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退休老人的銀行存款低於30萬元正常嗎?有多少人達到標準?

xwaicdd


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到60歲退休時,很多老人都有了一的積蓄,我認為存款超過30萬的應該大有人在,但是低於30萬的也不少,沒有退休金、也沒有存款的農村老人數量更多。

先說一下正常情況下退休的老人。

現在60歲的人,大約是1959年左右出生的,他們工齡大部分都在38年以上,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只要期間工作穩定,工資能夠跟隨國民經濟發展情況同步增長的人,即便是三、四城市,個人存款超過30萬也是很正常的。

從經濟負擔看,他們都享受過單位福利分房,還趕上了房屋升值的最好時期;他們這一代大多是兄弟姐妹四五個,贍養老人都是共同負擔;他們下一代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經濟負擔不大。因此,正常情況下,他們到60歲之前,個人儲蓄應該在50-100萬左右的水平。

再說一下特殊情況下退休的老人。

不可否認的是,肯定有些人到退休時存款不到30萬元,這種很多是特殊情況,我所瞭解的比較困難退休群體包括:1、改革期間下崗的工人,這部分由於下崗後再就業困難,通常很難有積蓄;2、比較特殊的家庭,這種一般家中有特殊困難,開支比較大;3、在中小企業務工的人員,這類企業比較困難,平均工資較低,因此積蓄較少;4、後來轉正的合同制工人,他們最初是臨時工,後來成為合同制,工資待遇偏低。

以上這些群體情況比較特殊,佔比應該少於30%,他們大多工資不高,或者家庭開支比較大,因此退休前存款不多,存款達不到30萬元也是正常現象。

最後說一下不能退休的老人。

我國還有很大一部分群體是不能享受退休待遇的,這部分主要就是沒有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由於他們不能退休,到了60歲以後仍然要依靠勞動養老,或者通過自己的儲蓄來養老。

對他們來說,即便有30萬的存款,也不如能夠退休,每月可以領取養老金有保障。更何況他們絕大部分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因此存款超過30萬的很少,這種因素是由當時城鄉差別造成的,不能歸因個人,最好能夠通盤考慮。

現在來說,城鄉差別已經基本取消了,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可以依靠自己能力就業,就業時儘量選擇能夠繳納社保的工作,實在不行也要自己參加靈活就業社保,避免出現到了60歲不能退休的情況。


互金直通車


如果按這個標準,首先我就“不正常”。(笑)老實交待,我家的銀行存款為25000元。

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成問題,存款低於30萬就不正常?這是哪方大神定的標準?

咱先說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吧,按現在的小麥價格,需要收多少斤才夠這個數?起碼20萬斤吧?按高的畝產千斤算好吧?就算家有2畝田(東部肯定達不到),需要多少年才夠?而且其間不吃不喝、沒有人情世事了?

再拿城市普通老人、像我來說,老兩口都是退休工人,2006年老伴退休時,退休金800元;2008年我退休時,退休金1070元。之後經過十幾連漲,到今年她2950元,我3770元。

既使按今年的標準算,無任何開銷也需4年。而實際上我們三人(包括一直跟我們的小孫子)每月的開銷一直是精打細算,也需要老伴一人的工資。而每年的人情世事、還有很多不確定的開支(如患病治療等)都需要再用我的工資。

也就是說,按今年的工資,一年能存下30000元算是最好的。需要10年時間才行。

實際上,很多開支並不在內。比如兒子結婚,當時雜七雜八一共花了約10萬。有孫子時2萬,都是花光了之前的積蓄,然後再從零開始攢。(笑)

2012年,因兩代人住一起矛盾太多,原住房留給兒子,我們帶小孫子到市裡,買的一套房,借了眾親友共20萬,到去年才還清。所以不可能有銀行存款30萬,這個數字離一般的60歲老人來說還太遙遠。

樓主的問題中是否包涵一個意思,那就是低於這個數的老人就不太正常?其實很正常!

從孩子上幼兒園、小學起,包括上各種輔導班、才藝班甚至還要買鋼琴需要花多少?

