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高原幸福答卷——甘南臨潭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交出高原幸福答卷

——臨潭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錦濤 通訊員 李文祥

2020年2月28日,省政府發文正式批准臨潭縣退出貧困縣。

2013年底,臨潭縣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25萬戶4.99萬人,貧困發生率為37.6%;2019年底,剩餘貧困人口272戶958人,貧困發生率降為0.72%,7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這是一份高原的幸福答卷。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演繹著臨潭縣從貧困到脫貧的華麗蝶變,凝結著各級幫扶幹部和廣大群眾傾力投入、奮力拼搏的辛勤汗水。

聚焦產業培育 增收渠道再拓寬

落日餘暉下,新城鎮東南溝村的許月巧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來到統一乘車點等候接送員工的客車回家。

這是她在甘南中海油扶貧車間工作的第二個年頭。

“以前夢想著家鄉有個服裝廠,可以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家人。”“現在願望實現了,每天還有車接送。只要按時上班,一年收入至少3萬元。”提及過往,許月巧打開了話匣子。

夢想實現,許月巧在家就成了按時上下班的工人,心裡的喜悅可想而知。

臨潭縣始終堅持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同時,立足資源優勢,發展旅遊扶貧,也成了臨潭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的一個新亮點。

“以前住在山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靠種地維生,勉強餬口,生活沒個盼頭。”40歲的廟花山村村民馮金秀,想起以前的生活條件,皺起了眉頭。

2013年,臨潭縣八角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使得馮金秀一家的日子變了樣,發展思路也在搬遷後活了起來。

“現在好太多了,我們這成景區了,我的家成了民宿,由專業公司統一打理,旺季的時候房子每天住得滿滿的。”說起現在的日子,馮金秀高興得合不攏嘴。

民居變民宿,使得廟花山村易地搬遷點的17戶群眾腰包鼓了起來,脫貧致富後的喜悅洋溢在人們的臉上。

臨潭縣立足資源稟賦,把大力發展農家樂、培育特色旅遊商品等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發展遊船、漂流、飯店、馬隊等涉旅企業50多家,培育農家樂530多戶、旅遊從業人員4500多人,帶動1200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

聚焦基礎設施 脫貧質量再提升

走進臨潭縣羊沙鎮新莊村小嶺社易地扶貧搬遷點,道路乾淨整潔,村莊錯落有致。村內文化廣場、健身娛樂設施等一應俱全。

以前,村民李忠一家住在小嶺社老山溝裡,農牧業基礎設施落後,出行、就醫、上學非常不便,收入很少。

“黨的政策真是好,把我們從山溝裡搬了出來,現在各方面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孩子們上學近了,日子好得很。”年過半百的李忠激動地說道。

村裡的韓會民是位老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搬到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備的新家後,韓會民把心思都用到了土地上。通過種植,去年家裡就增收了2萬多元。

“搬到這裡後,我們家就摸索著種藥材,現如今,種植藥材公家還有補助嘞。”說到這裡,韓會民的心中滿是喜悅。

現如今,小嶺社71戶搬遷戶已全部完成房屋建設,全部入住。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小嶺社群眾終於實現了“安居樂業夢”,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小嶺社易地搬遷點只是臨潭縣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始終堅持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為目標,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農村飲水安全堅持“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住房安全堅持“應改盡改”,農村公路建設暢通各村組“毛細血管”……

聚焦民生福祉 短板弱項再補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流順鎮上寨村俞存德老人是五保戶,前些年女兒遇車禍不幸去世,老人與孫子相依為命。

由於老人撫養孩子能力有限,老人也有意願去養老院生活,幫扶幹部積極幫助其聯繫養老院。然而,當養老院準備接收的時候,老人卻突然患病,縣級定點醫院無法治療。臨潭縣民政局和流順鎮政府及時為老人協調了特殊救助資金,派幹部前去蘭州陪伴治療,一去就是近10天。

“政策好得很,看病不用花錢,幫扶幹部和老師心地善良,幫我照看孩子,這可解決了我的大事。”俞存德老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一樁小事,濃縮著臨潭縣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踐。

近年來,臨潭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聚焦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民生事業,積極籌措資金,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弱項。2014年至今,落實各類補助資金3.74億元,受益貧困學生6.28萬人次,勸返入學459名適齡兒童。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報銷累計達6616人次3216萬元,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全面小康才是目標,臨潭縣正在繼續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確保已脫貧的持續鞏固提升不返貧、未脫貧的如期穩定脫貧,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