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一辈子的农民,更应该出去旅游,看看世界,是不是?

凡人农夫


是又如何! 关键是农民的收入经济无法支撑着

你想想一年起早贪黑的,风吹日晒的拼命干,一年到头了钱包其实没有几个钱。

因为受到工种的原因,不可能有很高的收入,现在大部分农民手里,一块钱要掰成几块钱来话,这个时候说去旅游的话,是一种奢侈。

现在大部分的农民都看自己的子女,子女在外面工作工资高了。有钱了,会带着他们去出去旅游,目前这种现象农村很多。 如果女子在外面挣钱不多的。旅游就是一种希望。

没有应该不应该的。谁都想让自己生活过的好。出去旅游旅游,吃点好。我们都是人

只是扮演的身份不一样! 欲望和奢望其实都差不多


红人先生


旅游不旅游主要看个人心态,不在于城市人,农村人,也不在于受过苦或没受过苦!只要个人愿意,完全可以去看看。

我今年59了,从来没旅过游,并不是拿不出几百块钱,手头紧可以近游,宽余的可以远游,只是因为我不爱好。

受苦一辈子的去看世界,受苦半辈子,赶上了好社会的也可去看看。但到底应不应该,不是谁提议或倡议的事,就看个人的喜好而定。

旅游本是一种闲情,有心者是一种享受,无心者可能就感觉很痛苦。城里人想看看大山,但生活在大山里的人确苦不堪言:农村人想看看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丛林,确正忙于休闲农业建设。

所以旅游不需要理由,也不是城市人的专利,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




鞠维坤1


现在农民大多数还没有貝备出去旅游的条件,他们首先得解决自己一家的吃穿住医行。一户一年的日用开支就得一万元,别说有病,可农民要不外出打工,单靠务农收入根本解决不了一年的开支,所以农民一定先解决生活开支。再有农民一般有个小病都扛着,不到医院检查身体。我村就有一个7o岁男人,平时从来到不去医院,前一个月一天觉得脑子突然发晕,受不了,一会就说话不清楚了,家人发现后打120马上送区医院,一看血压190多,一下子住了半个月院,花了4万元。这就是农民小病扛着,怕花钱,结果耽误了身体,又多花钱。如果农民有钱,谁不想保养自己的身体?所以农民先解决生活,等条件具备再出去旅游吧,总有一天农民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天石园


不得不说,个体农民还真是一个又苦又累又低收入的苦逼职业!虽然有人给他们洗脑,赋予他们很高的虚名,比如:国家的主人,比如没有农民种粮食你吃什么?问题在于,主人干又苦又累又低收入的活,过着悲惨的生活,仆人却大鱼大肉,最终的结论:谁是主人谁是仆人?下面回应一下题主的问题吧!

第一,农民应该何去何从?

我也是农民家庭出身,我妈那一代还是农民,后来进城打工后生下了我,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于是举家搬到城镇,也加入了城镇户口,算是过上了相对好点的生活!可有多少人能像我家一样幸运呢?那农民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父辈那一代是很难改变的了,寄希望于年轻这一代吧,希望年轻人能好好学习,考出城市,将来能在城市里置业安家!并攒足够的钱,带年老的父母到处看看!

第二,个体农业要让位于集约化农业!

个体农业只能保持不饿死,想依靠个体农业走上小康,甚至发家致富,基本不可能!当然了,在农村人口过剩的情况下,也没有条件发展集约化农业!不过,现在年轻一代不是迁出农村了吗?而年老的一代终将逝去,农村的地会大量抛荒,个体农业会走向消亡,这时就可以发展以高科技和规模大为特征的集约化农业!这种农业才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充分的利用农村耕地的优势!