上初中、高中甚至要擇校、租房子陪讀及各種臨考鋪導、衝刺班費用又是多少?

上大學每月的生活費、一年的學費又是多少?畢業後找工作、找對象、結婚生孩子又花費多少?

像我們之輩原來父母還在時,還要贍養父母,每年也是不小的開銷。

所以請別埋怨我們沒本事存不下30萬(笑);所以現在多數老人不敢給兒女說到底存了多少錢。別說沒有30萬,既使真的有,還夠虎勢耽耽、日夜盤算的熊孩子們各種理由來“借”的?那可是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啊!


嶧縣西門裡老李


不要用存款來衡量60歲對手老人的成就,因為沒有參考價值,對於60歲的人來說,除了存款之外還有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30萬存款雖然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對大多數60歲的人來說,很多人都達不到這個標準。

30萬的存款不多也不少,如果從全國範圍來看30萬存款算是一筆比較大的存款了。比如下圖是截至2018年我國各省人均存款排名。

從目前我國各省份公佈的存款數據來看,大多數省份的人均成本都不高,人均存款超過10萬塊錢,也就北京跟上海兩個城市,跟存款超過5萬塊錢的也就11個省份,也就是說目前全國有20個省份的人均存款是低於5萬塊錢的。

而且各省所列出的人均成本畢竟是平均數據,很多人實際上是都是被平均的,在現實當中,很多人不僅沒有存款還揹負了一大屁股的債務。

雖然60歲以上的退休的人可能沒有那麼多債務,但是因為他們所生產的年代比較特殊,大多數60歲的歲數的人都養好幾個孩子,而且在他們退休之後,自己的微退休金有可能還拿出來給子女充當購房的首付,所以大多數退休的人其實存款也不是很多,真正有30萬以上存款的退休老人比例我認為不會超過20% 。

對於60歲退休的人來說,即便他們沒有存款,我認為也是很正常的。

現在很多人總喜歡拿存款來衡量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我覺得這種問題是很膚淺的,我們不否認存款對於大家的重要性,存款多大家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但是對於60歲的老人來說,我們不能單純的從存款去衡量他們的成就,一方面是這代人生活的年代比較辛苦,能夠把子女養大成人已經是很了不起一個成就。

比如我有一個親戚,今年已經65歲了,他從參加工作到退休基本上都是在我們小縣城的農業系統裡面工作,一輩子工作幾十年,工資從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再到兩三千塊錢,雖然他這個工資不算高,但是在他們那個年代,相對於其他沒有正式工作的人來說,這個收入還算是比較高的。

但是他有三個子女要撫養,而且三個子女一直都從小學讀到大學,雖然現在上大學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對50後60後的人來說,他們那一代人送一個孩子上大學都很困難,更何況要送三個子女上大學,所以雖然他是在公務員系統裡面的上班,但是一輩子都過得很辛苦,等他把三個子女都供完大學之後,他也基本上也是快退休了,所以他一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存款。但我認為,他仍然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因為他培養出了三個位非常優秀的子女,現在三個子女都事業有成,我估計這也是他一生當中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了。

所以大家不要動不動就問這個年代的人有多少存款,正常那個年代的人有多少存款才算厲害,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自身的條件也不一樣,比如一個人生活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他們所擁有的機會要遠遠高出中西部農村所擁有的機會,如果拿中西部農村60歲老人跟北京上海60歲老人存款相比,那明顯是不合理的。

因此具體60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正常,我認為哪怕沒有存款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貸款教授


  • 60歲老人存款不高的原因

造成現在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60歲老人的退休生活並不像80後、90後的年輕人想象的那麼美好,因為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他們沉重的負擔,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膝下依然有子女需要他們繼續扶持,過高的房價壓垮的不僅僅是年輕夫妻,還有他們各自身後的老人以及家庭!

