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少数民族执政,为何元朝98年而清朝267年?

寒铁衣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二并列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中元朝在中原地区的国祚只存续了98年,也因此被明太祖朱元璋嘲笑为“胡儿不满百”,而清朝却出人意料的统治了267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是蒙古人虽然入主中原,但是他们还是将这里当做牧场,他们的官员统治没有真正落实到地方,连收税都是包给各地的大小军阀,所以虽然蒙古人占领了中原,但是对中原百姓来说除了军事上的威胁之外没有太大的影响。

无论是文化还是风俗上,蒙古人与汉人都过不到一起去,就是被派到了江南地区的蒙古人甚至都有住在蒙古包里的,所以对于中原汉人来说蒙古人始终就是外人。

而且蒙古统治者倒行逆施,在忽必烈的默许下,西夏妖僧杨琏真珈挖掘了南宋六位帝王的皇陵,并且妄想用妖术镇压汉人气运,宋理宗的头颅还被杨琏真珈做成嘎巴拉碗用来饮酒,直到明太祖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成功,才从故宫的馆藏中找到这只代表宋朝屈辱历史的嘎巴拉碗,最后送回南宋皇陵安葬。

反观清朝统治者就很聪明,他们知道满族人少,所以在满州八旗之外又扩建了蒙古八旗、汉八旗和朝鲜八旗等等,而且入关之后的硬仗几乎都是汉军绿营和明朝降将打的,满州八旗军几乎就是在后面压阵和捡便宜。

满清统治者始终不承认他们是入侵大明,而是入关为崇祯皇帝报仇,所以他们是应吴三桂之邀前来率军平乱的,至于为什么赶走李自成没回关外,那是因为中原群龙无首,而顺治亲自上崇祯皇帝的陵前哭坟,痛呼“皇兄!皇兄!”自导自演的就把江山继承权给接下来了,至于在北京和外地发现的崇祯皇帝几个儿子朱慈烺、朱慈烔等人,肯定是假的,一并砍头了事。

还有著名的汉奸孙之獬提出的“剃发易服”,不得不说还是软刀子杀人厉害,在清朝皇帝“满汉一家”的舆论鼓吹下,到了辛亥革命后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剪掉自己的辫子,比如当时张勋就率领著名的“辫子军”拥戴溥仪复辟过。

还有就是满清皇帝推崇儒家学说,尤其是理学,进一步禁锢汉人的思想,再加上满清朝廷开科举取仕,康熙皇帝还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等拉拢汉族地主官僚集团等举措,使得当时的汉人中的精英分子乐于效忠满清朝廷,所以得不到汉人地主官僚支持的太平天国会被汉人军队剿灭。

而蒙古和满清两个民族建立的元、清两朝也向世人说明了一个道理:“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飞凡看历史


元朝是公元1271年建立起的,前身是铁木真建立的蒙古帝国,延续了九十八年。清朝是1616年建立的,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

为何两者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为什么时间跨度相差这么多呢?这里讨论灭亡原因

第一,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元朝统治者不想中原地区的其他统治者们那些饱读各类经书,在道德层面上是相差甚远的。他们脾气暴躁,放荡粗狂。对于百姓的关爱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没钱了就增加赋税,所谓上行下效,元朝的很多官员也是贪腐成风,这也是元帝国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



第二,朝局混乱,内部权力争夺愈演愈烈。从公元1308年到1333年短短二十五年间,元朝的统治者先后换了八位,仿佛战国时期割据争霸的场面。


第三,元朝的汉化政策,推行并不顺利,导致以儒家思潮为主的汉人与蒙古贵族阶级的矛盾愈加激烈。元朝毕竟还是汉人多,得民心者的天下,人心向背。汉化政策遭到了蒙古贵族阶层的强烈反对,效果甚微。得不到百姓的认同,水能覆舟。

综合以上三点原因,到了元朝末年,统治阶级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元朝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再说说清朝吧

公元1636年大清建立,后来顺治皇帝将都城迁往北京,此后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全国稳定。

历代皇帝都励精图治。康熙帝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雍正皇帝大理整饬吏治,惩戒贪官污吏。废除贱籍,极大地缓和了阶级之间的矛盾。乾隆皇帝文治武功皆有建树

