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女人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

《詩經》中有一首《竹竿》,讓我思考女人真正的自由。

原詩:

籊籊(dí,長而細的樣子)竹竿,以釣於淇。

豈不爾思(想你)?遠莫致之。


泉(水名,在朝歌北,稱左。古人以水北為左,水南為右。淇水屈流於朝歌南,稱右)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出嫁),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比喻笑時露出潔白牙齒),佩玉之儺(nuó,女子走路時有節奏的樣子)。

淇水滺滺(yōu,河水盪漾人的樣子),檜楫(檜木做的槳)松舟(松木做的船)。

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竹竿長又尖,淇水邊釣魚。怎能不想你?只因路遠難到達。

泉水在左邊,淇水在右邊。姑娘出嫁了,遠離父母和兄弟。

淇水在右邊,泉水在左邊。嫣然一笑露玉齒,身戴佩玉好妸娜。

淇水悠悠,檜木作漿松作舟。駕船去出遊,解我心中憂。

竹竿:女人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

本詩描寫了一位女子遠嫁異地,不能與親友見面,在淇水邊徘徊,又駕舟出遊以解憂。

衛國的淇水,是青年男女遊樂的地方。詩中寫的是一位遠嫁的衛國女兒,對家鄉的思念。

《毛詩序》認為此詩是“衛女思歸”之作。朱熹《詩集傳》也說衛女嫁給諸侯,想回孃家而不可得,於是作詩自遣。魏源在《詩古微》中說,詩的作者“亦許穆夫人作”,她是衛公子頑的女兒,嫁到許國。後來她兄長戴公掌權時,衛國被狄人攻陷滅亡,穆夫人思念母國,就寫了此詩。

穆夫人是頑和宣姜所生,但她真不像其母,也很為母親爭氣。上面我們說過,她不僅有才能寫詩,還參與救國,使幾近滅亡的衛國復國。我們沒聽說她像她母親那麼濫情,她的名聲與母親形成鮮明對比。這首詩應該是她聽說母國危難心憂一時不能回去而產生的惆悵。

從詩中看出,穆夫人美麗動人,巧笑嫣然,佩玉在身,身姿妸娜,一副貴族婦女的形象。她遠嫁許國,與母國衛國南北相隔,不能經常回孃家。聽說母國有危,她十分著急,但又不能回去,只好在淇水邊徘徊,或者駕小舟在淇水盪盪悠悠……

竹竿:女人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

或許因為她已經嫁作人婦,回孃家自己不能做主;或許當時她的母國衛國處於危亂中,她不能冒險前去,去了也只能是受死。總之,她心懷母國,為不能回母國而憂慮,憂思不能排遣,只好駕舟淇水排遣鬱悶。

古代女子的自由在待字閨中時,嫁人後自由就有限了,從此開始相夫教子,哺幼敬老,夫唱婦隨,否則會視為不守婦道,受到社會譴責。即使想回趟孃家不能自己做主,穆夫人是這樣,《紅樓夢》裡的迎春也是這樣。穆夫人關係著兩個國家的政治關係,她的母國衛國有難,但婆家許國也不幫忙,出於利益考慮,或許是想幫幫不上。夫家幫不上她,更增加穆夫人的無奈,所以徘徊河水,駕舟河上。雖然她頗有些豪氣,但作為已經嫁人的女子,她一時也想不出辦法。後來,她還是不顧阻撓回到母國,求助於齊桓,使衛國復國。這是後話。

這首詩可能是穆夫人的抒情之作。雖然她後來回到了母國,但是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還是讓我們感到她作為已婚女人的不自由。在封建社會,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婚後的女人尤其如此,沒有什麼自由。縱使她再有志向和豪情,如果沒有男人的支持和幫襯,也難有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女強人武則天、慈禧等人,身後都有男人的支持。詩中的這個穆夫人,他的男人幫不上她,她自己就更無計可施了!

或許正是因為婚後缺少自由,使很多原本有能力的女人便安於相夫教子的生活,“女子無才便是德”,做個賢淑並順從男人的女人更重要。於是,穆夫人與大多數當時的女人一樣,婚後的任務就是安心守分地相夫教子。

竹竿:女人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

其實,直到今天,女人自由了,但婚後還是自願受制於男人。嫁個好男人,有個好歸宿,依然是女人的最大心願。婚姻是女人一生最大的事業。讓人感嘆,女人到底是進化了,還是在原地踏步呢?

婚後選擇相夫教子無可厚非,但一些有才華的女人也這麼選擇,放棄自己事業,實在可惜。按說,女人們好不容易自由了,應該像男人那樣為夢想而奮鬥,但大多數女人還是附庸於男人,不思進取,以為嫁人就有了歸宿,有了男人就有了長期飯票。

如果嫁得好,有男人養著你寵著你還好,如果所嫁非人,每天就與苦澀與淚水相伴,甚至有可能到嫌棄。

這麼說,女人並沒實現真正的自由,女人們也沒好好利用得來不易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無論婚前婚後,女人都不能放棄自己的成長。

竹竿:女人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