當然,60歲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月工資收入是極低的,甚至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每月只有幾十元的工資,所以指望他們退休前攢到金額可觀的存款是不現實的。而且,一輩子都在農村的60歲老年人絕大多數是沒有養老金的,即便是城鎮企業退休的老年人養老金也並不是很多,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前些年養老保險交的少。

  • 60歲老人的養老金較少

如上圖所示,從全國範圍來看,養老金髮放最多的是西藏自治區,退休老人的人均養老金是每月4071元;其次是上海,當地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是每月3644元;再往下就是北京、青海、山東等。可以看出,養老金比較多的省份或者自治區有兩個特點:第一,該省份經濟富裕,養老保險交的多,所以退休以後發放的養老金也多;第二,該地域較為偏遠,生活質量普遍較低,國家側重扶持程度較高。

  • 國內人均存款較低

而且,大家知道現在國人的人均存款有多少嗎?答案相信會令很多人大吃一驚。2016年住戶存款餘額為60.65萬億元,人均存款為4.39萬元;2017年住戶存款餘額為65.2萬億元,人均存款為4.69萬元,同比增速為6.8%;在2018年,住戶存款餘額為72.44萬億元、人均存款僅為5.17萬元,增速為10.2%。也就是說,要想達成30萬元銀行存款的標準,至少要比人均存款多6倍,困難程度可想而知,甚至可以斷定絕大多數的60歲老人很難完成!

不過個別省份的老年人還是比較容易達成這個目標的,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一線城市的60歲老人有更大的概率在銀行有超過30萬元的存款。如上圖所示,北京常住人口的人均存款達到了12.89萬元、上海為10.38萬元,存款超過30萬的60歲老人在這兩個城市的佔比應該是很高的!

  • 30萬存款能獲得的利息


若60歲老人真有30萬元存款的話,放在銀行一年能獲得多少利息呢?30萬元已經達到了大額存單的辦理門檻,存3年期大額存單性價比最高,還款方式可以選擇按月付息、到期還本。

目前3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最高為4.2625%,將30萬元放在銀行裡面的話每月可以獲得300000×4.2625%÷12=1065元,還是非常不錯的。再加上每月發放的養老金,90歲老人的日常生活還是極有保障的,生活質量也不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大家覺得呢?


奇葩財經說


講樸素的金融知識,說身邊的理財故事,這裡是鑫財經。

在我看來,60歲退休老人的銀行存款低於30萬元是件很正常的事,放在以前達標的人比較多,而現在恐怕也來越少。

還記得那個段子嗎,一箇中國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天堂相遇,美國老太太說,我辛苦工作一輩子,終於把房貸還清了,中國老太太則說,我辛苦攢了一輩子錢,終於給孩子買房了。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2.44萬億元,如果按13.95億的總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儲蓄存款為51931元,要知道,這個統計是按總人口平均,人從出生到參加工作之前很少有存款,而年輕人生活壓力大,也很難攢下錢,60歲剛退休,工作幾十年應該是存款最多的時候,所以60歲平均存款應該是人均存款的兩三倍,在10-20萬元之間比較正常,低於30萬元比較正常

但是,別忘了,60歲的人,如果有子女,子女應該在30歲左右,可能都有兒孫了,按中國人傳統習俗和現狀,老人花在子孫上的錢比自己的更多,很多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是捨得給孩子買東西。

去年有人提出買房要掏光六個錢包的理論,所謂六個錢包,是指夫妻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積蓄,因為現在房價這麼高,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很難自行承擔房子的首付,至少父母得幫忙湊吧?

這麼一來,60歲,有子孫的,能剩多少存款?又有多少人還有30萬存款?

可憐天下父母心。


鑫財經


朋友們好!