在文化归属上,历代皇帝都极为推崇儒家文化,重用汉臣。积极推行汉化政策,极大的缓和了满清贵族阶级与汉臣以及百姓之间的矛盾,百姓有了归属感,自然就臣服于大清。



综合以上论述:

第一,从统治阶级进行比较,清朝的大多数统治者,把百姓看得很重。而元朝则不一样。

第二,从朝廷内部来看,清朝历代皇帝的统治都很稳定,内斗不影响国运。元朝二十五年间就换了八位皇帝,造成了朝局的剧烈动荡。



第三,从汉化政策来讲,清王朝将汉化政策执行彻底,百姓有归属感。而元朝的汉化政策并不成功,使得百姓心中没有认同感,加剧矛盾,从而使元朝快速走向灭亡。

吧啦几句,抛砖引玉,欢迎来喷~


大白汽车


你好。划重点,简要回答如下:

一、经济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元朝统治者从带着奴隶制色彩的草原夺取政权后,对经济发展显得有些外行。

1.不重视农业

必须说明的,元起初,忽必烈听从蒙汉臣子建议,是恢复了几年农业生产,减免赋税的。但很快被继任者就改变策略,使农业遭受重创,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2.严苛赋税徭役

因为元朝连年征战,赋税徭役非常之重,重到百姓宁可逃命要饭都不种地。

3.财政赤字

简单说收入常年入不敷出,为了维持运转,就得加速盘剥,形成恶性循环。

4.通货膨胀

滥发纸币,成为盘剥民众财产的手段之一。

二、政治方面

1.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一般认为这是核心。压迫,又不让好好种地,于是才有反抗。

2.权利更替传统致朝政不稳

入主中原前,蒙古人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到中原后,让他们孝忠前主子的儿子,使他们很难信服。于是不停的内斗开始。

3.争斗中部族势力反复较量,使皇帝、重臣经常更换,这是朝廷政令难以长久实施。

4.国家治理体系不健全

简单说,没有用好官,没有发挥好各级行政部门的效能。

5.治理能力弱化

元灭北宋后,未向成功王朝一样,打下良好休养生息的基础,未能很好治理土地上的人民,导致人民居无定所,进而反抗。

三、军事方面,失败的战略战术

1.对外扩张分散了对内镇压的兵力

这是一个原因。开始的内部战乱,元朝并未重视,在他们眼里,汉人的反抗太过渺小,于是持续对外动武。

2.对内,镇压几乎未停止,最终将战斗力消耗殆尽。

在军事方面,必须值得一提的是,元朝确实因为连年打仗,到最后来打不过了才灭亡,但这不代表元朝的军队不堪一击。

事实上,元朝的军队战斗力一直非常强大,就连灭亡后,都能跟明朝对打百余年,并经常骚扰大明边境,占据大片土地。

那么,元朝在军事上为什么失败了?

1.打不过来。

史载,从元灭北宋开始,起义就没有停止,一直到老朱灭了元。

最多的一年,起义有400余次,是的,你没看错。

2. 经济政治没有很好作用于军事。

政治烂,经济衰退,没有钱支撑打仗。能打那么多年就不错了。

那怎么挺那么多年呢?很简单,靠抢。所以,政府军越打仗,老百姓越不支持。恶性循环。

元朝能统治这么多年,还多亏了军队。怪就怪在统治者昏庸无能,政局不稳,朝堂混乱,民族政策不平等,经济治理欠等等吧。

就说这么多,希望能够帮助您。


辅导员范儿


导语:

元朝和清朝一样,都是外来入侵者,都是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但是它们的统治政策不同,采取的统治手段不同,从而它们的政治生命也不同。面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元朝蒙古人高傲不愿低头,把自己设为第一等人高高在上。而把中国汉族定为第四等人,视为奴隶。这样的歧视政策,当然使占人口多数的汉族人不会认同,从而元朝难以真正统治住中国。

清朝统治者女真人就聪明多了,清朝放下自己的身段,把自己慢慢融入汉族文明,清朝女真人联合了汉族士绅地主阶级,一起统治底层女真人和汉族人。结果是让清朝的统治更获人心,从而奠定了它267年的统治。

一,骄傲嚣张跋扈,随便把人分四等,政治腐败加速灭亡

元朝建立后,把全国人不平等的分为四等人。第一等人蒙古人。第二等人色目人。第三等北方汉人,第四等南方汉人。民族政策完全歧视,奴隶化。使用高压恐怖打压汉族人,人为制造了民族矛盾,成为元朝短命主要的导火线。

