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最近,美國著名醫學網站Medscape的討論版上,有個帖子火了: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是啥關係?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該帖子開篇是一位麻醉醫生的自述。

他叫EvgenyTkachenko,在莫斯科一家診所工作。

這天,Tkachenko排了兩臺手術。其一是一臺擇期整形手術。對象是一名40歲女性,剛從乞力馬扎羅山徒步歸來。前期各項檢查正常。

在麻醉術前評估中,患者隨口說了一句:「上次就診後,有一天,我呼吸急促、喘不上氣,大概持續了15分鐘。」

Tkachenko將聽診器放在她的胸口,只能聽到一側肺的呼吸音。

進一步X光片提示,她有氣胸。而CT顯示,有肺大泡。

如果是後者,在麻醉誘導和正壓通氣期間,若氣道壓力過大,可能引起肺大泡膨脹、破裂,出現張力性氣胸。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

Tkachenko認為,此時不適合手術。他將自己的想法和檢查結果,拿給同事看,徵求大家的意見。但患者和外科醫生都沒當回事。

在手術日當天一早,這臺手術被取消了。外科團隊花費4個小時,才說服患者出院,並去胸外科就診。

主刀醫生表示理解Tkachenko的決定。「但他非常不高興。患者也很生氣,不明白髮生了什麼。」Tkachenko將這段經歷撰寫成文,發佈於Medscape討論版。在這裡,不同專業的醫療從業人員會分享、討論真實病例。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來自世界各地的多位麻醉醫生跟帖,支持他的決定。

也有人發帖,細說麻醉醫生和外科醫生間的「暗流」。

「如今,要不要取消一臺手術,更多考慮的是經濟因素,而非患者實際情況。」


哈佛醫學院醫療安全研究員JeffreyCooper教授稱,手術室裡的緊張關係,就像是「房間裡關著一頭大象」。幾乎每個在手術室幹過的人,都經歷或目擊過沖突、矛盾。

他解釋,團隊合作對於高質量的圍手術期護理,至關重要。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外科醫生與麻醉醫生的關係。

「但我做過一些定性觀察,發現手術室內最主要的衝突,就產生於麻醉醫生與外科醫生的二元關係。」他表示。

2018年9月,Cooper教授將自己的觀察和調研,撰寫成文,發表在《麻醉學》學術期刊上。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他提出,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時而「難以溝通」,這可能和不同專業間的負面刻板印象有關。

早在2002年,一項針對護士、外科醫生、麻醉醫生和實習生的研究就指出,在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團隊成員,尤其是新加入者,傾向於簡化和扭曲他人的角色。

2005年,有研究試圖討論,為啥不同專業者會在手術室裡「談不攏」。該研究邀請72名外科醫生、麻醉醫生、護士,分別觀看3段手術視頻,然後描述其所看到的。結果顯示,每個受訪者都認為,手術室裡氣氛緊張或溝通無效,責任在別人。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Cooper教授結合自己對麻醉醫生和外科醫生的訪談,整理出雙方對彼此的負面印象


比如,在麻醉醫生眼裡,外科醫生:

  • 未能瞭解患者內科或麻醉相關問題(與外科相對的);
  • 不預知或瞭解術中失血情況;
  • 經常低估手術時間;
  • 未能向患者及家屬告知手術成功可能性和術後恢復困難程度方面信息;
  • 手術時未充分考慮患者除外科以外健康情況及願望;勸阻別人關於患者安全考慮的談話。

在外科醫生看來,麻醉醫生:

  • 更多考慮正點下班而不是滿足患者需求;
  • 出於不必要的顧慮,而要求取消手術;
  • 不重視手術日程安排需求;
  • 手術翻檯時間不合理延長;
  • 手術期間分心和心不在焉;
  • 未能與手術團隊及時溝通生命體徵重大變化;
  • 在需要使用升壓藥時,未能告知團隊;
  • 對患者-外科醫生的關係缺乏理解;
  • 不願意根據外科醫生對最佳手術技術的考慮,而改變麻醉方式。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此前,有一些專項溝通培訓,試圖幫助麻醉醫生表達自我,在手術室內獲得「話語權」。但2016年,一項研究稱,這麼做的效果並不理想。

