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歲男孩的苦惱

上學期的一段時間,我發現一個平時挺認真的孩子作業出錯率特別多,於是便找了個時間和他聊了聊天,一經瞭解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班級幾個男生對他愛搭不理的態度,給他造成了困擾。

一個10歲男孩的苦惱


這孩子叫小峻,因為搬家,和班級裡幾個同學住在了同一小區。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挺歡迎他,可後來慢慢就不願理他了。我感覺裡面一定有原因,就詳細地詢問了他和小夥伴們是怎麼玩耍的。果然,癥結就在他身上。

本來,那五六個小夥伴玩得挺好,他們都願意聽小宸的話,比如玩什麼,怎麼玩。可小峻加入之後,對此感到非常不滿:為什麼每次玩什麼都要聽小宸的呢?於是就在背後搗鼓,讓其他的孩子別聽小宸的話,小夥伴們當面答應了,可一到玩的時候還跟以前一樣,反倒是對小峻的態度越來越疏遠了,再往後甚至躲著他走。“你是不是還做了什麼事?”我繼續追問。在小峻帶著哭腔的敘述中,我終於弄明白了大家不願搭理他的原因:一是背後倒是非;二是喜歡告狀,比如XXX帶玩具到學校啦,XXX上課吃東西啦等等。以揭發小夥伴來博得老師的表揚。

一個10歲男孩的苦惱


針對第一點,我明確告訴小峻:“在你加入那個小團隊之前,小宸就已經是團隊裡的‘A同學’了(在合作學習中,A同學就是小組長),大家愛聽他的話也沒什麼不對,這說明小宸有號召力。你作為一個新成員,加入團隊沒多久就想改變角色,讓小夥伴們聽你的,你覺得可能麼?別說他們有多少年的感情了,就你在小宸背後說這些話就不合適,好像在挑撥離間。”

對於“告狀”這一點,我不能說他向老師告狀是錯的,我只能說:“以後告狀之前你先提醒一下同學,如果他不聽你的,你再去告訴老師,但是別大張旗鼓的在班裡告狀,給同學留點面子,知道了吧。”作為老師,不能教孩子隱瞞,也不能任憑孩子不懂人情世故。

一個10歲男孩的苦惱


接著,我讓小峻回班裡,讓他叫來了小宸。這一聊,我才發現,兩個都是10歲的男孩,言談舉止竟有如此的不同。

我先是拉家常似的聊了聊學習,以及和同伴們玩耍的情況,然後引出後面的問題:“你覺得小峻這個人怎麼樣?”面對我的提問,小宸先是謹慎的看著我,然後想了想說:“挺好的。”“你有沒有覺得他有什麼缺點?”可能是在思考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他停頓了一會,說:“沒有。”然後,我又談了談相關的話題,小宸回覆的都非常謹慎,惜字如金,表現得很沉穩。我感覺從他嘴裡也得不到什麼信息,於是就說:“其實,小峻也知道自己的缺點了,他還想和你們一起玩,你看是不是能再給他一次機會,跟你們一起玩呢?”小宸肯定地點了點頭:“好。”

同樣是10歲,這兩個男孩一前一後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蹦豆子”似的數落別人如何不好;另一個嘴巴嚴的,不說別人一個“不”字,怪不得小夥伴們這樣選擇,看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班級就像個小社會,你的一言一行都能帶來相應的反饋。

一個10歲男孩的苦惱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的時候,是不是要關注一下孩子的情商?不管是言傳身教還是平時的培養,都得教給孩子做人的基本原則:少說話,多思考,別倒是非,要真誠交友等等,免得孩子被人孤立、嫌棄、不信任。一旦養成大家都討厭的毛病和習慣,長大以後改起來就難了。您說,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