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記 09:東寶

廠記 09:東寶

我又想起還有“廠記”這個欄目啦!數了數已經寫了八期,好萊塢、香港、內地都寫過,還沒寫過鄰邦日本的,得補上。

日本影視界有所謂的“五大”:角川、日活、松竹、東映與東寶,它們大都歷史悠久,那咱就從現在最強勢的東寶聊起。

下面這個片頭Logo大家應該很熟了吧,全稱是:東寶株式會社。“株式會社”大約就相當於漢語裡的“股份公司”之意。

廠記 09:東寶

1932年8月,實業家小林一三成立了“東京寶冢劇院”,公司主營劇場業務,小林一三這人非常厲害,被稱作“日本城市第三產業的奠基者”

廠記 09:東寶

此時二戰還沒開打,人們生活安逸也有餘錢,喜歡看演出,劇場業得以迅速發展,兩年後東京寶冢佔據了日比谷地區的半壁江山,與松竹株式會社平分秋色。

廠記 09:東寶

1936年,東京寶冢創建PCL電影公司,同時併購了JO Studio、寫真化學研究所、東寶映畫配給三家公司,打包組建了“東寶映畫”。

此時一個名叫黑澤明的26歲年輕人加入東寶,在名導山本嘉次郎手下任副導演,剛準備一展身手,沒想到中日戰爭爆發,公司發展幾近停滯。

二戰期間,東京寶冢劇院被軍方徵用成了火藥工廠,但東寶旗下其他公司依舊正常營業,他們學習好萊塢,引入製片人制度,對成本進行科學控制,全公司上下一心,即使董事長和明星也沒有私人辦公室。

1943年,東寶對現有業務重新梳理,正式將公司改名為“東寶株式會社”,恰逢導演山本嘉次郎酗酒嚴重,在做了八年副導演後,黑澤明開始挑起了大梁。

廠記 09:東寶

這一年,黑澤明的導演處女作《姿三四郎》上映,講姿三四郎從一名心高氣傲的菜鳥武者成長為一名心懷仁義,領悟武術真諦的大師,這個故事後來還被杜琪峰翻拍過,叫《柔道龍虎榜》。

廠記 09:東寶

雖說劇情簡單,但黑澤明拍的極好,我那期盤點中放過一些名鏡頭,小津安二郎給出非常高評價:“若100分是滿分的話,這齣電影可拿120分。

還有個幕後花絮,因為是戰時,影院受節約電力的規定所限,私自將電影減去10分鐘,僅留下80分鐘,被刪減的底片也不知所蹤。直到2002年,才有人在俄羅斯發現了底片,原來當年蘇聯人把它當做資料帶回了國,才把91分鐘的原片保存下來。

除了黑澤明,東寶還有一員大將是成瀨巳喜男,他原本就職松竹映畫,後來去了PCL公司,合併後也就歸了東寶,東寶允許他有相對固定的班底,後來拍出了《妻如薔薇》等名作。

廠記 09:東寶

但頭牌還是黑澤明,1948年,他執意讓三船敏郎擔任《泥醉天使》的男主角,從此,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黃金時代。

廠記 09:東寶

但沒多久,因創作理念不合,暴脾氣的黑澤明與東寶高層鬧翻出走,這也直接導致他的國際成名作《羅生門》不屬於東寶,頗為可惜。(由大榮與美國雷電華聯合出品)

上世紀50年代,日本電影業進入黃金髮展期,東寶也趁勢快速擴張,湧現了岡田茉莉子、八千草燻、龜井文夫、稻垣浩等影星和導演。

1952年,黑澤明回到東寶,執導了《生之慾》,當模範公務員知道自己得了絕症,命不久矣,他會怎麼做呢?故事很悲傷,但同時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這是日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廠記 09:東寶

1954年,由黑澤明自編自導、三船敏郎主演的《七武士》上映,這片子其實也沒多好看,我也就刷了五六遍吧。

不過榮譽都是後來的事兒,當時可把東寶坑慘了,由於黑澤明花錢沒譜,拍攝週期竟然延誤了四倍,《七武士》成為東寶截止到當時成本最高的電影,險些把公司整破產。

廠記 09:東寶

不過這都是值得的,對於一家電影公司來說,只要抱對了一條導演大腿,就夠吃很多年,五、六十年代是黑澤明創作的井噴期,佳作不斷面世,《蜘蛛巢城》、《戰果英豪》、《用心棒》等多部作品影響了當時的國際電影潮流。

