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导言:如果提起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那么淝水之战一定在其中。淝水之战是十六国时期 北方政权前秦以及南方政权东晋发生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役之中,前秦的军事力量明显大于东晋,投入的总兵力达到80万之众,投鞭断流就是出自秦王苻坚之口,而且前秦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准备,相比起来,东晋的军队加起来不过8万余人,可是这场战役东晋却大获全胜。前秦失败的原因必定是复杂的:各国内部形式、军队作战能力、指挥方法、作战环境等等都是主要原因。其中,前秦不得人心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身在前秦心在晋

前秦统一北方后,其治下汉人颇多,可是汉人们普遍有背秦向晋的心理,即思念晋朝。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长期对立,杀戮。

当时,汉人与少数民族群体的真正对立始于西晋末年,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少数民族是敌视的态度,少数民族流民被驱逐杀戮,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酋豪开始对汉族进行屠杀。尤其在西晋前往南方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北方汉族则深受其苦。据《晋书》记载,前赵昭文帝刘耀(匈奴人)在攻破洛阳时,杀死3万余人,进攻长安时,也是大肆杀戮,长安城内一片废墟,幸存之人寥寥无几。除此之外,像石虎、冉闵等人也都曾挑起过胡汉之间的大规模杀戮。在前秦建立之前,胡汉之间的对立就很严重了。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前秦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将少数民族与汉族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认为氐人才能维护其统治。虽然苻坚执政后,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是西晋末年长期的胡汉对立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

对于北方的汉族人来说,晋朝仍然是正统王朝,大部分人虽然身在前秦,但是心在晋朝。据《资治通鉴》记载:汉赵皇帝刘聪括(匈奴族),灭亡西晋后,俘虏了晋愍帝,有一次外出打猎时,他让晋愍帝穿着戎装前导,在路上晋愍帝被人认出来,大家都聚过来看他,有很多人因此哭泣落泪。又有一次,刘聪与大臣们在光极殿会宴,让晋愍帝洗酒杯、倒酒,晋朝的大臣们大多数都落泪了,甚至还有人抱着晋愍帝大哭。在史书中还有很多汉人思念晋朝,晋朝官吏不屈服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例子。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方汉人、晋朝大臣对于晋朝皇帝的态度,体会到北方汉人的背秦向晋心理。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北方的汉人与少数民族经常相互攻伐,双方之间的仇恨本来就深,再加上北方汉人认为晋朝才是正统王朝,之后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都是"贼廷"。因此,淝水之战前北方汉人的背秦向晋心理。

少数民族豪酋有崇汉、仇秦和复国的心理

对于当时各少数民族豪酋,他们虽然与汉族互相仇视,但同时又有崇汉心理,即认为汉族政权才是正统。而且在前秦统一北方后,他们普遍仇视前秦,想要复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占有相当大的部分,他们对于汉族政权正统地位的崇拜,对前秦的仇视,让前秦无法得到少数民族的人心。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首先,少数民族有崇汉的心理。

一直以来汉人统治、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力量远远强于少数民族政权,是所谓的正统王朝,而且人民对于汉族政权也更加的认可。据《资治通鉴》记载,刘渊就打着汉朝后人的旗号起兵,借以笼络人心,强调其正统地位,这就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于汉族王朝正统地位的认可。

其次,少数民族有仇秦与复国的心理。

前秦对于他们,有灭国之仇,而且在前秦统一政权的过程中,认为氐族人才能维护其统治,将其余少数民族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尽管之后前秦对其他少数民族采取了一些优待政策,但是是灭国灭族之仇是难以消除的。

对于前秦来说虽然他们表面上对少数民族进行了优待其,其实统治者心中明白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他们的仇恨心理

。据《资治通鉴》记载:一些少数民族向前秦投降时,苻融对秦王苻坚进谏,说他们只是表面臣服,应该让他们迁徙到塞外,以防未然。王猛也曾经对叮嘱苻坚:鲜卑、西羌是前秦的仇敌,终有一天会成为祸患,应该渐渐除掉他们。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少数民族对于前秦是仇视的心理,曾经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也希望复国,前秦统治者心中明白这一点,虽然表面上对少数民族比较友好,但实际上也想要除掉他们,因此双方之间的矛盾是一直存在难以消亡的。

