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資不再與職稱掛鉤能實現嗎?教師工資的走向將如何?

琳瓏兒


工資與職稱可能要脫鉤,薪級和績效或將是發展方向!

從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福建省、山東省、甘肅省、河南省、安徽省等等分別在接二連三地實行職稱評聘的新政。例如,連續工作並且繼續在一線工作的年滿25年或者是30年的農村一線教師可以不受崗位比例限制,直接晉級高一級職稱。而教育部某部門領導在今年教師節前夕,宣佈或者說透露了若干工作計劃,包括: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改革教齡津貼標準,增加績效工資總量,改革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比重等等。


從以上內容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來,職稱的作用可能正在被淡化,滿足一定的工作年限就可以直接晉級了,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有些地方主動地鬆動了。同時,績效工資分配上也要減輕職稱的影響,不再讓職稱主宰著績效工資。這些就是苗頭,也是方向。有時候只要有開頭,離最後的結果就不遠了。也就是說,職稱和工資最後或要徹底地脫鉤,將會採取其他的可能更加合理並且必要的薪酬體系來分配教師工資,這似乎不是沒有可能的。

那麼,將來教師的工資報酬將向哪裡發展呢?或許教育部在教師節之前的透露可能已見端倪。


增加績效工資總量

什麼意思?教師工資中的績效工資比重就要增加了,這就是一個發展方向。其實呢,績效工資分配合理了,透明瞭,正是廣大教師希望看到的。績效工資最能夠反映多勞多得和按勞分配,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到時候,教學質量還要愁嗎?或許上級領導早就知道了,所以才這樣安排的。

增加薪級工資份量

其實,薪級工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來的是資歷,即工作年限和貢獻大小。河南省開了個好頭,工作沒滿一年加10元工資,工作了30年,則一個月可以領取300元的相當於教齡津貼或者說是薪級工資。教育部透露了改革教齡津貼的計劃,也是在釋放一種關於增加薪級工資的設想。到那時候,將是全國性的統一調整教齡津貼。實際上這就是告訴我們,工作年限長的,工資報酬就會非常高。

總之,淡化職稱工資,讓職稱與工資脫鉤,增加績效工資和薪級工資,可能就是教師工資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廣大教師的心聲!

所有這些你敢相信嗎?



中小學教育者


雖然目前職稱改革的方向要求逐漸淡化職稱工資上的差異,但實現起來依然很難,從最新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基本工資標準對照表和舊的基本工資對照表相比較(如下圖所示),職稱工資之間的差異並沒有明顯變化,反而有不斷拉大的趨勢,因此廣大教師盼望的同工同酬恐怕一時之間很難實現。

目前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是造成同樣工作量的老師們工資差異巨大的根本原因,同一個學校同樣工作量的老師之間的工資會因職稱不同而相差300-1000以上,再加上績效工資,各種津貼和補助工資也和職稱掛鉤,這就造成更大的差距,年輕的低職稱的教師工資大多3000左右,而高級職稱的教師工資水平卻在6000左右。

但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而是在於,能夠評上中級職稱僅佔全體教師的60%,能評上高級職稱的僅佔全體教師的6%,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老師晉升職稱緩慢,甚至一輩子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拿低工資標準,且還有可能一輩子無法評上高級職稱。

也就是說人們對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意見重大的原因是因為評高級職稱可望而不可及,如果大家都能自然晉升,都能在從教二十年以上評上高級職稱,相信大多數老師不會對因職稱與老師工資掛鉤而有意見,因為自己早晚也能實現。但現實是絕大多數教師晉升職稱很難,這也就造成強烈的不公平感。也極大的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再加上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後,教師的退休工資目前也很低,也極大地降低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使盡力於教育的人才納入越來越少,特別是鄉村教育越來越落後。職稱晉升難和職稱與工資掛鉤是影響教育發展的極重要原因。

但為什麼很難實現教師工資與職稱不再掛鉤呢?