60歲退休老人家庭存款沒有30萬元也很正常。從全國來說,擁有30萬元存款的家庭大概也就是佔全國家庭總數的27.9%,因此60歲老人家庭存款低於30萬也很正常。下面來分析一下。

30萬存款的概念

30萬存款可以說也是一個不少的數字了,全國大概只有27.9%的家庭擁有30萬元的存款。根據人民銀行數據,2018年全國住戶存款總額是72.44萬億元,全國家庭總數是4.3億戶,這樣算下來全國家庭平均存款數額=72.44/4.3=16.85萬元。

也就是說,截止到全國2018年底,全國家庭平均存款數是16.85萬元。一般來說,家庭存款平均數基本上就是家庭存款的中位數,也就是大概存款16.85萬元的家庭佔全國家庭總數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全國擁有16.85萬元存款的家庭大概有2.15億戶。

如果按照比例來推算的話,存款30萬元的家庭總數=2.15*16.85/30=1.2億戶,也就是佔全國家庭總數4.3億戶的27.9%。

也就是說,全國擁有30萬元存款的家庭大概佔到全國家庭總數的27.9%。

擁有30萬元存款的60歲老人家庭數量

從上面推算出來的數據可以看出來,全國擁有30萬元存款的家庭大概佔到全國家庭總數的27.9%。

因此,可以看出來全國擁有30萬元存款的60歲老人家庭肯定也不多的,在60歲老人家庭中,能夠擁有30萬存款的家庭大概不到三分之一。

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如果一個家庭三口人,家庭可支配收入也就是84684元。這樣的收入還要每個月吃穿用度,養育子女。

因此,可以說一年能夠平均省下來3萬元就算是高的了。這就需要10年勤儉節約才能夠存到30萬元。

現在60歲老人家庭的退休金也不算高,而起可能還要為了孩子買房子湊首付款,可能還要幫助兒女們養育孫子輩,這每一塊都是需要花錢的。因此,60歲老人家庭想存下來30萬元存款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因此,60歲老人家庭中,擁有30萬存款的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綜上所述,60歲老人家庭沒有30萬存款也是正常的。60歲老人家庭中,擁有30萬存款的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太正常不過了,在現實生活中,60歲的老人別說30萬的存款,估計許多老人3萬的存款都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就是磚家口中的那“6個錢包”之一!

60歲的老人也就是差不多是50、60年代出生的那一輩人,正好是我們的父輩,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他們一生的軌跡就能知道他們是否會有鉅額存款了:

年輕的時候,在生產隊上工爭公分、換口糧(城裡的就在廠裡上班),存款?聽都沒聽說過!

80年代,結婚生子,有的人走出農村出來經商,可能最後成了最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而絕大多數人受當時思想的限制,一輩子都呆在了農村,也不會有什麼存款!

2005年前後,好不容易供完子女讀書畢業,又要操心買房結婚,而大多數家庭讀書已經消耗了大部分家庭積蓄,現在又要勒緊褲腰帶存錢給子女買房,充當“6個錢包”的角色,至於存款,都給了開發商,哪還有啥存款哦~

現在到了60歲了,按理說已經到了“退休”的 年紀,但是,有多少6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外面打工?還在為子女的房貸、孫子的教育貢獻最後一點餘溫?

興,百姓苦.......


K濤資本


我們先來看看2018年的國民收入情況:

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8380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


城鎮私營單位從業者平均工資有點低,工作不穩定不說,多數還沒有四險一金,即使有養老金也不過一兩千元,就不用討論了,我們重點研究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


一個人年入8.2萬元,配偶最少也能拿五六萬元,應付完家庭消費和房貸,每年存下5萬元不算多。假如23歲參加工作,60歲的時候已經工作了37年,存下185萬或者兩套房產很正常。每個月再有至少四五千元的養老金,哪怕沒有太多存款也不擔心。有這種工作的人到60歲時如果沒有30萬元存款,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投資了多套房產或者其他理財產品,一種就是把錢給了子女。


保守一點來講,僅上述人士就會超過1000萬人。


國內高淨值人群中創業者、炒股人群、炒房客、拆遷戶、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佔了多數。部分會與上述群體重合,如果排除重合部分,存款額度下降至30萬元時,少說能有兩千萬人。


一二線城市中金融、IT行業從業者收入高,60歲退休存款超過30萬很正常。一些中小企業主、個體戶同樣會有不少存款,又會有一兩千萬人。


上面這些人都加起來,有可能接近5000萬人。


2017年,中國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4億人,佔總人口比重17.33%。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今後60週歲老人佔比將持續增加。

