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遼闊的大明帝國,你最看好哪位皇帝?

風影無痕


導讀:在大明帝國十幾位帝王當中最看好的帝王,有且只能是朱棣。雖然成祖機緣巧合才登上帝位,但是他的格局、作為乃至功績在明朝帝王當中首屈一指。如果不是後世子孫對於成祖功業沒能有效傳承,也許成祖時代文武兼備的大明王朝甚至可能成為比肩漢唐的存在。可惜逐漸保守的國防、封閉的海洋政策、以農業為主的稅收基數等等因素,都讓大明王朝從成祖時的盛世氣象向泯然眾人沉淪。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氣節以外,中後期的大明已經非常平庸了。


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上,通常能引起國人自豪感的王朝是強漢和盛唐。還有一個部分人認同的王朝是剛明,理由是“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氣節和強硬。其實明朝與漢唐相比的明顯不夠資格,但是在明成祖時期大明確實有比肩漢唐的盛世氣象。俗話說“崽賣爺田心不疼”,一個成色不足的“仁宣之治”不能掩蓋停下西洋、棄安南、減少奴兒干都司投入等保守國防政策的現實。一個積極進取、開放自信的大明王朝才是朱棣時代的最大特點。下面我們詳細分析朱棣執政時期的幾個層面的英明絕對,如果後代帝王能夠延續明朝絕對是比肩漢唐的存在。


文武並重策略不但讓皇權沒有掣肘,而且兩條腿走路大明無堅不摧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馬上皇帝,甚至曾經的燕王朱棣還憑藉軍隊武力奪去了皇位。自從胡惟庸案後,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廢除了丞相職位。成祖時代並沒有為了鞏固皇權而過分削弱武勳集團的權利。文官治國、武勳開疆拓土,文武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成為朱棣時代的特點。此時帝王權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貫徹,大明國力蒸蒸日上。大明版圖日趨鼎盛,面積超過千萬平方公里。雖然沒有把西域納入版圖,但是軍事方面的意義奴兒干都司完全可以代替;絲綢之路經濟上的收益完全可以由海外貿易取代。

此時的大明王朝沒有文官集團的高高在上,沒有皇權受到壓制帝王多年不上朝的現象。文武並重讓大明既不缺乏文官的牧民治理,又不缺乏抵禦外辱開疆拓土的實力。積極的大明影響力北部越過外興安嶺、南部抵達馬六甲海峽,龐大的鄭和船隊遊弋在亞非之間沒有敵手。海洋和陸地同樣強大的影響力讓四海臣服,自信開放的大明王朝初露盛世氣象。


奴兒干都司,一個可以比肩西域的存在

大明王朝是第一次把整個東北納入中原王朝,奴兒干都司絲毫不亞於西域的存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沒有西域但是奴兒干都司的存在同樣具備重要的軍事和經濟價值。從漢朝開始西域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最明顯具備經濟和軍事兩方面的意義。軍事方面的體現:中原王朝可以從右翼西域出兵威懾草原政權減輕王朝正面的軍事壓力,戰爭爆發後側翼和正面雙重的軍事威懾讓草原政權顧此失彼。經濟方面的體現:西域還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原王朝不但可以通過絲綢之路與西方互通有無而且可以徵收客觀的賦稅。

但是大明時期的西域是藩屬東察合臺汗國的國土,所以西域對於大明王朝是缺失的。但是大明右翼的奴兒干都司完美的彌補了西域的軍事價值,而西域的經濟方面的意義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和明朝經濟中心的南移也逐漸失去。奴兒干都司從外興安嶺到遼南,相當於大明帝國的的右翼。右翼的奴兒干都司承擔著幾乎和西域同樣重要的軍事意義:右翼和大明正面的配合不但可以威脅草原的蒙古政權,而且可以有效拓寬遼西走廊的戰略縱深保證京城的安全。