明17890714


很荣幸又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我自己是国家高级导游,从事一线旅游工作10年了,在我工作期间,也接待过不少农民兄弟,我非常赞同苦了一辈子的农民,应该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前提是,有闲,有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5年前,一首“我想去桂林”唱遍大江南北。我想去桂林呀,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朗朗上口的一首歌,通俗易懂的展示了旅游的2个重要因素,要有钱,有闲,而现在大部分的人退休以后都是有钱,有闲,但是旅游也是一个体力活,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现在只要大家有钱,有闲,有身体都可以出来旅游。

旅行的意义就是到新的地方碰见新的人,新的事物,让自己在原来的地方慢慢变得狭隘的心宽阔起来,装下更多的美好。我曾经带过农民朋友参观过泰国正大集团(养猪场),他们不光是旅游看风景,还能交流不同的养殖经验,对他们来说,不仅仅看山看水看风景,还有技能上的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不过出门旅游也要注意尊重当地的习俗,毕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许有的习惯在自己本村是习以为常,很自然顺手的,但是到了外面,还是需要注意。比如我曾经带过客人,他们村习惯就“唱山歌”沟通,说话嗓门大,但是台湾地区的习惯就是小声说话,一开始,他们也不习惯,后来也是“入乡随俗”小声讲话了,这就加大了导游的工作难度,要帮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新的体验,如果不出来旅游,也许一辈子也不知道,原来阿里山不是孤零零的一座山。

有时间多陪陪家人,陪陪父母,出来走走看看,让操劳一辈子的他们,也好好享享福。



如果喜欢我的答案,记得点赞、关注哦!


大燕导游最可爱


我们西北农村的农民,年纪轻一点的还可能出去过,不过大多数也只是限于出去打工,有没有钱和精力到各个城市旅游景点去看看呢?那就不得而知了。我爸爸是乡村教师,已经倒在了讲台上,除了有几次带他出去玩过,更多的旅游计划再也实现不了了!

我妈妈是劳累了一辈子的农民,自从我上了大学我们家就不种地了,但是我妈妈闲不住,就跟着我表姐他们的修路工程对当厨师,近几年我和弟弟条件好一点了,才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看看,放在以前他们是舍不得出去的。

但是,我就说说我们村上的农民吧!二十过一点的不是出去上学了,就是到沿海或者新建打工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一点,可能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能出去玩玩,再说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再说说三四十岁的,我们村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在外地工作,有的到新疆当老师扎了根,有的在内地的厂子里干,也基本上扎根了,家里只有老头老太太,还有些孩子。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条件好的可能时不时接二老都自己生活的城市住上一段时间,条件不好的还要把孩子送回老家让二老带,更不用说出去旅游了,到死了估计最远的地方即使去过县城吧!

话说回来,农民是辛苦了一辈子,但是去不去旅游在其次,我觉得有子女常回家看看多一点陪伴再说最主要的。我要是农村生活的老去了,我不再想要多么豪华的旅游,因为我觉得在家里最舒坦,现在电视电脑手机都有,想看看哪里的美景了一搜就是,何必出去花钱呢!


不管是什么政策和利好,农民想出去的人很多,但是鉴于各方面的原因,肯定大多数还是选择按捺住心中的冲动的,可能得原因有下面几点:

1,经济实力不允许

现在的社会,没钱寸步难行,钱是必不可少的硬通货。就算是穷游也是需要一部分钱的,再说穷游对于农民来说是有点不现实的。现在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都想赚到更多的钱,所以比起以前只在春夏秋三季种地而言就更加忙了,所以时间上也就不能满足了。

2,生活观念不变

农民在农村生活了好几辈子了,也没觉得不好,已经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去不去旅游就看个人的喜好了。其实说白了,农村的父母还是跟着子女在转,比如我们村上有些在外地工作的,这几年都到子女生活的城市里去了,农村的院子已经空置了好几年。我弟弟在山东定居了,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妈妈也走了。所以出不出去旅游农村人自己的心里最清楚,他么会掂量各种因素,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3,提高对农民的尊敬