“黑澤明是我家的”,這是比什麼都管用的宣傳口號。

廠記 09:東寶

1954年,又一個大IP被東寶挖掘出來。

圓谷英二受美國的《金剛》啟發,設計了日本版“金剛”,也就是Gojira,同時本多豬四郎親眼見過廣島被美國核彈襲擊後的場面,他倆合作將這種對核輻射的恐慌情緒融入《哥斯拉》,上映後市場空前火爆。

廠記 09:東寶

後來哥斯拉已不僅是一部影片,它成為日本的一大流行元素,開創了怪獸特攝片的風潮,東寶也因此大賺一筆。在日本大火兩年後,哥斯拉跨越太平洋,來到美國,被導演特里·莫爾斯重新剪輯,譯名

“Godzilla”。

廠記 09:東寶

哥斯拉對東寶有多重要呢,你現在上它的官網,最大的視覺符號就是這個怪獸寶寶,而且哥斯拉的標籤是單獨列出與電影、動畫、演出等業務平級的。

廠記 09:東寶

50年代中後期,稻垣浩導演的《宮本武藏》系列也頗受歡迎,靠著黑澤明、哥斯拉和稻垣浩三位頂樑柱的收入,東寶株式會社迅速擴張,在日本建設大量影院,這種製片、發行、放映三線壟斷讓其出品的電影根本不愁賣。

1958年,日本觀影人口達到巔峰的11億人次,但誰也沒想到,剛進入60年代,受電視的衝擊,日本觀影人次斷崖式下跌,數家大型製片廠難以為繼。

東寶為規避風險,選了最穩妥的一條路:“不再冒險試錯,將最有人氣的作品系列化”。再說明白點就是照著《哥斯拉》一隻羊薅,這導致有想法的創作者紛紛出走成立工作室,東寶因此元氣大傷。

六十年代末開始東寶的製片業務陷入停滯,十年間只出品了七部電影,主要靠出租影棚與發行業務賺錢。

廠記 09:東寶

東寶攝影棚

進入70年代,由於觀影人數未見起色,東寶直接關閉了電影製作部,轉而成立東寶視覺藝術公司,並盯上了動漫這塊新興市場。

1967年,日本漫畫家Monkey Punch創作的《魯邦三世》在《週刊漫畫Action》上連載,四年後,《魯邦三世》出現在電視上,它的製作公司便是東寶旗下的“東京電影新社”。

廠記 09:東寶

1978年,《魯邦三世》的劇場版上映反響不錯,東寶看到商機,次年,便讓剛加入東京電影新社的宮崎駿監製了第一部動漫電影《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

廠記 09:東寶

時間來到80年代,東寶發行了首部哆啦A夢大電影《大雄的恐龍》,講大雄一行人因時光機錯位,遇到困難,經歷磨難,到達日本大陸的故事。

廠記 09:東寶

影片先在東寶下屬影院上映,後來逐步擴展,最終在日本拿下15億6千萬日元票房,觀影人數達到320萬,在當時引起一陣風潮。

前面提過,東寶雖然在製作上放棄治療,但發行與院線很強勢,日本各獨立製片廠都願意找東寶發行新作。《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兩大動漫IP的發行權全部被東寶收入囊中,再加上宮崎駿的經典作品《幽靈公主》,如此模式讓東寶大賺其錢。

廠記 09:東寶

90年代末期,數碼放映技術開始普及,松竹、東映分別成立了數字影院,東寶躺著掙錢太舒服,錯過了發展的最好時機,但好在兜裡有錢,直接收購了外資影城,改名“東寶影院”,成為當時日本擁有最多屏幕的影視公司。

進入新千年,東寶株式會社發行了《千與千尋》,創下了308億日元的日本票房紀錄,鞏固了它在日本電影發行業的霸主地位。

2006年10月,東寶株式會社與阪急、阪神電鐵組成了”阪急阪神東寶集團”,版圖橫跨影視、藝術、運輸、百貨、房地產等產業,在日本相當著名的寶冢歌劇團也為其所有。

近十年東寶最得意的案例就是出品發行了新海誠的力作《你的名字》,共砍下200億日元票房,位列歷史第5,我記得製作成本才700萬美元,卻換回了超10倍的收益。

廠記 09:東寶

日本市場比較小,統共也就1.2億人口,東寶作為最大的影視集團,我查了下每年的盈利在3億美元左右,但它的效率明顯高於中國同體量公司,而且輸出的文化影響力很強,光一個哥斯拉就翻來覆去的拍,每過幾年就割一波票房。

咱的電影公司還要繼續努力呀,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出幾個巨頭不是奢望。

行吧,這期廠記就聊到這兒。

各位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