而朱棣登基後不但通過鄭和下西洋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而且恢復了自唐朝時期渤海國在東北亞的絲綢之路。在黑龍江河口地區,勘察加半島的、千島群島、庫頁島乃至北海道的部落都會到此進行交易。雖然經濟價值不值一提,但是明顯有助於提升大明王朝在此地的影響力。所以成祖祖朱棣才非常看重奴兒干都司,稱呼黑龍江流域為“鎖鑰之地”。

這就是成祖朱棣的大格局和全局視野,如果後代帝王能夠持續開發深耕奴兒干都司好處簡直不能想象。第一、可以從右翼和正面保持對於蒙古各部的軍事壓制,防止出現瓦剌輕易做大兵臨京城的局面。第二、如果深耕奴兒干都司,甚至可能提前百餘年發現索倫部的戰士為自己所用。索倫部作為清朝版的哥薩克,幾乎參加了了所有的平叛作戰。索倫部戰士可以效仿朵顏三衛成為明朝軍隊軍事實力的有效補充。第三、如果奴兒干都司經過深耕能成為類似兩京十三省的熟地,哪裡還有努爾哈赤後金崛起的機會?但是從宣宗開始就逐漸進入收縮防禦狀態,如此重要的奴兒干都司被內遷徹底失去了成為帝國右翼的機會。


三宣六慰、安南、舊港宣慰司以及鄭和下西洋龐大艦隊構築未來光明的海洋時代

雖然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制定過禁海的祖訓,但是朱棣依然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鄭和龐大的艦隊曾經七下西洋,整個印度洋沿岸各國都流傳這大明王朝的傳說。無論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不是傳說中的尋找建文帝,鄭和的龐大艦隊真正為大明王朝開創了未來光明的海洋時代。成祖時代在東南亞的三宣六慰、交趾宣慰司、蘇門答臘島的舊港宣慰司,都構成了大明對於海洋探索的有效支撐。明宣宗時代文官反對鄭和下西洋不是不賺錢,而是財物都進入了皇家大內。如果政府主導、民間參與加入下西洋的船隊,我國會提前數百年走入海洋時代。

如果明朝後代帝王在鄭和下西洋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那麼大明絕對不會像中後期那麼窘迫。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從傳統的陸權走向海洋的嘗試,但是可惜的是在明宣宗時期就因為文官的反對徹底停止了對海洋的探索。從此東方的中原王朝在即將爆發的海洋時代來臨之前,主動交出了海洋探索的主動權。閉關鎖國之下領先數千年的中原王朝逐漸被西方超越,可悲可嘆。陸地和海洋並重的朱棣時代,絕對是大明王朝歷史上最好的時代。



小結:

明成祖朱棣時代的王朝幾乎沒有中後期缺陷,文武並重、深耕奴兒干都司、海洋探索都是朱棣留給後世子孫的寶貴財富。成祖朱棣已經用大明王朝初露的盛世氣象證明了自己決策的正確性,朱棣用他的大格局和全局視野推動這個帝國向盛世前進。所以說朱棣是大明曆代帝王中最出色的君主是毋庸置疑的。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縱觀明朝的十六任皇帝,我最看好的還是朱棣,有謀略,是治理國家的好領導,人生也算是比較傳奇,朱元璋在世時就立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繼承皇位之人,朱元璋為了這個孫子,可謂是煞費苦心,清除了很多威脅皇位的人,本來這個皇位已經板上釘釘了,可能是朱元璋太能幹了,以至於朱允炆這朵溫室的小花經受不了任何風吹雨打,於是呆萌無知善良小青年朱允炆遇上混跡社會多年的老流氓朱棣,結果可想而知

順便說句題外話,朱元璋簡直就是一個工作狂,我懷疑他是摩羯座,其實朱元璋對咋們還是有一定的貢獻,他規定自己子孫名字一定要有五行的元素,於是憑空多出了好多字,這些字很多都被我們用到元素週期表裡面,驚喜不驚喜,意不意外