在抖音及别的媒体平台上老是看到农民工在城市里的不容易,为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有个别人就是看不起他们,嫌他们土、脏,再说长期生活在农村里的农民在生活习惯上可能有很多地方让城市人看不惯,要是出去旅游会不会收到歧视呢?应该很少,但不是没有。这也是我们农民比较在意的。


最后,我还是觉得说一千道一万,经济条件和时间是决定农民是否去旅游的重要因素。朋友们要是你家里也只有两三亩地可以种,你会选择去旅游吗?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疆旅人生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客观的回答是理论上是应该,但实际上他们不会出去,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们不舍得,甚至有些农民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的村子。


1、我也是一个农村出身,老家是河南一个很贫困的村里,自己父辈们全是农民,那个时候中原不像沿海那样繁华,记得小时候的时候,家里穷的有的时候甚至吃饭都是问题,那个时候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是四五个孩子,加上国家那时的计划生育、交公粮等等政策,导致很多家庭生活很窘迫,不得不母亲一个人带四五个还是在家种地,还要时不时防范队里人计划生育抄家之类的,父亲一个人出去打工,每个月的收入很难维持生活,

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了半辈子,那种贫困思维已经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了。


如今生活变好了,农村也都一个一个的从土房变成了小洋楼,社会的发展速度要远远超过他们内心思维转变的速度,这是大部分农民特有的性质,有钱他们不会去理财,也不会去拿出去全部投资,在他们眼里放在自己兜里才是对安全的。

旅游对我们来说其实实际意义是满足内心,让心情放松,但在他们眼里旅游就是一种奢侈,“不就是出去看看嘛。还要花那么多钱,还不如拿这些钱买点吃的”,再者就是如今出去旅游消费也是高,一般情况下两个人出去一个星期来算基础吃住型旅游在国内少则上万块钱,这些钱在他们眼里相当于一年的庄稼收入。

即使现在的农民手里有钱了,他们还是不会出去,因为他们会考虑:我要用这些攒的钱给孩子们买房、买车、娶老婆、带孙子……。

他们那一代人的想法是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我们这代人的是准求精神需求要大于物质需求。所以在他们眼里我的这些钱是用来让自己孩子不再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宁愿拿着他们一辈子攒的钱给子女们出去旅游,他们也不会自己出去。这是他们那代人特定的思维。

所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儿女的我们更应该让自己的父母少为我们操心,在工作之余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多陪陪他们出去旅旅游,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


旅途中的小小鱼


各位大神们,大家想一想你对这么多躲不开愁的农民大谈心态岂不是可笑至极!宛如对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大谈雪花美景,你觉得他们还有这个心情欣赏吗?

话说得没错,农民们是该出去看看美丽的河山风景,再不出去可能永远都没机会了,可是那又能怎么办,总不能撂下孙子、丢掉田地借一大堆饥荒出去游山玩水吧!

当然以后条件好一些,如果还活着还能动兴许真的能在有生之年游一次!


大地


国家要善待农民,农民干的活最脏最累,收入低,老了没有退休金,他们很多人没有坐过高铁坐过飞机,没有钱去旅游,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他们勒紧腰带过苦日子为祖国养育了一代有文化有素质的祖国建设大军,祖国建设的各个行业离不开农民的后代。愿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老张12138yy


苦了一辈子的农民,应该出去旅游,看看世界,是不是?

我是一个农民工,在外打拼了20多年,而且是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一家在外面奔波,那种艰难程度没得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说难的程度,有时候连一片菜叶都没有,不知默默的吞下多少辛酸泪,只有硬扛着,不管有没有希望,只有向前冲,自己用坚强的毅力决心,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情况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在城里有了立足的地方。

在外面打工,走了很多地方,当然不是得出去游玩,是为了改善生活,打工挣钱,现在到了我这个年龄段,如果是公务员或者单位上,已经是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了,可是作为一个农民,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现在又回到老家,修了一套标准的小别墅,在外时间长了,还是想念自己的家乡,觉得家乡一切都很亲切,所以在家乡把房子修好,在家乡养老,正在建设中的房子外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