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不同地區,收入水平會有一定差異。一張 100 元鈔票,有人可以生活幾天,也有人只用來發一次微信紅包。


前段時間,我們更新了年收入 20 萬家庭的保險方案文章。


隨著產品的更新迭代,今天我們來重新梳理一下 年收入 5萬 -10 萬的家庭方案,看看要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主要內容如下:


  • 年收入 5-10 萬,要注意哪些風險?
  • 4 個真實案例,教你如何配置方案!
  • 預算不多,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一、5-10萬家庭有哪些特點?

這類家庭大多生活在三四線小城市,基本在當地能過上一份體面的生活。一般有以下特點:


體制內工作者:有些人畢業後,就選擇了公務員、教師、國企大公司,雖然工資不算高,但也很穩定。

單收入家庭:很多年輕媽媽會選擇全職在家帶娃,讓老公外出打工,家庭收入全靠老公一個人。

創業/靈活就業:不少人會選擇做點小買賣,或者在家做些零工,輕鬆靈活。


小康家庭的生活也算平淡安穩,但萬一家庭成員遭遇意外或不幸患病,鉅額醫療費可能會瞬間摧毀一個幸福的家庭。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深藍君一直倡導,任何家庭都應該有全面的保障方案,保險是一個組合,應該包含如下 4 項:


重疾險:預防家庭成員因為罹患重疾,造成鉅額醫療費用支出,以及無法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

定期壽險:預防家庭經濟支柱突然離世,把房貸、贍養父母子女的責任都留給了另一半;

醫療險:補充醫保報銷的不足,更好地應對大額醫療費用支出;

意外險:預防家庭成員突發意外,意外身故和殘疾同樣會對家庭經濟帶來沉重的打擊。


按照這個原則,我們挑選了 4 個有代表性的家庭,看看 5 萬- 10 萬家庭保險配置方案有何差異,到底如何買保險?


二、10萬年收入,如何買保險?

首先要知道一個前提:不同的人消費觀不同,風險偏好也不同,所以就算年收入相同,保險配置組合也可能完全不一樣。


我們先通過 3 個典型的年收入 10 萬家庭,一起看下不同配置思路下的差異。


案例 1:保守型 10 萬家庭

A 先生和太太生活在小鎮裡,平時做點小買賣,偶爾做一些零工,每年勉強能有 10 萬的收入。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夫妻二人今年 30 歲,剛生下寶寶,家裡都有買新農合,類似的家庭在當地很常見。


A 家庭風險分析:

A 先生和太太收入都不穩定,而且要撫養孩子,如果有家庭成員突發疾病和意外,鉅額的醫療費用可能會擊垮整個家庭。


A 家庭投保偏好:

A 先生由於生活在小地方,只聽過幾家大保險公司,對沒聽過的小公司不太放心,希望買保障終身的保險,覺著這樣不會浪費錢,也更有安全感


下面是我們為 A 家庭做的保險方案: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點擊可看大圖


上述方案:每年交保費 9873 元佔家庭年收入約 9.9%,可以獲得的保障如下:


A 先生和太太:

重疾保障:15萬 (保至終身)

疾病身故:15+30=45萬

意外身故:15+30+50= 95萬

醫療保障:200萬(重疾400萬)


寶寶:

重疾保障:15萬 (保至終身)

意外身故:20萬

醫療保障:200萬(重疾400萬)


投保思路分析:

由於 A 先生對沒聽過的保險公司不放心,所以選擇了在很多小縣城都有分支機構的 平安、太平、太平洋、人保、泰康、陽光等大品牌

,而且重疾險都選擇了保終身。


在三四線小城市,很多朋友和 A 先生一樣,為了追求內心的踏實,不會去考慮自己沒聽過的保險公司,所以在產品的選擇上也存在一定侷限性。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A 家庭的收入不穩定,又要撫養孩子,接下來的 20 多年屬於家庭經濟責任的高峰期,所以為兩夫妻分別配置了 30 萬的定壽產品。


雖然全家都有買新農合,但我們還是配置了 200 萬的商業醫療險進行補充, 6 年保證續保,解決了大額醫療費用的開支。


方案的不足:

受大公司產品限制,在 1 萬的預算內,A 家庭的保額無法做高。


另外,大公司的產品遠不止這些,這裡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建議大家重點關注保險方案的配置思路


關於大公司的產品測評,我們也有詳細的文章分析。


案例 2:激進型 10 萬家庭

B 先生今年 30 歲,隻身一人在省會工作,年收入 10 萬左右。


今年寶寶剛出生,B 太太選擇在老家做全職媽媽,家裡的所有開銷都靠 B 先生的工資。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B 家庭風險分析:

B 先生一個人養一家,如果不幸有個三長兩短,整個家庭可能會陷入 “無米下鍋” 的窘境。毫無疑問,B 先生作為家庭支柱是重點保護的對象,需要優先配置保險。


B 家庭投保偏好:

B 先生希望多存點錢,投入到買房和孩子的教育上,希望現階段儘可能壓縮預算,增加短期的高保障,追求極致性價比。


根據 B 先生的需求 ,我們也設計了一套方案: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點擊可看大圖


上述方案:每年交保費 7518 元佔家庭年收入的 7.5%,可以獲得的保障如下:


B 先生:

重疾保障:50萬 ( 60歲前)

疾病身故:100萬 (50歲前)

意外身故:100+100=200萬

醫療保障:200萬(重疾400萬)


B 太太:

重疾保障:50萬 ( 60歲前)

疾病身故:50萬 ( 50歲前)

意外身故:50+100=150萬

醫療保障:200萬(重疾400萬)


寶寶:

重疾保障:50萬 (30歲前)

意外身故:20萬

醫療保障:200萬(重疾400萬)


投保思路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B 先生作為家庭唯一的頂樑柱,能夠獲得 50 萬重疾、100 萬疾病身故、200 萬意外身故保障。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如果 B 先生不幸罹患重疾:50 萬理賠金不僅可以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而且可以用來彌補收入損失,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

如果 B 先生不幸離世:100 萬疾病身故金或 200 萬意外理賠金,也足夠保障家庭十幾二十年的正常運轉。


B 太太雖然在家庭全職帶孩子,但也為她配置了 50 萬重疾、200 萬的醫療等保障,足夠抵禦一定的疾病風險。待日後重返職場或預算增加,也可以繼續進行保障補充配置。


我們也為寶寶配置了 50 萬的慧馨安重疾,如果不幸患了白血病等特定重疾,還可以獲得雙倍100萬的賠付金。


方案的不足:

60 歲後就沒有重疾保障了,而這個年紀後,疾病的風險往往更高。


不過深藍君一直建議大家,保險是多次配置的過程,等幾年後家庭的收入增加,可以再為家人配置終身型的保險產品


案例 3:均衡型 10 萬家庭

C 先生和太太生活在四線城市,先生在事業單位上班,太太是人民教師,家庭年收入 10 萬左右。


兩人今年剛生下寶寶,父母幫忙買了新房,但還有幾十萬的房貸要還。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C 家庭投保偏好:

C 太太根據自己的瞭解和同事的介紹,對互聯網保險有一定的瞭解,希望方案以經濟適用為主,能獲得足夠保額,並且兼顧長期和短期的保障,不至於都是定期的那麼激進。


根據 C 太太的需求,我們設計了以下方案: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點擊可看大圖


這個方案 每年交保費 9845元 ,佔家庭年收入的 9.8%,可以獲得的保障如下:


C 先生和太太:

重疾保障:50萬 (70歲前);20萬(70歲後)

疾病身故:50萬

意外身故:50+50=100萬

醫療保障:200萬(重疾400萬)


寶寶:

重疾保障:30萬 (70歲前)

意外身故:20萬

醫療保障:200萬(重疾400萬)


投保思路分析:

這套方案和前面兩個方案的差別是:採用 定期重疾終身重疾 組合搭配的方式。


C 先生和太太在 70 歲前有 50 萬的重疾保障,如果 70 歲前未患重疾,70 歲後還有 20 萬重疾保障至終身。


這樣一來,70 歲前有足夠高的保額,又可以實現重疾終身保障,再加上 200 萬的商業醫療險,足夠抵禦未知的疾病風險,穩穩的安全感。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C 先生和太太都配置了 50 萬的定壽和意外險,如果一方遭遇不幸提前離開了,獲得的理賠金也能維持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


通過產品搭配,給大家更多的投保思路參考,希望大家不要過分在意裡面的產品細節。產品是會變的,但思路是不會變的。


如果你想測算自己的實際保費,可以聯繫作者,找到大部分產品,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三、3 類家庭方案的差異

其實上面 3 類家庭,能夠代表目前最常見的 3 種保險購買偏好:


保守型家庭:傾向大公司,追求終身保障

激進型家庭:追求極致性價比,保證短期內高保額

均衡型家庭:以經濟適用為主,權衡長短期保障


為了讓大家更清晰的對比這三類家庭方案的區別,深藍君也整理了一張表格:


年收入 10 萬家庭,如何精打細算買保險?


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年收入 10 萬的家庭,由於夫妻收入佔比、家庭的資產負債與個人偏好不同,方案設計也會存在較大差異。


保守型家庭:傾向大品牌和終身保障,用的預算最多,但獲得的保額卻不高

激進型家庭:追求高槓杆,優先保障近幾十年,花最少錢獲得保額最高

均衡型家庭:介於兩者之間,儘量做到平衡


不管是哪種保險配置方案,都沒有絕對的對錯,每種方案也都會有一定的不足。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其中的差異展示出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挑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