我們再回來說朱棣,他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發起靖難之役,結果就是朱棣即位,朱允炆下落不明,之後朱棣派外交部長鄭和七下西洋,明面上是各國建交,展現大明的國威,暗裡實則尋找朱允炆,其實到現在朱允炆的蹤跡還是未解之謎,朱棣可謂文武雙全,文上貢獻了聲名遠揚的《永樂大典》,是一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可惜經過很多原因,遺失了很多的內容,武上多次親征蒙古,穩定了邊江,後來有一個叫朱祁鎮的皇帝學他親征,結果被瓦剌抓了,所以說不是所有皇帝都像朱棣那般厲害,不過這哥們在被俘虜期間,竟然過的還挺滋潤,還和敵軍的二把手稱兄道弟,看來真是一個社交小達人,朱棣統治時,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大明朝的國力在世界上達到頂峰,史稱‘永樂盛世’


焦糖瑪奇朵沒有糖


我最喜歡的是明成祖朱棣!朱棣雖說有殘暴的一面,但他的功勞和留給我們後世的財富,卻是歷史上其他皇帝無法比擬的!他功大於過,是令人敬仰的千古一帝!雖說朱棣是靠自己的能力從侄子手中硬生生將皇位拿下的!但是也算勤政愛民,登基後開疆拓土、鄭和下西洋,為國家做了很多實事,而且還給我們後人留下故宮,天壇,永樂大典等寶貴的財富!

朱棣還是一位非常驍勇的皇帝,他的一生總曾經有5次親政到達蒙古遠征,雖說每次都不一定取勝,但是卻使得邊疆地帶對他是聞風喪膽。就連蒙古大軍面對朱棣的軍馬都一樣的心驚膽戰,一樣的落荒而逃!

朱棣在位時,國力十分強盛!在朱棣掌權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讓後世稱讚至今的事情,那就是——鄭和下西洋!他用這種方法來宣揚國威,使西方很多國家都知道了中國的強大!







善於偽裝德大叔


我最看好的當屬朱重八

無論後世的皇帝如何政績斐然,也都是子孫輩的,沒有我重八大哥捨生忘死的打下這偌大基業讓你們折騰,又有什麼政績可言呢。

洪武大帝朱元璋,又名朱重八,當過牧童放過牛,和尚廟裡參過禪,他是真真可以算是崛起於毫末之間的絕世人物,歷史唯一一個乞丐皇帝,平民皇帝。

劉邦還當過亭長,大小有個基礎,更早早的有了蕭何為他謀劃。而朱元璋不過是一介平民,甚至還當過乞丐要過飯,最後好不容參軍了,還是個大頭兵,可就是這麼低的身份,他一步步踏上了封建社會至高的位置皇帝,足可見其中艱難。

但朱元璋愣是憑藉自身的勇猛和勤奮,彰顯的特殊的人格魅力,招納了很多能人異士,其中出名的就有劉基劉伯溫,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大明開國功臣。

而他自身很是謙遜,知人善用,虛懷納諫,很好的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最好決策。

而他當時最大的功績應該就是結束了元蒙的暴戾統治,讓中原得以重新發展。



明虛擬界


朱元璋——現代稱之為白手起家。翻看朱元璋的一生就是傳奇的一生,典型的貧苦大眾。從小給地主放牛,做過乞丐,當過和尚,還俗參軍,從小兵做到開國皇帝的又有哪一個?起碼劉邦當時還是“沛縣泗水亭長“好歹也算是公務員出身。

面對強大的元帝國,朱元璋生猛的帶兵把其打至腦殘,慌不擇路最終逃至漠北。對於陳友諒,張士誠在帝國建立過程中的絆腳石,硬生生的憑藉手裡的大將猛人,逐一兼併。

手下大將雲集,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成就其一代霸業。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也佔據半壁江山,但洪秀全卻安於享樂,不思進取。最終未能完成最終霸業。由此可見其政治抱負,從一名乞丐,做到小職員,再到公司的高管,最後成為唯一的董事長,又有幾個人能逆襲?

其次對於公司的管理,對於文盲出身,全靠自學的一把手,把如此一個大集團管理的繪聲繪色。雖然人品欠佳,事成之後,卸磨殺驢。但無毒不丈夫,集團在他的帶領下,最終走上巔峰。又是一般人能具備的?

