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欠父母一句“對不起”

導讀: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似乎從來都不是對等的:一方有恃無恐地囂張,一方兢兢戰戰地守護。

不用總跟父母爭個高低對錯,你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把一生都輸給了你。

別等到終於理解父母無私時,卻發現已經離父母越來越遠。

不要當你想說一聲抱歉,卻再也觸不到父母的臉。

“煩死了!我都說了不吃!你拿走!”

去朋友家做客,他手捧一碗冒著熱氣的肉湯,敲著孩子臥室的門,孩子卻在屋裡衝他大喊。

“你晚上都沒吃呢,吃點東西再寫吧,就耽誤你一會會……”

孩子一直沒有開門,朋友有些不知所措。見我在看他,不好意思地衝我笑了笑:“考試考砸了我罵了他幾句,跟我賭氣不吃晚飯,熱了湯也不喝。生氣歸生氣,怎麼能餓著自己呢……”

眼前的畫面,幾乎是如今孩子跟家長最典型的相處模式了。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似乎從來都不是對等的:一方有恃無恐地囂張,一方兢兢戰戰地守護。

有時候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對陌生人會有好脾氣,對自己的父母卻沒有半點耐心。

他們在電話裡叮囑你不要熬夜,你敷衍幾句“好了我知道了”;他們因為不懂手機電腦,一次又一次的問你怎麼操作,你卻表現得很不耐煩;他們發各種養生文章給你,你只覺得愚昧,在群裡懟他們無知,只想屏蔽。

反正大聲嚷嚷,匆匆敷衍他們的時候心裡知道:無論自己怎麼鬧,他們都不會離開我。

“我再也不管你了”是多少父母面對孩子的頂嘴,最愛拋下的狠話,也最說不膩的慌言。

等你上大學了,我就不管著你了!

等你有工作了,我就沒有顧慮了!

等你結婚了,我就自己瀟灑去了!

等你有孩子了,我就頤養天年去了!

……


每一次抱怨,都被又一次不辭辛勞拋在了腦後。

孩子總是非常認真地與父母置氣,做爸媽的卻永遠在口是心非地與孩子吵架。再生氣,怕孩子餓著,飯一頓不落地在做。雨再大,怕孩子淋著,自己拎把傘就去校門口等。

年少不懂事的時候,心裡動著“不管更好”的小心思,總想證明沒他們照舊過得好。如今當我為人母,才明白愛孩子,便覺得他處處都需要關心,明知道他能搞定,卻忍不住想代勞。

在父母心裡,你怎麼都不算長大。

一個朋友曾這樣和我說:我經常沒忍住就對爸媽吼兩句,我再怎麼罵他們都不會不理我,反倒勸我別發火傷身體。就好像無論我怎麼置氣,他們都會永遠原諒我。

她的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只要父母在,他們永遠都會原諒你。

可是,父母並不會永遠都在。

在這個世界上,原諒你最多次,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愛人,而是你的父母。只是,沒有一種愛是理所應當,也沒有一種愛會永遠陪在身旁。

有個讀者朋友分享過她的故事:

父親有一年暑假從農村老家來探望她和外孫,一個月裡父親每天下午都出門,原以為是散步,後來發現父親竟在撿附近街道的廢品拿去賣錢。

她心裡很不是滋味,衝到父親面前發了一大通火。父親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一直埋著頭一邊嘟囔反正自己也沒事做。

在語無倫次之下,她說了一句“大夏天的你中暑了怎麼辦?我們還得請假照顧你,那不是沒幫到忙,還給我們找事做嗎!”

父親抬起頭,慌張地向她保證再也不撿了。

父親回老家之後,她收拾著父親的床鋪,在枕頭下發現用紙巾包裹得整整齊齊的一疊零錢,數了一下竟有四百塊多塊。後來母親告訴她,父親回去常跟她吹噓,自己老了老了還能為女兒賺點零花錢,這趟路沒有白跑。

“爸爸去世七年了,可無論過多久,只要想起那天爸爸頹然坐在椅子上,那樣哀傷空洞的眼神,我就無法原諒自己。後來我常常經過那條街道,每一次都忍不住流下眼淚……”

史鐵生曾在書裡寫過自己和媽媽的故事。他在生病之後,一度因為情緒低落髮脾氣,明知道會傷害媽媽,但還是任性照做。

直到媽媽離開之後,後悔的他這樣寫道:

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

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爸媽總是老得太快,而我們又總明白得太遲。

當你習慣把溫柔禮貌都展示給外人,把橫眉冷對留給父母。可曾想,在父母的世界,就算他們再弱小,再不起眼。為了保護你,也會以一個父親或母親的名義,去與生活針鋒相對。

父母在,縱你受盡生活的委屈,一轉身,就能撲進爸媽柔軟的懷抱;父母去,縱使你享盡世界繁華,心裡也只剩下遺憾。

斯琴高娃老師《朗讀者》裡過這樣一段話:

有多少孩子欠父母一句“對不起”


沒有人會整天去想生離死別的煽情故事。或許你以為還在與父母相伴,可以坦然地索取,放肆地怠慢,遲一些去理解也沒什麼關係。

你也會想著要努力學習和工作,努力掙錢,以為只有出人頭地才能給父母幸福。但是,等你真正長大,你會發現:其實父母想要的幸福,只是你的關心和陪伴而已。

這世界上有些分離,從你開始成長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你無法拖延時間的步伐,但你可以從現在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不用總跟父母爭個高低對錯,你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把一生都輸給了你。

別等到終於理解父母無私時,卻發現已經離父母越來越遠。

不要當你想說一聲抱歉,卻再也觸不到父母的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