該研究發現,影響手術室內溝通的最常見障礙有5個,分別是:對問題的不確定性,團隊中其他成員的刻板印象,團隊熟悉度、默契度,對經驗的尊重,對預期的影響。

「這說明,單靠教育,試圖干預或改變麻醉醫生的表達方式,沒用。我們得另想轍。」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院麻醉學教授K.GageParr認可這一結論:「我經常遇到這類情況。我想取消一臺手術,但外科醫生不同意。有時我倆溝通順暢。但有時,磕磕絆絆,甚至要吵起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麻醉醫生與外科醫生的工作關係。」

美國一醫療保險公司副總裁RichardCahill認為,多數情況下,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只是「點頭交」。由此導致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2013-2018年之間,該公司調查發現,16%的不當醫療行為指控,源於「醫療服務提供者間缺乏交流」。這不僅對患者造成傷害,嚴重的,還讓當事醫生、麻醉醫生被吊銷執照。

「這一情況可能會越來越普遍。」RichardCahill稱,如今,大量美國醫院選擇與麻醉醫生集團簽訂合同,而非直接僱用麻醉醫生。不少麻醉醫生奔波於醫院間或手術室間。他們難有時間或機會,與外科醫生深入交流,建立信任。

那麼,老搭檔的信任度就更強?Cooper教授持否定態度。「有些人合作久了,懂得規避或化解摩擦。但有些,會形成固化的不信任。且合作越久,關係越差。」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該是啥關係?

如今,患者們也在要求話語權,希望更多參與到醫療過程中。《歐洲麻醉學雜誌》在線發表研究稱,壓倒性數據顯示,患者希望麻醉醫生等能當著自己的面,使用手術安全核對表。這能大幅降低患者的焦慮。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若能形成動態的二元領導模式,或是最好的手術室格局。」Cooper教授認為,在任何工作關係中,衝突在所難免。但如果每個醫療從業人員都以患者為中心,相信對方的專業性,從安全、不會傷害患者的角度出發,「那我們至少站在同一個出發點上。」

他認為,或有兩種方法,能讓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真正理解彼此。第一,足夠早地提出疑問,以便有充分時間去解決。比如,術前一天或更早,認真開個「碰頭會」(多學科會診),甚至可以邀請患者參與其中;第二,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併發症和死亡病例討論。

「以團隊形式進行的疑難或不良預後病例討論,在各個機構廣泛開展。它存在一些障礙。比如,各學科的日常工作安排存在差異,需要安排。同時,在本學科之外地方討論關鍵或敏感話題,有時會讓參與者感覺尷尬。這就要求組織者做些環境佈置,讓大家放鬆下來、各抒己見。」Cooper教授說。

在Tkachenko的案例中,幫到他的也正是討論和會診。

他立即諮詢同事,聯繫醫院聘用的另一家麻醉醫生集團負責人,將檢查結果發送給英國一位值得信賴的前輩。大家都認為應該取消手術。

「有時,麻醉醫生要有自信說不。畢竟,外科醫生和患者都需要麻醉醫生。」Cooper教授說。



1.Donavyn Coffey. The Elepha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The Surgeon-Anesthesiologist Relationship. Medscape

2.Perceptions of Operating Room Tension across Professions: Building Generalizable Evidence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cademic Medicine. 80(10):S75-S79, OCTOBER 2005

3.Jeffrey B. Cooper. Critical Role of the Surgeon–Anesthesiologist Relationship for Patient Safety.Anesthesiology 9 2018. doi:10.1097/ALN.0000000000002324

4.L Lingard et al. Form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on the health care team: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of the ‘other’ in the operating room. Medical Education 2002;36:728-734

5.Raemer, Daniel B. Improving Anesthesiologists’ Ability to Speak Up in the Operating Room. Academic Medicine. doi:10.1097/ACM.0000000000001033

6.Wu, Henry H.L. et al. Patient safety and the role of the Helsinki Declaration on Patient Safety in Anaesthesi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doi:10.1097/EJA.0000000000001043


來源丨醫學界

作者丨燕小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