朱元璋千古一奇人!


1234那些年那些事


明成祖朱棣,雖然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得的!

但是朱棣在位時,擴展了中國的國土面積。中國以北直抵戈壁沙漠一帶,以東北方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等地,南部包括越南等地,據記錄,當時中國領土最大達1100萬平方公里



戰爭史錄


大明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王朝,出現了很多偉大的帝王,這裡說一說明成祖朱棣,他是一位文武全才,知人善用,提筆可治國,上馬平天下的帝王,文治武功均有建樹,政治上加強皇權,改革吏治,軍事上北征蒙古,南征安南,文化上編纂大典,尊崇儒家,支持鄭和下西洋揚國威,三十多個外國使者來明朝拜,創造了不朽的初明盛世,可以說有不世之功!



龍五良民


明朝276年,16個皇帝,要說明朝沒有一個好皇帝,那也不是事實。明朝最好的皇帝是誰呢? 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是朱元璋和朱棣,此二人確實可稱得上雄才大略,但也極端殘暴,弊政很多,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肯定不會覺得幸福,此二人稱不上好皇帝,更不是明朝最好的皇帝。 明仁宗也不是,儘管他的廟號帶個仁字。因為他只當了一年皇帝,所謂上臺之初肯定要有些收買民心的做法,所以才做了些好事,如果當政時間長了,還能保持下去嗎?別的不說,只看他的一項舉措就知道了。明仁宗居然想把首都從北京遷回南京,眾所周知,朱元璋就對南京不滿意,朱棣費了好大的勁才遷都的。北京儘管也有不如意之處,但作為首都肯定比南京好多了,明仁宗居然想遷回南京,如果他當政時間長了,真的遷回南京,那不是倒行逆施嗎?所以明仁宗只是當政初期表現不錯,算不上最好。 明宣宗呢?他倒有希望成為明朝最好的皇帝。不過他也有不足,放棄越南,停止下西洋,都是遺患後世之舉。他自己又喜歡玩蛐蛐,為此逼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看來明宣宗也不是明朝最好的皇帝。 明朝最好的皇帝應該是明孝宗,個人品質不錯,堅持一夫一妻。當然了,許多人懷疑他是個陽痿,我倒覺得是他母親的遭遇刺激了他。他當皇帝沒有什麼大的舉動,只是不胡來,比較勤政,尊敬大臣,這在明朝皇帝中可算是絕無僅有。他當政才能不高,對明朝大建皇莊之事有一定的責任,但總的來看,沒有大錯,可稱得上是明朝最好的皇帝了。 明朝其他的皇帝不用說了,包括那個因上吊而博得廉價同情的崇禎,其實是個一無是處的皇帝。明孝宗雖然也不是很令人滿意,比起朱元璋、朱棣、建文、明英宗、明憲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崇禎那些要麼殘暴,要麼昏庸,要麼兼而有之的皇帝,明孝宗可算是最好的了


無處安放1V


我最喜歡嘉靖皇帝,史上最聰明的皇帝,沒有之一。明朝外藩是沒有學習治國之道的,而且當武宗死後,整個文官集團選擇嘉靖,是想培養個傀儡。在這種情況下,嘉靖皇帝居然掌握了整個朝堂,看著文官各方勢力去鬥,這種智慧,應該就是天生的。

嘉靖皇帝迷信,他的幾個兒子立為太子之後就都病死了,有道士說二龍不相見,最後就剩下隆慶,嘉靖不敢和他見面,有時候想兒子想到發瘋,常常一個人坐在殿裡對著兒子的畫像掉眼淚。


甲申十七年


明朝唯一一個算是像點樣的皇帝就是朱棣了。可以稱得上雄才大略。在他手中把大明朝推上了最高峰。除他之外明朝的其他皇帝要麼昏庸糊塗,要麼殘忍嗜殺,要麼胡鬧荒唐,基本沒一個像樣的。即便是朱棣自己,還是篡位自己侄子上的位。

明史是特別豐富多彩有意思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