元朝建立后,根本没有什么反腐之说,可以说从建立开始就鼓励文武官员公开贪污受贿。所以元朝的吏治一塌糊涂。官吏的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从而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推翻了它98年的统治。因为民族四等人政策,元朝汉族士绅地主坚决的站在了农民起义军一方,从而让农民军成为有政治目标,有组织的军事政治集团。

二,女真上层与汉族士绅地主的联合,支撑大清276年江山

对于蒙元的教训,清朝统治者当然极力避免。虽然清朝也设置旗人特权阶级,但是不让他们参政。而是使用科举制,与汉族士绅地主阶级共同统治中国。这样使清朝统治的正统性获得了承认,巩固了清朝统治根基。再加文字狱清洗了汉族士绅中不服从者,彻底把清朝统治融入本土。

清朝另一个延长政治生命的手段,是坚持反腐败。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的反腐败运动,嬴的了民心,震慑了官吏,从而让清朝吏治转向清明,容易获得百姓支持和拥护。一个能反腐败的政权,还是能延长自己的政治生命的。

最后总结:

面对多数人为主体的国家,元朝,清朝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和统治手段,结果是清朝完胜元朝。因为清朝的国策更好的融入了中华汉族文化,让自己成为这个文明的一分子,从而获得了主体多数人的认同和承认,所以,清朝267年的统治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幸运。而元朝98年的短暂,是它愚蠢的无可救药。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7419032956805879"} --}

红红火火讲历史


元朝为蒙古族创立,仅仅历经98年。,从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最为鼎盛的时期。

那为什么同样是少数民族,元朝和清朝差距这么大呢?

  1. 元朝的统治阶级长期以来推行阶级压迫和名族压迫政策。甚至在元朝民族分化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等级制度吧。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公开激化。
  2. 元朝内部矛盾的激烈 ,“汉法派”和“经济派”斗争十分强烈。元朝税收严苛 百姓受压迫,到后来甚至经济崩溃。
  3. 元朝可以说是“战争机器”,用无休止的战争,在统一全国之前征战,之后也是不与民休息,对外日本、缅甸、安南、当时还有抗元复宋的起义军,
    总之连年征战,当然受苦的只有百姓了。
  4. 元朝打仗就有“三光政策”,打到哪儿破坏哪儿,打打杀杀,蛮夷的本性吧,自然是得不了民心。
  5. 元朝统治者之后频繁更替,经济政治无法步入正轨,加之皇帝的贪图享乐,势必衰弱。

总而言之,元朝不断的征战,内部消耗巨大。加之名族风化,统治者不会治理,不得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只会引起不满。

元朝这样搞,怎么可能长久!

不过中华的这么大的版图也是离不开元朝的奠基的

相对于元朝,清朝的统治者就很聪明了。虽然说汉族满族互相瞧不上,但是,满族懂得入乡随俗,先稳定国本。遵儒术、开科举、汉人有机会当官,地位差别没有太大。皇帝也会学习汉人文化可以说是互相融合。


山颠一壶清酒r


元朝的统治过于蛮横,首先将人分为4个等级蒙古人一等 色目人二等 汉人三等 南方汉人为四等,导致阶级对立各民族关系紧张,况且上层社会对各阶层压渣腐败无能,最终各地起义不断最终元朝覆灭!





剑平九天


引言:如果想要知道为什么同是游牧民族执政的元朝和清朝享国年数却有如此差距?就先要了解这两个大一统王朝的执政理念和实行的方针政策。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实力最强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疆域是最大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但是元朝却是一个由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国家,游牧民族就有一个和中原民族很大的不同点。

游牧民族图画

游牧民族是依靠着放牧为生,或者靠劫掠其他部族,抢劫中原边民的粮食和财物,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在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出现干旱、严寒等天灾的时候,游牧民族就会想着打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中原民族是以农耕为主,中原的百姓的人数也相对多余游牧民族,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中原百姓的生活,那么也就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农民起义。

蒙古族就是再强大也不能把中原的百姓全部杀掉,那就要制定管理这些百姓的政策法规或者是一些制度来管理这些农耕区的百姓。那么元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呢?

