱抱孩子吧!

第二、抱與不抱的區別?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果我們錯誤的理解了抱的含義,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一定是沒有安全感,他的一生都是不幸的,他需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所以我要正確的理解抱的含義,孩子哭了就給他抱抱,孩子不哭鬧的時候,就要減少抱,讓孩子自由快樂的成長。這樣長大的孩子更加自信,有安全感,他的童年是快樂的,他在快樂的襁褓中長大,他的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他是幸運的人。



所以請各位家長正確的理解並對待抱與不抱的含義。


一月愛八月


我記得兒子剛出生的時候,很多媽媽都和我傳授經驗說孩子不能經常抱,不然抱著抱著他們習慣了就會老要你抱,特別寶寶哭的時候,你千萬不要抱。

我信以為真,真的就不太抱兒子,哪怕寶寶哭得厲害,我都讓他哭著睡著了,可我才這麼做了一天,就覺得這個方法不妥,為什麼孩子哭著想要你抱,你卻不抱呢,覺得挺殘忍的,所以我開始選擇經常抱著寶寶。

後來無意中看到了華生的“哭聲免疫法”,我才知道朋友所謂的寶寶哭的時候,你千萬不要抱就是“哭聲免疫法”,哭聲免疫法的宗旨就是孩子哭得時候不要抱,等孩子不哭了媽媽才抱,讓孩子知道只有不哭的時候,才能得到媽媽的懷抱。


而這個“哭聲免疫法”竟然曾經風靡全美國,華生那個年代,許多美國父母用過這個方法治好真的變得不粘人,不總要大人抱著,但是長大之後弊端卻顯示出來了,很多孩子睡眠和心理上都有些問題,而提倡哭聲免疫法的華生,他自己的孩子人格上都有問題。

我這才意識到,當時我選擇放棄“哭聲免疫法”是多麼明智的選擇,我覺得生下來就經常抱的寶寶和不怎麼抱的寶寶有以下這些區別。


經常被抱的寶寶親子感情發育更好,更聰明

擁抱寶寶與父母建立感情的重要方式,如果父母經常擁抱寶寶,和寶寶互動,可以促進父母和寶寶之間的親子關係。

並且當寶寶在父母懷中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很放鬆,這是寶寶最佳的學習時間。

經常被抱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寶寶經常被抱著,他們是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每當他們哭泣的時候,都能從父母那裡得到及時的回饋,所以他們內心安全感十足,不用擔心父母不擁抱和愛惜自己。


經常被抱的寶寶的不多

一般來說寶寶被父母抱著就很少哭泣了,寶寶不經常哭泣對身體其實有些好處的,比如說很多寶寶哭多了會容易有臍疝之類的,不哭的寶寶不容易有臍疝。


喬治麻咪


其實題主真正的意思是想問:一個得到愛多的孩子,跟一個得到愛少的孩子相比,他們長大了之後有什麼明顯的區別?


先來說下我自己的經歷,然後再回答這個問題。我孩子可以說是抱著長大的。因為一個人帶,不管是做家務還是出門買菜等,都要抱,真的很累。由於經常抱,我的大腿骨還經常會痛,一度讓我懷疑腿是不是有問題。


現在孩子3歲,終於不用天天抱了。一個經常抱的孩子,似乎比不怎麼抱的孩子要嬌氣。當她遇到不開心的事,或者感到害怕時,總喜歡跟媽媽要“抱抱”。這樣,他才會感到安全,感到安慰,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心靈會更容易得到慰藉和滿足。當你抱著孩子時,哪怕孩子上一秒還哭得撕心裂肺、梨花帶雨,然後下一秒就會雨過天晴、喜笑顏開。


所以,經常抱的孩子,他的傷痛會恢復得更快。而不怎麼抱的孩子,由於缺乏親密的接觸,可能孩子不會那麼敏感,還會給人留下冷靜的一面,正如很多人說的“獨立”。是的,不經常抱的孩子可能會很好帶,因為他對大人的依賴性要弱一點。


當他們長大後,說起童年的時候,肯定是經常被抱的孩子內心要更富足一點。正如我的童年一樣,不管我現在過得如何,幸福的童年總能治癒我。所以,在孩子幼時能抱就抱,給孩子更多的愛和依賴。等孩子3歲以後,抱的機會就變少,以後想抱也沒機會了。


花醒育兒


從我媽媽那裡我知道我是生下來不怎麼獲得抱抱的寶寶,並不是家人不愛我,而是那個大環境就是那樣,那個年代家人都很忙,我媽生完我之後要做農活和料理家務,根本沒有多少心思和精力花在育兒上。我媽經常說以前把我帶到地理放在一邊,她就去幹活了。


從我的經歷分析,生下來不怎麼獲得抱的寶寶,長大後會有這些缺點:

1.沒有安全感

我是個很沒安全感的人,且不敢表露出來,表面上很堅強,從來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成年之後,一直認為一定要自己掙錢才有安全感,所以即使在家全職帶孩子也要想辦法做兼職。

2.缺乏自信

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參加工作之後,做什麼都不想太出頭,那時候認為這是低調,但其實是缺乏自信,做事情總是很被動,在職場上很吃虧。

3.容易上當受騙

生下來不經常得到抱抱,沒有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缺愛,尤其是女孩子內心會比較渴望被愛,所以長大後別人給一點愛,就容易被感動,這樣很容易上當受騙。

生下來經常獲得抱抱的寶寶長大後會有哪些優勢?