一、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有限,如果實現同工同酬,那麼教師的整體工資就要上漲,這會加重地方財政經濟負擔。

目前教師職稱二級職稱套專技十二級,一級職稱套專技十級,高級職稱套專技七級。處於事業單位專技技術人員工資標準的最低級,且佔教師總數的40%左右的教師只是專技十二級工資,60%左右專技十級工資,6%左右的高級職稱拿專技七級工資。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老師只能拿到最低級的基本工資,而6%的高級教師專技七級工資只是鳳毛麟角,對普通教師而言,想實現它越來越成為奢望。但這種工資結構卻極大的降低了當地財政支出。因此,要解除工資與職稱掛鉤首先要地方經濟發展支撐才行。

二、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有利於教師行業的管理。極大的保障了相關人員的利益。

目前職稱晉升從初級評定到各項證書、論文再終極到評定的過程,早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趨動鏈條,這一利益鏈讓權錢交易進行的越來越順暢,極大的保證了某些有權有勢有後臺的人的利益。想打破這一格局談何容易?

總之,要想實現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必須實現教師的國家財政,而非地方財政,到那時,全國老師不分鄉村和城市全部領國家統一核定的同一標準的工資,而這個方法,實現起來太難,很難達成。


指尖教育帝國


在2017年年底時,網上有一則新聞,說的是“教師工資不再和職稱掛鉤,2020年起陸續取消”。這則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過後來有媒體出來闢謠說,教師工資等級改革主要是針對大學教師。

教師職稱所代表的不僅是榮譽,而且是切實的利益。職稱的高低,決定著工資的高低,甚至也決定著老師在學校的地位和權利。

同樣學歷,同樣的工作量,有職稱和沒職稱,初級職稱和高級職稱,工資卻有巨大的差別。在有的地區,有職稱的老師工資是沒有職稱老師工資的兩倍甚至是三倍。

我國實施教師職稱評定政策已近將近30個年頭,這一制度確實調動了老師工作的積極性,職稱激勵著老師讓老師不斷的提升教學質量,努力成為優秀教師。

和其他制度一樣,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少問題。

目前,職稱評定存在的問題

第一,兼顧了效率,且忽視了公平。

激勵不僅能夠產生正向的作用,有些時候還能會產生負向的作用。

職稱評定本身是為了激勵老師,讓老師不斷的精進自己的教學質量,更好的專注於教學事業,但是在多數學校之中,老師的職稱越高,教學任務反而越少,甚至在有的學校高級職稱的老師都在從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

地位應該和責任是相匹配的,那些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在學校一般都有較高的地位,但是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把職稱評定當做一個目標,當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就對日常的教學工作失去了動力。

這就造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在很多學校之中,有職稱的教師在學校的教學任務量安排上有更大的話語權,這些教師本應該把自己的教學經驗能力充分的用於到學校的教學工作上,反而這些老師的工作量比較少,而那些年輕的老師,或者沒有職稱的老師,因為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反而教學量比較重。

拿著較低的工資,教學任務反而比較重,拿著較高的工資,教學任務反而比較少。這種倒掛的現象,引起了很多教師的不滿。

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說,那些評上職稱的老師,不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嗎?如果一個老師真正比較優秀,難道還怕評定不上職稱嗎?

這樣說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是要知道的是教師隊伍目前的存量已經非常大了,並且教師的職稱評定是有名額限制的,並不是說老師什麼時候想評職稱就有名額的。

比如,之前有新聞報道,武漢鋼城的張老師,多次被評為優秀的班主任,並且他所管理的班級也多次獲得了優秀班集體,但是卻在職稱評選當中多次失利,職稱很長時間就沒有變化過,擔任班主任也沒有得到任何的補貼。

最後,這名張老師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了自殺。

第二,職稱評定,“人為”干預的因素太多。

如果所有的職稱評定都是公開透明的,什麼樣的能力都對應什麼的職稱,誰有能力職稱評定時誰優先,相信大部分的老師對於職稱評定也沒有太多的意見,對於自己的工資低也沒有太多的怨言。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職稱評定的設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老師的職稱評定是自上而下分配名額,然後學校進行層級上報申請。老師所在的學校,對於老師的職稱評定有很大的決定權。

