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家房企破产“谣言”背后,土拍是真遇冷了

近日,一则“今年400家房企破产”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沸沸扬扬的舆论焦点中,商评君了解到,按照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截至11月,全国共有330家房企发布破产相关文书,但真正破产的只有43家,其余的大部分均为各种流程公告。

实际上,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日前报道,即便是在2009年、2015年等房地产市场较好的年份,每年也有近300家左右房企发布破产相关文书,占全国10万家房企的0.3%。

01土拍遭遇滑铁卢

相对正常的数据,为何会在今年引起轩然大波?原因主要是今年相对“寒冷”的市场环境,在“房住不炒”、“一城一策”被反复强调下,房地产市场量价均有回落。更有甚者,在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房地产碰头会上,“严禁将房地产当做作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再次被定调。

而房地产市场的阵阵寒意也在土拍中,暴露无疑。

12月19日,北京怀柔区雁栖镇陈各庄村进行了一次地块拍卖。据悉,此次地块挂牌出让起始价为16.1亿元,起始楼面价为每平米2.3万元,竞买保证金为3.2亿元。最终,这幅不限价地块被北科建、京雁置业、北控、长城伟业联合体以零溢价率拿下。

无独有偶,也是这天,南京挂牌的10幅地块中,有9幅以底价拍出。

实际上,不止北京、南京,土拍遇冷。整个2019年,土地市场普遍“寒凉”以北京为例,2019年成交的50宗住宅用地中,除其中6宗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外,其余44宗平均溢价12.7%,溢价率创了历年新低。

低溢价率,已是不错,流拍也成为常态。近日,深圳前海桂湾商地、武汉等地均出现了不少流拍现象。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全国土地市场下半年流拍水平升至8%左右。

但流拍增多背后,却是土地供给的爆发式增长。

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全国336城经营性土地供应总建筑面积为5.1亿平方米,环比涨113%。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虽然2019年房地产市场一般,但这不妨碍部分城市土地供给的增加,这是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症的体现,尤其临近年关。”

02曲线救市,争夺人才

是的,年关已近。商评君观察到,不少地方已蠢蠢欲动,在房地产调控策略上做出微调。

首选是炒的最火的张家港乌龙事件。12月10日,一则“张家港取消实施两年多的限售政策”,让江苏这个县级市房地产市场为之一振。然而,12月11日,剧情反转,“昨天确实有窗口进行了取消限售过户的操作,但是今天已经停止。”

实际上,自11月至今,石家庄、秦皇岛、伊春、马鞍山、眉山、柳州、济宁等城市都调整了公积金缴存基数,同时也增加了使用公积金购房的可能性。


400家房企破产“谣言”背后,土拍是真遇冷了


12月20日,有消息称,广州市黄埔区住建局发布关于完善人才住房政策通知,内容包括:经区认定的在黄埔区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各类人才,可不受户籍限制,在黄埔区范围内购买1套商品住房。在黄埔区工作,持有广州市人才绿卡或经区认定的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等,其父母、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均可在黄埔区范围内购买1套商品住房。

不难发现,在政策高压下,部分地区已采取相应措施,为房地产行业“变相松绑”。

而围绕人才的争夺,无疑是最迂回而又最有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