农耕民族图画

蒙古族是由铁木真带领着强大的骑兵东征西讨建立的强大的蒙古帝国,但是蒙古帝国的后继者忽必烈建立如中原封建统一的王朝——元朝时,依然沿用的是蒙古帝国的政治制度,在统治中原时还沿用了金制,但是这些制度对于中原的统治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相反起的都是不利于统治的作用。因此元朝的统治年数就相对于清朝而言少了不少。

元朝的经济制度也是很不错的,为什么到后来就不行了呢?

元朝统治中原后,在耶律楚才的建议下,还是鼓励中原农民垦荒种植的,特别是在棉花的引进后,中原地区种植,江南地去纺织,然后通过海运销往世界各地,这给元朝的经济带来了不错的发展。元朝对儒家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商品经济积极推崇,因此是元朝的商业经济十分繁荣。

元朝的繁荣经济

元朝时蒙古族主要是靠放牧为生,就需要货物的交换,因为交换量相对较大,再加上商品经济的繁荣,原来用金银铜铁作为货币流通的方法就有些落后了,于是元朝就在全国发行了纸币。纸币的发行本来是给商品经济带来便利的,但是由于元朝中期政变频繁与后期的政治腐败,对于纸币的发行毫无节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给元朝的经济带来不小的打击。各个民族的贵族都是腰缠万贯,而底层的百姓却是衣不遮体,这就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的原因。

元朝流行的纸币

相对于元朝,清朝的统治就相对的好了不少,为什么这样说呢?

清朝的统治者,对于汉文化的研究很是独到,任用汉人为官,尊崇儒家,这就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很好地文化基础。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能够用儒家思想来统治中原,说明清朝的统治者是对儒家有很深的了解的。

清朝的科举

为了防止汉族人的反抗,清朝统治者仿造以前汉族王朝传统开设科举,选拔汉族士子入朝为官,以期赢得汉族人的支持。这就为了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的统一做了一定的铺垫。

康乾盛世画像

元朝统治的早亡也在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安定,而清朝这个现象就很少出现,特别是在清朝入关之后,清朝的统治者都是相对勤勉政事的,特别是康雍乾这三代皇帝打造了康强盛世,使封建社会的经济又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三代皇帝统治中国一百多年,给当时的中国的社会稳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是清朝相对于元朝统治时间长的原因。

结语:封建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有其不一样的统治制度,不能说清朝的统治制度就是好的,只是相对于元朝,清朝的统治阶级和统治制度比着元朝让百姓有衣穿,有房住,有饭吃而已。


黎顾百年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元朝,1271年—1368年,国祚98年;清朝,1644年—1912年,国祚268年。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但统治时间相差甚远,主要是由于政治制度和民族差异使然!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按先后臣服蒙古的顺序把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民族,对婚姻、生产、地位等人身权利有着严格的法律约束,是社会民族矛盾的开始;蒙元实行领主分封制和工奴制,强化蒙古特权阶级的利益,元朝时期‘驱口’(奴隶)人数达到1000万占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阶级矛盾日渐突出。我国至隋唐起科举制成为社会底层华丽转身的重要途径,而元朝直到1331年恢复科举,且于1336年和1339年两次停开,蒙元一朝中举之人不过千余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做为选拔人才和缓解社会矛盾的科举制在元朝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世代为奴的奴隶与平民阶级无法跨越龙门!元朝繁重的税赋徭役诞生了许多专业的被剥削阶级如猎户、盐户、窑户等,他们世代担负,无法僭越!元朝统治者通过法律确立了不同阶层的政治地位,实质上元朝已沦为半奴隶和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彻底激化大量的农民起义终于把统治中国98年的蒙古人赶回大漠!

明末崛起于东北的满族政权,首先确定蒙满一体的政治联盟,入关后通过满、蒙、汉八旗制度和‘’满驭汉、汉制汉‘’的执政理念有效的避免了满族与汉族的正面冲突,这也是诸如白莲教、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农民起义无法撼动满族统治的根本原因。清庭中央六部均设满汉两职,地方封疆大吏亦有汉人担任。清朝继承和发扬了汉文化,尊奉孔子,加封关羽,确立和巩固‘’文武‘’二圣。同样是半奴隶制的后金政权在入关后与中原汉地的结合使清朝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简言之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八旗制度基本实现了满汉一家的政治构想。虽然清朝统治阶层仍然是以满族为核心,但清中晚期涌现出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一批能够左右清庭决策的汉人权臣,这是元朝时期所不能实现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殖民掠夺,使清朝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依然步履蹒跚的走过半个多世纪!不能不说满汉民族政策的持久性相较于元朝赤裸裸的剥夺奴役政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蒙元与满清都是尚武民族,马背上夺天下;同样带有奴隶制国家色彩的蒙古和后金再夺取中原后,蒙古没有融入到中原高度发达的封建工、农、商经济体系之中,野蛮吞噬文明;满清入关后吸取蒙元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华夏文化的发扬使之成为维系满族与主体民族的文化纽带,产生文化上的共鸣,促进满汉共荣,实现了满、蒙、汉、回、藏五族共荣的稳固局面,奠定了华夏中国版图!