正如有的老師抱怨的,現在老師評個職稱,僅有教學業績、榮譽證書之類還是不夠的,有些時候還要拼人脈關係。

龐大的基層教師隊伍和有限的評定名額之間的不匹配,造成了教師職稱評定之中很多奇怪的現象。

比如,之前在教師職稱評定中要求老師發相應數量的論文,一箇中小學老師發論文,難道有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嗎?答案是當然不是。之所以會設置這樣的門檻,主要就是為了緩解老師之間的過度激烈競爭。

雖然,教師職稱評定之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規定被取消了,但是並不是說教師評定之中一些隱形的門檻不存在了。

只要是在學校呆過或者是參加過職稱評定的人,就明顯覺得教師職稱評定除了競爭比較激烈之外,還有一些隱性的門檻存在,甚至有些獨斷的現象存在,並且這種現象不在少數。

因此,很多人在呼籲取消教師職稱評定,但是從短期來看,教師職稱評定不大可能被取消。

取消教師職稱評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其實,很多人看到了教師職稱評定有激勵老師的作用,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教師的職稱評定,也為教育管理部門對於老師這種人資源在不同地區進行分配,提供了低成本的調節手段。

如果取消了職稱評定,嚴格的按照績效工資來進行考核,那麼很多私立院校的競爭力將顯著的增強,而財政壓力比較大的地區的公立中小學競爭力將明顯的減弱。

更何況,目前我國的教育分佈城鄉的二元結構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取消了職稱評定,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優先選擇農村地區的學校,以及偏遠地區的學校。

教育不僅要考慮到效率,有些時候還要兼顧到公平,畢竟每個人都有受教育權。如果教育管理部門不能有效的對教師資源進行分配,這顯然不是教育管理部門所希望看到的。

至少在未來的5到10年之內,不同地區的教學質量之間的差距不可能縮小,所以,老師的工資也不可能完全和職稱評定相脫鉤。

更有可能的是,對於教師的職稱評定條件,以及評定以後的教師管理會做出詳細的規定;另外,對於教師的職稱評定可能會引入教師之間的民主評定和學校評定相結合的模式。

並且在職稱評定的過程之中,會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者是落後的偏遠農村地區進行大幅度的傾斜。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教師的工資不再與職稱掛鉤,應該是很多老師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想要實現這個想法,應該算是天方夜譚,至少短期內肯定是沒有可能的!

我國目前大部分的學校都是公立學校,屬於國家的事業單位。而廣大在編在崗的教師作為擁有事業編制的人員,每個月的工資收入都是由國家保障的,算是一個鐵飯碗。正常教師都是安排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工資主要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構成。

這四項工資中,多多少少都是和教師的崗位級別有關係的,而崗位級別主要是由職稱等級來決定的,所以說,教師的工資是直接和職稱掛鉤的。

但是,目前因為職稱職數內高級和中級比例低,職稱評聘過程存在一些重論文輕能力,甚至一些不公平的操作,導致不少的教師對於職稱制度都存在不滿。

但是,想要取消職稱制度目前看來也是不現實的。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優勢和問題,職稱總體上還是符合當前專業技術人員的發展要求的,不可否認職稱存在的問題,但是發現了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目前,全盤推翻職稱制度並不合適,而國家也在不斷努力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取消了職稱外語和職稱計算機考試就是其中一方面,一些地方也在努力推行職稱“能上能下”的機制,希望未來類似與公務員職級並行的方式也能在職稱中實行。

同時,對於教師的教齡工資,國家也有改革的意向。以前的教齡工資是從1985年開始實行,工作滿5年不滿10年者,每月發3元;滿10年不滿15年者,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者,每月7元;滿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這樣的標準對於目前的工資水平來說已經太低了,河南省已經進行了改革,每滿一年教齡就有10元。並且,國家已經明確要求各地要落實教師法中,要求教師工資不得低於公務員的規定,所以教師的工資收入總體趨勢是在不斷增加的。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我是一個教師,我認為教師工資不與職稱工資掛鉤,目前是不能實現的。

