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补课就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答友皓哥


觉得不好,可以去农村、镇上的学校。无忧无虑,快乐童年!

问题是别人跑的比你快,你又不甘心。那怎么办?只能补课加班跑啊!

其实有个很奇怪的地方,为什么没人说高三苦?但是会说小学、初中苦?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是一件系统的事情。现在不苦,到高中人家考上985,211,你家娃只能读个大专或是二本?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高等教育资源就这么多。每年考试必然要筛掉一批不是那么优秀的孩子。但谁都不想自己家孩子是牺牲掉的那个数字。这才是中国式补课的根本原因!赛道越来越快,学习方法越来越专业。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不幸苦可以,家里有矿就无所谓孩子学习如何,只要学会做人就行。其实还是中产阶层焦虑罢了……

我家娃去年上了一年级,我以为我教完小学没啥问题。但是仔细看看某网校的拓展课,我觉得我自己教不了!太专业了!一帮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课程体系,讲课方式。大学本科毕业的只能干辅导老师。这不同赛道让不补课的怎么玩耍?

我家娃上了一个学期数学网课,第一个学期每次上课我都陪读,不懂的地方反复讲解。帮她做好笔记,定期让她复习。孩子说:每次上课就像走钢丝。晃个神就不知道老师在说啥了。

但是这个学期的部分知识是上个学期的延伸。我只要求她把课本的题目先自己预习做一遍,她自己能做笔记,能口述题目解题方式。上课我完全不管了,改错的时候说一下问题就行。

所以学校里的知识对她来说,是能轻松完成的。

我想说的是,学习本来就是需要花时间的,就是一件幸苦的事情。幸福的童年要根据时代的不同来看待,不要把我们的童年就和孩子的童年比较。

至少天天玩iPad肯定不是幸福童年,对吧?

时代不同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了。现在的题目越出越灵活,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学习方式能解决问题。我看了2019年高考题,估计我现在水平就考一个大专都悬。

很多人会说让老师来教,问题来了。我的孩子班上还在努力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怎么会去超纲教16次开关灯是开还是关的问题?(单双数问题)


踏破贺兰山榷千堆雪


感情上不能完全认同“中国式补课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

否则,中国就不是“世界人才加工厂”,为欧美、日本等国输出了大量的精英人才,作为国人,才不为过国所用,很心痛!科技没有国界,而人才有国界。秦国为什么崛起,人才的重要性,我们有清晰的认识。

作为人口大国,优质的教学资源是稀缺的,升学竞争愈发激烈,家长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吃苦,只能选择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补课就层出不穷啦。

事实上不能完全否认,“中国式补课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的创新能力不足,觉得原因主要科研人员没有足够话语权。业余领导专业很普遍,学术氛围不够浓。高中教育的产业化和精英式教育,导致教育资源更加不均衡。

小孩子幼儿园前最爱好的就是模仿、学习、探索和问为什么,这是他们探索世界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好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这个阶段,他们学习进步是最快的,这个时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最满意的,每当自家的哇娃学会一样东西或学会几句话,作为家长的就特别激动,回忆起其中的点点滴滴,特别幸福。因为家里的小娃自愿的、积极去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所以他们的动力就比较足。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主动学习能力的意愿越来越小,是因为引导不当,还是因为各种否定,或者是被无休止的作业、补习给扼杀了,大家心里都各有一杆秤。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才加工厂,心痛

在美国,中国的科研人员占了极高的比例。

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有80多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院士约140人。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加起来,一千多人。当然,不是院士的大牛人也很多。美国知名大学的华人教授也比比皆是。我国985高校人才,在美约有20万人。这20万人要么是科技人才,要么是管理人才,为美国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的学霸级学习尖子,毕业后有不少去了美国留学、深造、镀金,并且留在了美国工作、生活,加入了美国国籍。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高等学府成为了欧美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虽说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折射出高端人才流失的现状。越是层次高的留学生,回国率越低,因为在美国找到合适的工作,水平一般的留学生,在美国不容易找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回国。基础教育方面花了中国大量的钱和资源,学子们的选择也有各自的愿景。当然,中国并不因为流失这部分人才而停滞不前,反而,愈发强大!

当然,觉得国家应该创造条件让这些高精尖的人才回国参与国家建设发展,为国效力。


从经济发展角度,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全世界领先的。

在欧美发达国家,想当幼儿园的老师是非常困难的,老师的资质要求特别高,比初中的和小学老师要求高多了,而且幼儿园的老师的学历要求特别高,工资待遇特别好。在中国刚好不一样。

中国很多是填鸭式的教育。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否则,中国的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又怎么解释。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一直在改革,在改进,总有一天,更加完善。一个崛起的农业国,正在迈向第一。

从小吃苦,比一辈子吃苦好。

吃苦教育,不见得不好。


梁说高考


应该彻底取消补课!补课是助长了老师不正之风挖空心思捞钱的贪欲!该上课的时间不讲实际重点,补课的时候完成课程核心知识。看看前几十年的学校,很少补课,出来的高素质人材不是多的很!!再看发达国家的人材培养,都是劳逸结合,才可以培养出更多健康的高素质人材!!!


中国台湾省高雄市刘莉


岂止是中国式补课扼杀了孩子们童年本应该有的轻松哥快乐,就是目前这种完完全全的中国式教育,完全彻底扼杀了孩子们爱蹦爱跳的天性,中国式教育目的、教育思维、教育任务、教育手段违背天性,应该反思,应该砸碎,应该革新,应该以人为本,应该顺应天道,应该符合人性,应该还孩子们快乐童年。他们不是作业机器,他们不是压力山大的成年人。


人生春秋多风雨


【家教每日回答】不能笼统地下结论。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那么市场也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只是在过度商业化中,很多人背离了初心,一味地获取财富,使事情发生了变化,带来了争议。

把传统文化经典学懂了,自然会判别是该补而是不该补。怎么补?补什么?让谁补?





一尺先生谈家教


望子成龙,望女成鳯!

近㘦近利,势必拔苗助长!

于是乎出了一句名言:不让自己的孩子在输在起跑线上,此言一出即衍生出名目繁多商业化补课,拿孩子去背书。

起跑线好像可以各选各的,可知否!比赛时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起跑,终究还得靠竞争过程中的奋力拼博,直至胜出。

何来自选起跑线?难道还有黄金起跑线嗎?

原来是家长強加在孩子们头上一道紧箍咒,泯灭童心催成熟也在所不惜!


锺平


完全赞同!!!!!

剥夺了孩子过多的玩耍时间,让孩子失去了天性,孩子变成了一个产生分数的工具,来满足成年人的虚荣性。


闲来侃侃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谈几点看法:

1、什么叫『中国式补课』?有多少数据能够说明中国的孩子都补课。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有一种论调,老师在课堂不讲,留在补习班讲。调查了吗?占中国教师的比率超过10%了吗?

2、为什么要补课?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效率如何?

3、五年级,十个补课班。五年级有十门课吗?应该说的是兴趣班吧?那是家长的原因,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国外的小孩可能也有兴趣班吧?


大虾谈教育


本来就是如此。看似教育,实际在扼杀孩童天性。真正本质是为自己脸上贴金,极端自私的恶行!可惜孔孟之道害苦国人!


文学文学文学文


中国这种教育只擅长抄袭别人的,模仿别人的,很难有自己的创造,中国的生活压力大,大家只想活着,兴趣爱好那都是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