所以蒙元在处理蒙汉民族关系时没有意识到主体民族—汉族才是国家根本,是导致元朝短命的直接原因。历史证明正是处于社会最低等的汉人推翻了元朝统治!


天祺


南北朝以前,对于胡人政权有一句谶语非常到位——胡无百年国运,说的是由胡人建立的帝国大多不长命。是啊,无论是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还是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哪怕是已经统一北方、占据西域的前秦,都没能打破这个宿命。

然而,从南北朝开始,中国就出现了北魏、辽、西夏、金和清五个国祚超越百年的帝国,辽和清甚至还超过了二百年,这不能说是个偶然发生的奇迹;而相比之下,同为大一统国家的元,却只存续了九十余年,背后的逻辑更是发人深思。

有关这个问题,外交学院的施展教授专门写了一本书《枢纽》来论述,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我就把他的观点提炼一下,转述给大家:其实很简单,就是作为征服者的胡人和汉人之间的关系。

征服汉地以后,这些胡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无非就是三种:胡人全面压倒汉人、全盘汉化和胡汉分治并互相融合。而历史证明,只有第三种方式才是能保证长治久安的良策。

胡人全面压倒汉人的例子,不胜枚举。五胡十六国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而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汉族更强烈的反抗,比如著名的民族英雄冉闵。

而全盘汉化看起来很好,却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汉化地太快太猛,对内则矛盾无法得到充分解决,对外则可能面对虎视眈眈的外敌困扰。比如北魏和金,在坚决彻底的汉化以后迅速在内忧外患之中走向衰亡。

而胡汉分治、互相融合的战略,才是最合适的统治方法。早期的北魏就是这一套玩法,后来被辽国进一步完善为南北院制度,也就是以汉人的方法统治汉人,以契丹人的方法统治契丹人。这么一玩,辽国也就玩出了200多年的寿命。

而到了清朝,这一套策略更是登峰造极——清朝皇帝不仅仅是汉人的皇帝、满洲人的主子,还是蒙古人的大汗、藏传佛教的文殊菩萨转世、回疆教民的保护神。这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局面,在清朝得以实现。清朝也就以一个东亚巨型帝国的体量存在了二百多年。

那么元朝呢?尽管很多资料证明元朝并非我们历史书里说的那么残暴,但是它的统治者对中原汉地的文化起码是不太关注的。这样拒绝融合的态度,使得元朝的上层根本无法认清他们和汉地子民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不久以后,果然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了。



青言论史


一个太松,一个太严!


这是本质!!!


元朝的统治力说实话,属于最松散的那种结构。又没有致力于价值观导向,又没有文字狱的管控。


清朝则过严。在封建帝国时代,思想控制其实是一种高技术手段,清朝玩的是最好的。也是最严格的,所以就很稳!


其实讽刺的地方就这。


清朝的制度上是明朝2.0(主体文官制度)+金国2.0(同族贵族谟安谋克)+契丹2.0(旗汉分治)+唐朝2.0(保证职业军人权益类似府兵)+蒙古2.0(黄教)+宋朝2.0(统兵指挥权分治)+康雍乾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堪称封建帝国集大成者,封建国家中的战斗机。宗室干预不存在,宦官乱政不存在,后族势力做大不存在,武官造反不存在,流民造反你打得过骑兵大炮么?

清朝严的时候稳如泰山,一旦变的开明了,有言论自由了,立刻就土崩瓦解。谁能想得到,革命党的歌名小歌谣能在清朝新军中流传,还没人制止?


同样,路易十六也是如此,最严的路易十四稳的一逼,反而开明的路易十六就上了断头台!

跟谁说理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