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雙姝“再造”馬丘比丘

建築界每年獎項眾多,而最重要的年度獎項有兩個:以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命名的密斯·凡·德羅歐洲當代建築獎和凱悅基金會頒發的普利茲克獎。與前者評獎的對象為當年度落成的某個優秀建築物不同,後者是以建築師生涯中的作品、行業貢獻、影響力等多方面為評價對象,而非評價單個建築作品,因此該獎也更具分量以及關注度。2020年3月3日,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正式揭曉,獲獎者為一對愛爾蘭女性建築師拍檔Yvonne Farrell和Shelley McNamara。此前,該獎項因長期缺乏女性代表而受到批評,但這次的結果無疑是對“建築師是男人的職業”這類論調的一記漂亮反擊。

爱尔兰双姝“再造”马丘比丘

伊馮·法雷爾(右)和謝莉·麥克納馬拉。視覺中國

從愛爾蘭開始影響世界

Farrell和 McNamara的故鄉愛爾蘭,是一個山脈綿延、懸崖林立的島國,這也造就了她們對地緣地理、氣候變遷和自然風貌敏銳的觸覺。1969年,兩人因就讀於都柏林大學建築學院而結識,畢業後雙雙獲得留校任教資格。1978年執教期間,她們與其他三人在都柏林聯合創立了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格拉夫頓”正是她們第一間辦公室所在的街道,這個以街道命名的事務所意在表現她們的設計總是優先考慮“場所”,而非強調創始人的存在。

當年的愛爾蘭在建築領域基本上是一片平靜無波,直到1990年代初,隨著愛爾蘭的國家經濟開始騰飛,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的影響力才逐漸“濺起水花”。她們為都柏林聖三一大學設計了教學大樓,還跟其他年輕的建築師一起,將聖殿酒吧廣場改造成一個適合休閒散步的繁華商業之地。後來事務所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廣泛,在愛爾蘭先後建成了多個重要的住宅、商業和市民文化建築,包括位於都柏林的北國王街公寓、愛爾蘭財政部辦公大樓和位於納文鎮的索爾斯蒂斯藝術中心等。

2003年,她們接手了第一個國際委託項目——米蘭博科尼大學校園設計,作品在2008年竣工並奪得了在巴塞羅那舉辦的首屆世界建築節“年度最佳建築大獎”。從此,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聲名鵲起,越來越多的國際項目接踵而至,兩位建築師的作品也從此踏上了更為寬闊的世界舞臺。2012年,事務所以“建築成為新地理”為主題參與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獲得了該展的銀獅獎。2018年,兩人以“自由空間”為主題共同策展了威尼斯雙年展,併為其撰寫了宣言。那份詩意的宣言說道:“我們對建築抱有的興致在於超越視覺界限,著墨於建築在日常生活中的編排和作用。我們將地球視為自己的客戶,這賦予了我們一份需要長期履行的責任。建築是介乎於光影、日月、空氣、微風和重力間互相作用的共同演繹,它揭示了世界奧秘的所在。”

爱尔兰双姝“再造”马丘比丘

“摺疊”校園與“場所精神”

在獲獎評語中,普利茲克評審團尤其高度讚揚這兩位獲獎者對“場所精神”的深刻理解,並指出她們具有創建里程碑意義的建築項目的能力。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擅長設計教育類建築,曾經為都柏林大學、圖盧茲經濟學院和倫敦經濟學院等學術機構設計建築物。而其中最為出眾且最具挑戰性的作品,是位於秘魯的利馬工程技術大學“垂直校園”設計項目。評獎詞中也特地提及,該設計“通過空間規劃和細緻設計,建築了與環境渾然天成的空間,就像在社區中創造了社區”。

在人們日常的認知裡,一般大學由於所需功能分區較多,因此佔地面積也較大。但對利馬工程技術大學來說,設計的難題就在於要把偌大一個校園“摺疊”在小小的50畝的土地上,這僅為一般大學校園面積的十分之一。然而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Farrell和McNamara卻做到了。她們從利馬天然的城市海濱懸崖地貌獲得了靈感,創造出了與之相呼應的十層垂直佈局樓梯狀退臺式建築,猶如一座拔地而起的“人造懸崖”。建築師在這個梯形教學樓的低層安排了需要較大空間的實驗室、餐廳等功能區,而在頂部則放置空間需求較小的教室、辦公室和閱覽室,以達成合理的空間編排效果。整個建築採取露天結構,並擁有數量可觀的露臺,朝陽方向層層退臺,創造了錯落有致的公用綠化空間的同時引入清爽的海風,為建築內部緩解利馬當地溫熱潮溼的氣候。再加上消減樓板、營造圍合的小中庭,並配上直達樓梯,整棟建築營造出多重轉折但邊界通透開放、連綿不斷的公共空間,成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多功能建築範例。這個設計項目最終取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在2016年首度創立的RIBA國際獎,並獲得人造“馬丘比丘”的美譽。

如何使建築物更好地適應當地氣候、地形與周圍環境,是貫穿Farrell和 McNamara所有設計的思考,這種周到縝密的構思在他們早期的設計中已可見一斑。他們設計的北國王街公寓外部裝潢剋制樸素,是為了順應周邊倉庫庫房的平實風格。而2008年為意大利米蘭博科尼大學校園作設計時,建築師在一樓創建了一層公共空間,讓在較低的樓層的人可以從走廊上欣賞到整個建築的內部景觀。2019年,他們為創立於1229年的法國圖盧茲社會科學第一大學打造經濟學院,在建築選材上精心挑選了在城中採購的混凝土和石材,外觀設計上重現了拱梁、坡道和庭院等反映校園中世紀悠久歷史背景的特徵,讓整個校園的建築無論建造時間的先後,風格上都達成了和諧與一致。

挑戰“男人的職業”

自1979年首屆普利茲克獎頒佈以來,儘管獲獎者眾,但直到2004年,才出現了第一位單獨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女性Zaha Hadid。後來,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班牙建築師卡莫·皮格姆分別作為共同獲獎者於2010年和2017年獲得榮譽。普利茲克獎中長期出現的“重男輕女”現象,常常為人們所詬病。

八年前,當王澍作為第一位華裔設計師獲獎時,他曾對洛杉磯時報表示,他認為自己同是著名建築師的妻子陸文宇應該共同分得這一榮譽。無獨有偶,次年,一份請願書要求追認美國建築師Denise Scott Brown為1991年獎項的共同獲獎者,該獎項當年僅授予了她同為建築合作創意夥伴的丈夫Robert Venturi。Scott Brown接受CNN採訪時表示,該獎項的評獎依據有謬誤,只認為偉大的建築是“男性天才的個人創作”,而非男女搭配的合作成果。

而到了今年,評審團在評獎詞中表示,兩位女性獲獎者成為了“過去一直是並且仍將是男性為主導的職業領域中的先驅者”。這次的獲獎名單的公佈,對於推動建築師這個男女嚴重失衡的職業發展而言,無異是向前跨了一大步。Farrell和 McNamara憑藉出眾的才智、想象力和責任感,不僅為建築界開拓了職業典範的道路,同時也為未來千千萬萬的女性建築師開闢了一片擁有無限可能的天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