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暂停了,今年3.15最应该打什么假?没错,是假新闻!

自1991年起雷打不动的央视3.15晚会今年也因为疫情暂停了。3·15是一年一度消费者最盼望的日子,3月15日的全称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晚会可以停,打假不能停。

今年最应该打的是什么假?

今年挨打大户里黑心口罩商肯定跑不了。作为防疫重要的物资之一,口罩已经成为全球硬通货,但自春节到现在,知假贩假、偷梁换柱的现象却层出不穷。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制造、贩卖假货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当下国人受假话、假新闻的祸害不亚于假货的危害。

晚会暂停了,今年3.15最应该打什么假?没错,是假新闻!

不管是在信息靠口口相传的古代社会,还是网络四通八达的当下,假话、假新闻时刻都充斥在我们身边,分辨起来也往往比假货更让人雾里看花。

如今大疫当前,就连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到底染没染上新冠病毒都不能第一时间给出正确消息,在权威媒体纷纷发布确诊新闻后,博索纳罗又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澄清,表示检测结果呈阴性,大家都散了吧。惹得刚睡下的编辑们不得不连夜起来改稿。

晚会暂停了,今年3.15最应该打什么假?没错,是假新闻!

假新闻由来已久,早在1814年,法国领袖拿破仑就被死亡过一次。那正是英法战争期间,一位身穿军装的男子为英国带来这则消息,随后伦敦股票交易所中的政府债券价值飙升。没过多久交易所发现有三个人在大量的购买政府债券,分别是海军英雄科克兰爵士、他的叔叔安德鲁以及他们的财政顾问理查德·巴特,原来拿破仑没有死,是他们利用信息不通畅制造假新闻,打时间差企图赢取暴利,最终这三个人被以诈骗罪名起诉。

如今信息看似已经非常通畅,假新闻还是层出不穷。近日,一则“美国终于承认流感死者实际上死于新冠肺炎”的错误翻译的消息刷屏,不仅引发民间舆论,连正式的外事发言人都质疑这病毒是不是哪一国投毒的生化武器?

生化危机、细菌战的猜想又一次被人们议论纷纷,那么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被抓住了什么现行?起因是在上周三的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上,美国议员和罗伯特·雷德菲尔德之间的一组问答对话,被广为流传甚至官方发布的翻译内容是这样的:

晚会暂停了,今年3.15最应该打什么假?没错,是假新闻!

而《中国日报》报道的英文原版是这样的:

晚会暂停了,今年3.15最应该打什么假?没错,是假新闻!

议员在问的是现在看似正在死于流感的病人,是否可能是新冠肺炎?而不是自去年9月以来的大流感病人,是否可能死于新冠肺炎。

不过这则报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包括官方性质的媒体进一步引申为:美国当季有3400万流感患者,20000人死亡,请告诉我们,这其中有多少人与新冠肺炎有关?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就这样被“抓了现行”。

新闻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征包含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在当下的“快新闻”时代,时效性开始变得大于一切,本该严肃的时事新闻也向标题党、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娱乐新闻风格靠拢。然而受众可以不去认真分析起因、经过、结果,专业新闻工作者还是要保证起码的真实性、准确性。毕竟对于娱乐圈来说没有新闻就是最坏的新闻,而对于新冠肺炎来说,没有新闻才是最好的新闻。

假作真时真亦假。假新闻可能会被传的越来越真,另一方面,真话也往往有可能被视为谣言,比如李医生说的真话。

世事无常,愿天堂真有柯南,没有假话。

日前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起涉及境外疫情案件被拘留的案件:情况是有人违反“到京后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的规定,自2月底从外地回京后,连续往返北京及疫情严重国家进行“代购”。

自古富贵险中求,这个时候违反规定也要出国,代购回来的商品基本上假不了。看到这则新闻不禁让人疑惑:压根不出国的“假代购”和违反规定往返疫区的“真代购”,哪个应处罚得更重一些?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只有一天,不过消费者维*权的打假行动每天都应该进行。

1962年3月15日,美国时任总统肯尼迪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消费者的“四项权利”:

有权获得安全保障;

有权获得正确资料;

有权自由决定选择;

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这四项权利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今年3·15,你最想行使哪一项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