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嗎?

疫情期間,我家孩子早教中心開設了一系列線上課程,以及各種社群活動。

​昨晚,我參加了一場辯論賽,就是我女兒上的早教中心舉辦的。寫下這篇文章時,我還在回憶激烈的現場,好好玩。

這次辯論賽的辯題是:如果能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嗎?

我的觀點是:不按。

為什麼呢?我有3個觀點分享給大家~


1 不完美的人生,才完整


如果能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嗎?

前天我聽了一場分享,是《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一書的編輯老師主講的。

這本書在我豆瓣書單裡躺著,是我想讀的書。因為我從小就內向、而且敏感,到現在也算不上活潑外向,我想從這本書裡找到內向高敏者的能量所在,並學會借勢發揮。

雖然我愛寫作,似乎話多。其實不然。

我在人前不愛說話,也就是內向。與其說更喜歡,不如說只敢於文字的方式交流。

我一直覺得內向是缺點。小時候不愛說話,家裡父母親戚也都會說:這孩子這麼內向,長大肯定沒出息。內向導致了自卑,註定有出息的概率不大。

內向的人,不愛說話,自身安靜,也喜歡安靜的環境和氛圍。而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人都說:不發聲=不發生。也就是,我們這類人在個人品牌崛起時代,很難做好。因為我們不善於表達,導致了不善於宣傳、包裝、營銷,溝通力不高。

這本書裡說到,安靜為內向者帶來3大溝通紅利。我特別認可。

如果能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嗎?

截圖來自公眾號「熱鬧又安靜的長沙發」

確實有人跟我說過,喜歡聽我慢條斯理的說話語速。

因為我的慢條斯理,給人一種溝通的舒適感

也因為我的不過度宣傳、誇大其詞的包裝,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踏實感。

更因為我的不過度營銷,給人一種信任感。

我這樣的一個內向高敏者,也能在互聯網時代開啟個人品牌,帶領100+學員開啟寫作,收穫不錯的口碑。同時兼顧帶娃,實現全職媽媽的自由職業夢想。

很多人跟我說,羨慕我現在的生活,佩服我的能力,為我的努力點贊。

但是,我也跟很多人說過,這一路走過來,我有過很多困難、崩潰過無數次、在堅持和放棄之間痛苦掙扎無數次。最後,看到一些成績時,我的開心和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這樣的成就感,我無比珍惜。

這樣,我才更加深刻體會到:

1 努力的意義是我能過上想要的生活;

2 人的成就感有時很簡單,生活過得舒心,有餘力幫助別人。

這也是我目前做到事情。

我本身內向,一點都不完美。正因為不完美,才有機會讓我從不高的起點出發,不斷努力,到現在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還有餘力影響他人、幫助他人。

這樣從不完美不斷突破自己,直到遇見更好的自己,體驗這個過程。 瞭解不完美,體驗過程,收穫成就感。這才是完整的人生體驗。

2 按劇本演繹人生,毫無驚喜


如果能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嗎?

最近,我女兒睡前會主動拿來繪本,讓我讀。

繪本里,有個小男孩衣服上有恐龍,我問她dinosaur在哪裡?她指著那件有恐龍的毛衣。

讀完繪本,不想睡要求陪玩,我們開始唱歌了。

我一邊唱著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一邊做著動作,她也跟著比劃。

我問她,可愛多的ears,她指著自己的耳朵 ;我問爸爸的ears呢,就跑去揪爸爸耳朵。

1歲快8個月,給了我太多驚喜。

再比如,還不會說話的她,每次奶奶喊吃飯時,她總第一時間拉著我去。這種貼心舉動,也讓我驚喜。

如果我們定製了孩子的完美人生,能聽懂、且會說英文是我設定好的結果;懂得禮貌又貼心,也是我給她設定的程序。

就像編劇寫劇本一樣,每個人物的一生都被我設定好了。一切都在我掌控之中。

當一切都知道預期結果時,就永遠無法體會到拆禮物的心情了。更不可能知道,滿懷期待是什麼感受?

現在有很多少兒編程培訓機構,總是講著這樣的廣告故事:想讓孩子不沉迷遊戲,那就讓他學會編程,成為遊戲的主宰者,當他知道了遊戲的所有套路和結局時,也就失去了對遊戲的興趣,而是更加喜歡主宰遊戲的感覺。

對遊戲失去興趣,是因為沒有驚喜;更喜歡主宰遊戲,是因為可以探索更多可能性,說白了,就是喜歡探索未知、期待驚喜。

3 原生家庭的控制慾,拒絕傳承


如果能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嗎?

在辯論過程中,正方辯手一再強調:因為孩子小,沒有選擇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幫孩子做各種選擇,定製他們的人生。

這難道不是家長的控制慾在作祟?

因為孩子沒有選擇能力,我們就幫他做決定。他們長大的過程中,思想、心智不會成熟嗎?長大後,他們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教師、會計、醫生、護士這樣的工作,可能來不及了。他們的人生,在最初已經安排好了,並且這樣的父母會一直安排下去。

像這樣控制慾滿滿的父母,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裡,被定義為“操控型父母”。

作者說:操控型父母會因為孩子的獨立而感覺遭到背叛和遺棄,他們將家長角色與自己的人格緊密相連。

操控型父母,最善於的就是把操控偽裝成關心。他們經常舉著各種“為你好”的旗幟,全方位操控孩子,消弱孩子的個人意識、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逝。這樣才能確保孩子一直依賴父母,並且期待孩子在成年以後,跟父母說一句感謝。感謝父母當年的一鍵定製,讓他們擁有了完美人生。

然而,又有多少孩子在等待父母說一句對不起?

我成為全職媽媽後,總能聽到各種聲音,大多是不贊成的。

有個朋友跟我說:“我絕對不會成為全職媽媽,因為我害怕自己活成媽媽那樣。我媽經常掛在嘴邊一句話:我是為了你才放棄工作、犧牲自我,你學習成績不好,對得起我嗎?我不想讓我的童年,傳承給我的孩子。”

她害怕活成媽媽的樣子,像媽媽控制她一樣,去控制自己的孩子。

“為什麼不能讓我過自己的生活?“這是多少受到原生家庭控制的人內心吶喊聲?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癒。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沒有選擇能力,就操控他們,導致孩子擁有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

就像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一樣,讓孩子在愛和自由裡快樂成長,讓他們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才能治癒一生。

4 寫在最後


如果能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嗎?

完美,縱使是我們追求的。但是,能做到完美的狀態又有多少人?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體驗。因為不完美,我們才有機會去追求完美,體驗努力的過程,懂得努力的意義是能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經過努力,我才瞭解人生的成就感其實很簡單——過上舒心的生活,還有餘力幫助別人。即使如此,我們依然不敢說,自己完美了。

體驗人生的樂趣,在於探索未知、激發自己更大的潛能,收穫更多的驚喜。然而,按照完美結局的劇本演繹人生,毫無驚喜。永遠都體會不到,拆禮物的驚喜心情。

最後,我們在原生家庭裡經歷過的控制慾,在我們孩子身上再次演繹,我們不自知是一種莫大的悲哀。然而,被程序一鍵定製的完美人生,孩子無法反抗、掙扎,才是最大的悲哀和不幸。

END


關注 一起在育兒路上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