氐族上下人心不齐,有畏敌的心理

前秦政权中汉人背秦向晋,少数民族普遍又有仇秦的心理,氐族人已经是人心向背,可是其内部也并不团结,经常发生谋乱,在准备淝水之战时,氐族内部的意见也有分歧,出现了畏敌心理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在淝水之战之前,氐族贵族就发生了几次谋乱,比如淮南公苻幼谋反,征东大将军苻柳、征西大将军苻双都与他通谋,可是苻坚竟然因为私人感情,对此事采取隐藏不问的态度,造成他们之后的再次谋乱。幽州刺史唐公洛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恩赏而进行某乱,前秦大司农王皮也因为复仇谋反,周虓因想要恢复晋国谋反。

从这些谋乱的案件中可以看出,氐族贵族内部矛盾很多,同时苻坚对某些人过于迁就,赏罚不明,"有功不赏,有罪不株"导致了氐族贵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氐族贵族内部之间的不和睦,为淝水之战的分歧埋下了祸根。在对东晋作战的问题上,氐族内部意见并不统一,而且很多人对此,持悲观态度,有畏战心理。不支持作战的理由是多样的,比如秘书监朱彤认为,前秦经过多年的征伐,应该要暂停武力征服,恢复文化,显示恩德。尚书左射权翼认为:东晋现在虽然力量比较薄弱,但是没有什么大恶,君臣和睦,内外同心,对晋作战很难成功。苻融认为:现在讨伐晋国有三个难处,其一是天道不顺,其二,是晋国没有挑衅前秦,其三,是因为常年的征战,兵力疲软,人民畏敌,而且西晋仍然是中华正统。

总结起来,畏敌的原因主要是晋国仍然是正统王朝,而且没有挑衅前秦,出师名不正言不顺,前秦经过常年征战军力疲惫。氐族贵族之间本来就有的矛盾,再加上他们于对晋作战的畏敌心理,战争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淝水之战中前秦将士的不同心理

将士是对晋作战的主体,在一场战役中,如果降将士心不齐,甚至怀有悲观情绪,这场战役必定失败。前秦将士对于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想法。

有一部分将士希望前秦失败,他们主要是汉族将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将领

。不少汉人将领是原先晋朝的臣子,比如我们上文中的周虓。他们希望东晋胜利,在淝水之战中,前秦派东晋将领朱序去劝降,朱序诈降,并且暗中帮助晋军。少数民族将领因为上文中提到过的,崇汉仇秦的心理不希望前秦成功,而是希望前秦失败,从而得到恢复自己政权的机会。

有一部分将士希望打败东晋,完成统一大业。他们主要是是氐族上层贵族,如苻坚、苻融等人。可是,在面对力量较弱的东晋,他们急于求成、骄傲自大、指挥失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更多的普通士兵因为常年的征战,而厌倦打仗。这种消极心理使他们在战场上以打败对手,更何况对于东晋来说,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将士大多是怀着拼死一战的心理,前秦士兵怎们能够打赢战争。

前秦士兵人心各异,一怀着消极心理,不愿打仗的普通士兵,有希望前秦失败的汉人将领与少数民族将领,尽管有希望前秦胜利的氐族贵族,但是他们的骄傲自大注定了淝水之战失败的结局

淝水之战中前秦之败,不该苻坚背锅!各打各的算盘,必败无疑


六、结语

淝水之战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前秦不得人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少数民族北方汉人长期对立,北方汉人四年晋朝,认为晋朝才是自己的国家;被前秦他征服到少数民族仇视秦朝,希望借前秦的失败来恢复政权;氐族贵族之间又有种种矛盾,对待东晋作战更是出现了诸多分歧,而且大多数都有畏敌心理;作为战争主体的将士们,人心不齐,甚至有很多将领都希望前秦失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前秦的失败怎能不成定局呢?


参考文献:《晋书》——房玄龄等

《资治通鉴》——司马光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问题》——王先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