之所以不再講別的60歲老人情況,是因為當下房價很高,年輕人買房壓力很大,為了買房就要掏空六個錢包。這麼一來,即使有老人的存款達到了30萬元,為了幫助子女買房也會大幅透支,最終剩下一二十萬元養老救命就不錯了。


由於沒有權威數據,所以這裡我們更多是簡單猜測,60歲以上老人能有30萬存款的人不會超過5000萬,在老人中的佔比不會超過20%,這樣講倒是符合二八理論。


財智成功


今天,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老人60歲以後怎樣才能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不是說我們要存多少錢,也不是我們存多少房,不論是30萬還是50萬,這都不應該作為老年幸福生活的標準。

昨天,和兩個特別好的哥們喝酒。談到了養老問題,我相信題主說問的存款,主要就是為了養老不是嗎?

回顧我們在廊坊的生活,在8年前,我們認識,20多歲的年紀,我們很少考慮10年後的我們,20年後的我們會怎麼樣。之前在公司宿舍一起暢談的場景歷歷在目。原來,我們已經不知不覺過了8年時光。

但是,閱歷會增長的。尤其是當身邊的老人,在逐漸離開的時候,我們這才真正的思考到60歲之後的自己。

有兩個老人,我哥們的丈母孃,年齡大了生病癱在床上,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在幾個孩子家裡輾轉騰挪,搬來搬去,最後走的時候皮包骨,而且也並沒有得到孩子很好的照顧。久病床前無孝子。不要去考驗人性,人性經不起考驗。老人也是有存款的,但是可惜,人老了沒有工作能力,沒有養老金,子女也不能放棄現在的工作,因為放棄工作則意味著沒有收入,家庭就會陷入困境。

還有一個親人,沒有孩子,最後的歸宿,一定是養老院,養老院有5層,不能動的在4層和5層,能動的在1-3層。可惜,他在第5層,每天一遍尿不溼,不管你需不需要,只有一遍,不聽話就打,就揍。

心裡好難受,我在想,萬一以後我們老了,躺在床上的是我們自己,那又會是一個什麼場景?

我們總結了,幸福老年生活的標準:

1,有適量的孩子。老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年輕時候受的苦,根本不叫苦,老時候的苦,才是真苦,有兩個孩子,有一個孝順的,就能多一個選擇。能有一個孩子陪伴說說話,就足夠了。

2,老了一定要有活著才能有的持續不斷的現金流。我說的不是存20萬,30萬。而是以生命為前提的現金流,如果你現在老了,每個月有一萬塊錢養老金在手裡,那麼孩子是不是會供著你。你自己想想看。不要考驗人性,不要。

3,健康。要麼突然暴病身亡,孩子還會念著你的好,沒給他們添負擔,要麼就努力鍛鍊身體,成為孩子們的好的後盾。

其他的一切存款、房產之類的,都只能是一個輔助。以上三點,真的很重要。

不說了,寫完了,心情沉重,但是這是事實,你們覺得呢?


王小雷


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各地收入差異化很大,農村城市經濟發展割裂,農村與城市收入差異化很大。

在小地方尤其是經濟發展落後的小縣城,就是一般企業職工也有很多人沒有30萬存款,別說30萬,10萬都難。

實際上很多小縣城當時根本沒有什麼國有單位、能夠有工作不多,即使有工作工資也很低,不久以後改制就下崗了,自謀生路了,而民營企業不發達,就業難度很大,成為困難群體,能有多少積蓄。

我是偏遠農村出來的,一個村上千人,有三十萬存款寥寥無幾,能有三十萬存款很多已經離開村子,在外安家落戶,留在村子裡有十萬都不少了。農村主要收入就是打零工,種一點經濟作物,一年下來能有多少收入呢。

並把居民想象的很富有,我們人均GDP只有meiguo幾分之一,農村人就是買一塊豬肉吃也需要衡量得失。十萬元在很多人心裡還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少老人就是依靠政府的一百元養老金生活,100元養老金是一種通俗叫法,實際到手要多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