我大學的室友,她是家中的獨生女,爸爸做點小生意,從她的口中得知,她媽媽在生下她後不用出去工作,可以給她充足的陪伴,是一個經常得到抱抱的孩子,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這些優勢:

1.有充足的安全感

2.自信心更強

3.會冷靜思考問題

4.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並會努力去爭取

生下來就經常抱的寶寶和不怎麼抱的寶寶會不會有區別,以上分析的只是個例,並不是絕對的,孩子的成長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六個月前經常得到抱的寶寶會更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家長在六個月前,不要吝嗇自己的抱抱。

感謝看到最後,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用,麻煩點一個贊再走哦!我是不斷學習、熱衷分享孕育知識的恩媽,期待您的關注,在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恩媽學堂


我家寶寶現在2歲多,我當時生下來後,身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育兒觀,一種是家裡老人說的:小孩子不能慣著,你不要他一哭你就去抱他,讓他哭一會沒事。另外一種是我在育兒書上看到的,說是在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他哭了就是有需求了,這個需求可能是:餓了、尿了、要抱了,父母要即時滿足,才能培養他的安全感。

我選擇了後面一種,因為我實在受不了孩子哭了,讓他哭這種做法,我心疼!現在我們家的2歲了,我覺得挺好的,我會時常表達:媽媽愛你,媽媽最愛你,比如他昨天晚上突然哭鬧,我就跟他說:媽媽最愛你,你知道的對吧。他就安靜下來了,然後平常也能溝通,讓他不吃一個東西,說說道理,他也聽。所以,我的建議是,生下來要經常抱的,抱跟餓了一樣,是寶寶的一種需求。為什麼餓了就要及時給他吃,他想要抱抱了就不抱他呢?

另外,長大後的性格是怎麼樣的,長大這個過程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並不是單純的因為生下來沒有抱而影響的,比如父母、家庭中平常的交流,溝通的方式,表達愛的方式,對孩子的陪伴等等都是影響他性格的原因之一,我覺得養孩子沒有那麼簡單,並不是小時候怎麼樣長大了就一定怎麼樣了,這個過程家長需要不斷的、持續的學習,也要家長跟孩子的互動和交流,他是一個人哦,一個人,你投給他的教育、愛,他會給你反饋的,然後你就根據這個反饋調整你溝通的模式。


二吖媽咪


有差別的,經常抱的寶寶,他形成了一種依賴性!我做月子期間,是我親身經歷的!那是寶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是新手媽媽,所以有些事情不太懂,寶寶一鬧人,我就有點不知所措立馬就把他抱起來,但是這個舉動也讓我以後的日子都過得很累!那時,婆婆不跟我們住一起,,老公上班,所以晚上,就我一個照顧寶寶!小傢伙被抱的愣是睡覺放不到床上了,一放床上就哭鬧不止。就這樣,我幾乎抱著他睡了整整一個多月!慢慢的大了,我也就沒怎麼慣著他了,有時候不管他,有時候就帶他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比較長,這樣他就會累一些,入睡也快點,也漸漸的可以自己睡覺了。

因為媽媽的懷抱是溫暖的,也是最有安全感,所以寶寶當然喜歡!對於,經常抱的寶寶與不經常抱的寶寶在長大以後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還是看大人的教育方法。當然,當寶寶可以稍微放手的時候,家長,還是不可以肆意妄為的慣著他,這樣以後大了,那壞習慣可是難改了!與那些不經常被"抱著"的孩子你會發現有很大的區別!雖然我的寶寶在月子期間,我抱了整整一個月,但是他現在快兩週歲了,一點也沒有,嬌氣的毛病,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

總之抱於不抱的差別在於,什麼時候不抱,什麼時候抱!


火樂火樂的媽媽


說孩子哭不能報的父母不配為父母,首先他們不合格。我生完孩子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告訴我說讓孩子適當哭一下,可以增加他的肺活量量。可是我沒有聽他們的,不但他哭的時候我抱她不哭的時候我野炮,尤其是在月子裡面的時候,現在我孩子很有安全感。


黃蓉249423325


那差別太大了!經常抱著的輕者每天都得要抱著 ,不管做什麼都要抱著做,好一點的只要抱著不管誰都可以。嚴重的就只要那麼一個人抱 ,姿勢都還得有講究。我有個堂姐的女兒就是每天睡覺得在推車裡,輕輕的推動是沒用的,必須用摔得咚咚咚大力才行 ,這哪是睡覺啊分明是被摔暈的。

我家小孩從在月子裡,家裡人就不讓抱,餵奶都是自己睡床上吃的 。吃飽了又接著睡就是了 。抱著睡的小孩就是睡著之後你都得抱著 。挨著床就醒。抱著睡對小孩的脊椎也不好。所以有些時候有些習慣都是大人給慣的。你不能按著孩子的習性來 ,大人得有自己的原則。

特別是新手爸媽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怕掉。這樣往往就會失去原則,給孩子也養成壞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