同時,教師工資的走向應該是越來越高。理由如下:

1、職稱,作為評價考核教師的一個體系,是目前階段,還沒有更好的東西來取代得了的。也許若干年後會有,但目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2、職稱雖然有很多弊端,但是他也有很多好處。能夠區分出老師的德能勤績。可以激勵老師的工作熱情和幹勁。通過職稱評定,可以促進老師的上進心。目前階段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取代它。

3、目前教師的工資走向應該是會越來越高。國家規定,教師工資不能低於公務員的工資。這是政策的導向。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4、還有教師的工齡工資,提高的呼聲很高。有的省份已經增加了教師的工齡工資。相信在不久的以後,絕大部分的省份都會相應的增加工齡工資,增加了的工齡工資,會成為工資的一大組成部分。會相應的提高我們工資的總量。

5、還有農村工作的教師,他們有艱苦地區的補貼。這一部分的補貼也會成為工資的增量。

所以我們說教師的工資,以後是會越來越高的。

我是職校方老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歡迎大家留言轉發,評論和關注。


農林專業老師


我是一名教師,個人認為“教師工資不再與職稱掛鉤”,短期內難以實現。教師工資預計有3大走向,大家靜靜地期待吧!


作為一名教師,你問我如今最糾結的一件事是什麼?我想許多人和我一樣都會毫不遲疑的給你一個答案“職稱”!教師職稱已經成為教師內心深處說不出的痛,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更是痛上加痛。1986年實施至今的職稱制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要取消,只能是不斷深化改革。短期內沒有可以取代的新制度應運而生,職稱不再與工資掛鉤就無法實現。

每到職稱季,教師苦惱,徘徊,困惑……職稱!究竟什麼時候,你讓廣大教師才能得到解脫呢?作為一名教師,其實不在於有多麼高的工資收入,只要能養家餬口,並且公平公正就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職稱與工資掛鉤,導致教師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就目前而言,高一級職稱比低一級職稱每月實際工資收入多出1000元,何況職稱評定還有諸多“貓膩”。長此以往,你讓廣大教師情何以堪呢?毋容置疑,職稱無法短時期內取消,職稱不再與工資掛鉤也無法在近期內兌現,未來教師工資有3大“走向”,你想知道嗎?

走向之一:“不低於”要求有待於實現

“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這是法律規定和要求,25年前的《教師法》和近期的27條“教育新政”對此都有明確要求。國家最高教育新政部門已經明確表態,在短期內一定解決多年困擾教師的工資問題。我們地區政府已經鄭重承諾,“年底前落實教師待遇,力爭達到法律要求”。現如今,我們教師實際工資收入與同齡,同級別公務員相差4000元,主要差距在各種各樣的津貼和獎勵性績效。我們區域正在測算,預計籌措資金1.3億,我們只能期待著,盼望著……渴望夢想成真的那一刻早日到來。


走向之二:“教齡津貼“渴望得到提升

教齡津貼這個教師最早的福利待遇,迄今為止已經完全成為了“雞肋”。追溯往昔,1985年,為了鼓勵教師長期從教,實施了教齡津貼制度。那個時候,教師的工資不到100元,教齡滿5年發放3元津貼,滿20年可以領到10元錢,對於教師而言,這是一筆豐厚的收入。轉眼之間,34年過去了,教齡津貼仍然10元封頂,廣大教師真的無語又無奈啊!

近日,某省出臺“意見”,明確提出:“從7月1日起,中小學(中職學校)教師教齡津貼在落實國家規定標準基礎上,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齡增加10元的標準累計計算核定”。這無疑是廣大教師的福音,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從教30年,教齡津貼能達到310元。其它地區假如都能達到這樣程度,這個多年被遺忘的“雞肋”,就要重新煥發生機了。好友!不知你們地區是否有相關政策出臺呢?


