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他屡吃败仗,才能平平,却一直被重用,只因他懂得这一点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时代,各国纷纷选贤任能,一时之间人才辈出,但有这样一个人物,他不仅没有治国理政的才和驰骋沙场的能力,而且屡次打败仗,但却一直受到重用,而且官运亨通?

这个人就是东吴重臣诸葛瑾,他的长处是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德行服人,至于治国理政、统兵作战,就不是诸葛瑾的强项了。历史记载,诸葛瑾确实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他虽然也算是戎马一生,但几乎无一胜绩。

乱世中他屡吃败仗,才能平平,却一直被重用,只因他懂得这一点


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袭取荆州后,诸葛瑾出任绥南将军、南郡太守,从此离开孙权幕府,担任独当一面的大将。此后一段时间,诸葛瑾参与了几次重大战役,主要有:南郡、江陵之战,江夏、襄阳之战,第四次合肥之战,樊城、柤中之战。这几次重要的战役,诸葛瑾参加的四次大战役,无一取胜,有两次是勉强安全撤退,还有两次则是不折不扣的败仗。按理说,以这样的战绩,不被追责治罪就很不错了,但诸葛瑾却不一样,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屡屡升迁,直至进入东吴军队的最高层,担任大将军、左都护。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吕范和上大将军陆逊,是东吴政权中的核心人物。

那么这是为什呢?孙权本是极善于用人的,那么他为什么偏偏要重用一个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诸葛瑾呢?这其实是孙权有着更深层面的考虑。综合起来分析,孙权考虑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诸葛瑾是“淮泗集团”的标杆人物

东吴孙氏集团的文官武将大多以初期笼络的来自淮水、泗水流域地区的一些人士为主,孙策在江东建立基业也是以来自淮泗地区的力量为主,这批人就称为“淮泗集团”,后来孙权又陆续吸纳了一些江东的本地人才,但江东的统治阶层仍以“淮泗集团”为主,但是,淮泗集团有个弱点,这些人虽然大多出身地方豪族,但门第都不高,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没有名门望族参与的政治集团,难免会被人瞧不起,也缺乏吸引力。在淮泗集团中,只有诸葛瑾出身的琅琊诸葛氏门第较高。诸葛瑾是孙权所依赖的淮泗集团中唯一的名门望族、高第世家子弟,是个标杆性的人物,孙权不断扶持诸葛瑾上位,目的不外乎是提升孙吴政治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吸引更多的士大夫,将更多的人才纳入麾下。

乱世中他屡吃败仗,才能平平,却一直被重用,只因他懂得这一点


第二,诸葛瑾为人谨慎

《三国志·诸葛瑾传》称赞诸葛瑾“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德度”是指社会道德规范,“规检”是严格遵守的意思,这是说诸葛瑾做事小心严谨,严格遵守道德。另外还还载,诸葛瑾对孙权有所进谏,都是以温和委婉的方式进行,使孙权容易接受。正是诸葛瑾这种小心翼翼的做事风格,让孙权觉得这个人非常靠谱,因此放心重用。

第三,诸葛瑾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孙权其人很有才干,但他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发脾气,这就需要一个有着高情商、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的人物来帮助他缓和和下属的一些关系,诸葛瑾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据载,朱治、虞翻、步骘、殷模等人都曾因孙权的一时之怒险些要被重罚,都是诸葛瑾巧妙设法,不动声色地化解孙权的情绪,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风波。

第四,诸葛瑾与孙权的私下关系非常好

古代帝王处于孤寡之位,内心往往极为寂寞,难得有可以倾吐真心的对象。而诸葛瑾由于情商高,说话办事小心稳妥,正好可以成为孙权推心置腹倾吐真心话的对象。陆逊在曹丕死后曾上表孙权,称曹睿治国有方,不宜轻易对魏用兵,孙权把陆逊的上表拿给诸葛瑾看,批评了陆逊的看法。当时诸葛瑾和陆逊分别为左右都护,地位相当,孙权可以当着诸葛瑾的面批评陆逊,却从来没有当着陆逊的面批评诸葛瑾,可见在孙权的内心,对诸葛瑾的信任远胜于陆逊。

乱世中他屡吃败仗,才能平平,却一直被重用,只因他懂得这一点


第五,诸葛瑾在对蜀外交中起特殊作用

诸葛瑾与诸葛亮是同胞兄弟,这一层关系,使诸葛瑾在对蜀汉的外交中居于特殊的地位。事实上诸葛瑾也曾多次充当使者与蜀汉交涉,特别是在吴蜀关系紧张的时期,诸葛瑾代表东吴去索取荆州、在刘备起兵伐吴时劝说刘备退兵,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使。诸葛瑾硬是把这些任务一肩挑起,确实很有担当,这也是他能够得到孙权另眼相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乱世中他屡吃败仗,才能平平,却一直被重用,只因他懂得这一点


总体来说,诸葛瑾一生之所以能始终得大重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自己善于做人,懂得和领导的相处之道。

�j�\u0018\u0011 T\u0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