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自我怀疑”,我找到了答案

最近有网友问,对自我能力怀疑怎么办?其实很想说,这是很多人都有的普遍现象,我有过,你有吗?

看到别人能写一手好文章,自己写得很烂,怀疑自己能力不行;

看到别人能讲一堂好微课,自己讲得很差,怀疑自己能力不行;

看到职场别人做事效率高,自己磨叽半天,怀疑自己能力不行;

我是不是选错专业、选错职业,我是不是什么都不是;

……

真的有那么差劲吗?为什么我们会自我怀疑?

当我走上了个人成长的路,才明白这里面的“秘密”。

为什么会“自我怀疑”,我找到了答案


一、源于不知不觉中的“比较”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父母说:“你看对面谁谁谁的孩子,哪像你!”、“你看你们班谁谁谁,哪像你!”,像复读机似的经常被打击……

似乎小时候就有个天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你长大以后,还有个天敌叫“别人家的老公/老婆”。

这种长期“被比较,被否定”的对待方式,在心理学上解释,它会慢慢潜移默化成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那些“别人家的XX(所谓的优秀对象)”无意中就成为了我们比较的对象。

想起大学时的我,有段时间就特别没自信,看到同学英语四级过了,普通话测评过了,甚至看到同学都恋爱了,我就在那原地踏步,过着一尘不变的生活,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觉得自己哪样都不行。

现在我才明白,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了自信,而是那份自信在“比较”当中被埋没了。于是,当我们没有别人那么优秀、没有“我期待”的那么好时,就会很容易“自我怀疑”。

为什么会“自我怀疑”,我找到了答案


二、源于不知不觉中的“高标准”

我有个朋友,她很渴望自己优秀,很羡慕高能的人,有段时间给自己制定了工作时间表,从早上6点起床读书到晚上十一点深夜写文案,连碎片化时间都不放过,没坚持十天,问我说她是不是弱爆了。我说你本不是高能的人,逼自己每日高能高产地活着,换成是我,估计也就坚持三天,你说是“标准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在心理学上,“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个特质,而是每个人都有的倾向;是在“追求足够好”,想要达成“预设的高标准”,想要追求成功。

然而往往预设的标准过高且不能达成时,就会容易对自我能力怀疑。

为什么会“自我怀疑”,我找到了答案


三、相信自己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不觉得自己有自我怀疑的,直到有次去发廊,发型师跟我介绍好多种顺发剂,他每介绍一种,我就否定一种,后来发型师调侃我说:你是被人骗多了么?我每说一种好货,你就说你头发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然后都否定完了。

听了他的话,感觉像被敲了一击。对,其实我觉得自己怎么弄都不够好,怎么弄都没有影星那么好看。

那次的猛然一击,我看到了自己多年“自我怀疑”的惯性习惯,其实在工作、生活多方面都有,仿佛就像一台出厂时被设置好的机器,自然就会惯性启动,停也停不下来,但被看见的那一刻,它停了。

因此,我终于明白到:


①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觉察即看见,倘若看不见,它只会在无意识当中牵着你走,看见才有改变的可能。

当看见自我怀疑时,要有意识地去问问自己在跟谁“比较”,优秀的人这么多,根本比不完。

水仙花有水仙花的纯,玫瑰花有玫瑰花的艳,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重新审视自己“比较”的对象,学会重新认识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


②学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都要学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绝望主妇》中的女主是一个凡事都追求完美的人,她不允许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吃垃圾食品,每晚的饭菜都要做得最好,但她最后结局怎样了?她绝望了,她的丈夫向她提出了离婚,孩子也对她意见很深,关系破裂。

当看见自我怀疑时,要重新审视自己有没有过高的“高标准”(或称“不合理的标准”),重新调整自己能力所触及的目标。


③相信自己,刻意练习。

曾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你长期专注于关注负面信息,你就教会大脑关注负面信息;你长期专注于关注正面信息,你就教会大脑关注正面信息。

可不是吗,就像前段时间,你天天关注“疫情”每天死亡多少病例,那你每天起床大脑就会指挥你去看“疫情”死亡增加的信息,像上了瘾似的,然后生活里的美好容易忽略了。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刻意练习,去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去看到自己身上的“进步”,每天记录下来,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也许那些没被你看见的“闪光点”正是别人羡慕、想要拥有的地方。

成长路上,我们每个人终究都要学会接纳自己,终究都要学会坚定地做自己,坚定稳步朝前走。

为什么会“自我怀疑”,我找到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