走向之三:“鄉村教師”補貼馬上落地

我是一名普通中學的高級教師,生活在東北省會城市,每月打卡工資5000多元。面對這樣的收入,已經捉襟見肘了,可是我們“一對一”幫扶的鄉村教師待遇更低。同樣高級職稱的教師比城市少了1500多元。近日,各地紛紛出臺政策,著力提升鄉村教師補貼。某省“意見”提出:“增加鄉村補助,省級貧困縣鄉鎮、村、教學點每月分別增補200元、400元、600元”。

對於鄉村教師而言,本身工作環境就很艱苦,工資收入又不高,適當增加一些補貼,一方面吸引中青年優秀教師,另一方面可以留住人才。對於鄉村教師來說,幾百元的補貼即可以溫暖人心,又可以緩解偏低的工資收入。2019年教師工資3大走向,這是教師地位和待遇提升的一個重要信號,但願各地都能引起高度重視,真正讓好的政策和好的舉措早早落地生根發芽。


俺油菜


87年開始評職稱目的是提高教師的積極性,職稱還是個人學歷,能力,表現,貢獻的代表。當時條件比較高,初中,小學具沒有高級的,到90年代後期,由於改革開放,能投機鑽營的老師,學歷高的老師紛紛進城,提議初中也應有高級,初中高學歷也不少,工作也辛苦,所以城市初中有極少數的高級名額了。因當時農村初中夲科畢業的很少,幾乎沒有,還有相當數量的民辦,學歷更低。後來國家為提高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指標增多,與工資掛鉤,沒資格的(條件不夠的)造假的都提意見,提出同在課堂上,上一樣的課職稱不同待遇不同,為什麼?大學教授一學期上幾節課?同樣的一節課為什麼有的同學愛聽有的人講學生不愛聽,要承認差距,能力。9o年代陝西高級的評職稱條件:

本科學歷,教令15年以上,中一任職5年以上,懂一門外語,夲專業論文兩篇發表在省級報刋上。專科畢業教令25年以上其他條件相同。都必須當過班主任5年以上,擔任過畢業班教學(高三)。現在喊你幾十年沒評上高級的老師,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老師覺得如何呢?


hls12188285933


編者按:教師工資組成項目有許多項目,每一項少十幾塊,多則上千塊。除此之外,教師工資還要跟職稱掛鉤,教師工資待遇就很難跟得上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只從教師工資和職稱掛鉤後,教師的平均收入就普遍低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



一,教師職業內部收入差距十分巨大

眾所周知,教師工資待遇和職稱掛鉤後,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和初級職稱的教師的工資待遇收入差距十分巨大,高級職稱的教師和初級職稱的教師每個月收入在一千多以上。而且,每次調工資都是按照職稱級別來調資的,造成沒有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和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的平均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所以,雖然在一個學校內做同樣的工作,卻同工不同酬,很多教師因此而心理不平衡,職業倦怠越來越嚴重。

二,職稱想法是好,卻不符合實際

職稱是我國獨有的人才管理制度。教師職稱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自從職稱出現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任何一項好的制度都有可能過時的時候,職稱制度也是如此。很多人說,不是職稱不好,是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該得高級職稱的人不得,不該得的卻得了。

比如說,老實認真上課的一線教師很難評上,那些整天用錢買論文,去參加表演課,還有其他熱衷於做課題等等亂七八糟的人,還有一些不上課的學校領導卻獲得了高級職稱,導致教師們人心渙散,再加上工資不高,地位低下,生活都沒了盼頭,教育情懷也就談不上了。

三,教師工資不和職稱掛鉤不可能實現

教師工資和職稱掛鉤的制度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期間也經歷過多次修訂。但是,每一次修訂都是沒起到多大的作用。最近的一次修訂也只是取消了電腦和英語這兩樣評職稱需要的條件,其他的並沒有多少變化。雖然說不再以論文為主要評選條件,但是又多加了難度更大的課題材料。很多教師沒有申請得課題,也就沒有了評職稱的機會,他們就更消極了。但是,即便職稱和工資掛鉤不合理,也沒能改變,畢竟職稱制度歷史悠久,還有一幫靠職稱吃飯的人養,要是取消了職稱,這些人怎麼安排呢?

據我觀察,今後教師工資還是和職稱掛鉤,而且職稱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改革,工資待遇提高的也不是很快。而且,今後評職稱也只能會越來越嚴格,材料越來越多,形式主義也會越來越嚴重。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也會越來越嚴峻,很多優秀學子還是不會加入教師隊伍,很多地方也就缺很多教師。


孖無悔觀教育


這麼看:

一是先要明確教師工資的激勵機制,工資中必須有一部分不可能平均分配,也就是說,教師工資不可能吃大鍋飯!大鍋飯,只能養懶人,饞人,消耗老師們的工作熱情,降低戰鬥力……

二是職稱工資的初衷就是拉開分配檔次,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形成競爭激勵機制……剛開始評職稱時,也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教育教學質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取得了較高的成績……

三是隨著時代發展,職稱名額限制,評職稱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老的退不下來,新人評不上,積壓嚴重,致使不少中老年教師晉級分數已經封頂……所以大家無望之時,對職稱大加討伐……都想吃大鍋飯……不患寡而患不均……豈不知,真要是大鍋飯捲土重來,你才是教育的真正沒了鬥志……混日子就行唄!躺著就來錢……

四是各方面考慮,職稱工資只能改進,不可能取消……目前已經有了改進的方法:1.增加了教齡工資,減少了因職稱而拉大的工資差距;2.部分省市已經實行農村教師工作30年,自然晉升高級職稱,只要符合高級職稱晉升條件即可……3.不少地方加大財政投入,增加高級教師名額……相信隨著政策的改進,會有更多優秀中老年教師解決高級職稱問題……很有盼頭……

五是打鐵要靠自身硬,教師晉升高級職稱,不是白給,教師需要有真本事,教學水平高,成績優……社會滿意度高,家長贊成,學生喜歡……

六是教師一味抱怨職稱一點用處也沒有,還是對照評比標準,用硬實力達到高級職稱要求,只要來名額,非你莫屬……這才是硬道理,一味期盼取消職稱工資只能徒增煩惱……

七是工資走向還是工資漲幅加快,體現職稱價值,加大教齡權重……都有希望……

總之,老師們還是專心致志,聚精會神,研究教育教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成為無人替代的優秀教師,才是正途……不只是高級職稱,還要追求特級教師,勞動模範,正高級教師……奮鬥路上不停歇……


追求有趣


我個人覺得應該不可能,應該職稱是體現教師專業性的。

那麼為什麼教師一直強調工資和職稱相沖突的原因在哪些方面呢?

一:職稱工資佔有的比重太大

同樣工作年齡的兩個人,如果職稱一個是高級一個是一級,那麼如果不實行定崗定級,就得按照高級教師是七級工資,一級教師就是十級工資,兩者相差可能五六百甚至更多,這樣的差距是同樣歲數不能接受的。

職稱是所有工資的起點。

二:上職稱難度太大

為什麼上職稱難度大?

1、現在的職稱是人家給的指標:按照全校在校教師的人數劃比例,要麼名額多要麼名額少;

2、明年各地區給的名額有限,必須刷掉一部分人。一般為20%,那麼這些人一般為:沒有關心的人。

3、要求太高:要麼要求論文達多少、要麼要求其他的。論文是你想發表就發表的?要麼是真材實料、要麼就得買資料


那麼最終教師工資和職稱會不會斷掉聯繫呢?答案是不會的,我們只能期待職稱的評審條件放寬,不在過多的限制名額,要麼就像其他職業參加考試(一級建造師),我考上了就是一級教師、高級教師。


作為90後教師,我認為放寬條件,讓更多符合條件、擁有進取心的教師獲得更大的進步才是職稱的意義所在。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我是90後地理老師,我在美麗的黃海之濱,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