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平方米最多1名觀眾,天津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這樣恢復營業

當前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今天,市防控指揮部印發了《天津市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新冠肺炎防控期間復工營業工作指南》(下文簡稱《指南》),提出26條措施指導我市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依法依規復工營業。


《指南》是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印發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和我市相關文件要求編制,適用於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有條件開放運營的博物館(含紀念館、美術館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復工營業和衛生防護工作。


堅持分區分級 落實防控責任


堅持分區分級。根據全市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的工作部署和疫情動態變化情況,有序恢復開放文物、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單位。明確為高風險區域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和中風險區域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類博物館的室內封閉展館、展廳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區域暫不開放;中風險區域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類博物館的露天場所和低風險區域的博物館、紀念館、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可有序恢復開放。


成立工作專班。場館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應建立防控制度,做好員工信息採集工作。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根據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動態變化,全面統籌落實本單位疫情防控與復工營業工作。


制定工作方案。要根據本工作指南,按照“一館一策”原則,制定本單位防控措施、工作流程和應急預案,逐級明確崗位職責,並組織開展演練,確保有效實施。


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加強員工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防範認知,將傳染病預防知識納入員工常規培訓內容,場館開放前,通過單位工作QQ群、微信群或單位內網等途徑,完成員工疫情防控的全員培訓,達到應知應會並具有應急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加強場所管理 做好清潔消毒


保持場所通風換氣。在保證場館溫度達標前提下,加強室內空氣流通,首選自然通風,儘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證室內空氣衛生質量符合《公共場所衛生指標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空調、通風系統,依據《關於轉發〈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的通知〉的通知》(津新冠防指〔2020〕59號,可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查詢)要求,落實相關工作,定時採取設施設備消毒措施,多措並舉提高場館內空調、通風空氣質量。


保障洗手等設施正常運行。場館內應設置洗手設備,洗手、噴淋設施應保持正常運行。如無洗手設備,應配備免洗消毒用品。


做好清潔消毒。嚴格落實《關於轉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消毒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津新冠防指〔2020〕120號,可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查詢)等,公共區域、辦公區域、食堂、衛生間等,應由專人負責,嚴格執行定時消毒。公共設施如電梯按鍵、扶梯手扶帶、大門扶手、服務檯、水龍頭和座便器等接觸風險較高區域應適當增加消毒頻次。為觀眾免費提供使用的柺杖、輪椅、雨傘、語音導遊設備等物品,做到一天一消毒、一客一消毒。樂器、道具、演出器材、展覽設備、自助借還機等設施設備要做到定期消毒。公共圖書館等應做好書刊消毒工作,凡讀者歸還的書刊都要進行消毒,暫未消毒的要統一放置在規定區域。博物館要對相對封閉的展廳採取規範有效的空氣消毒措施,避免消毒對文物的損壞,且禁止用酒精噴灑消毒,如確需用酒精消毒的地方,應用抹布粘酒精後進行擦拭。成立專門的消毒小組和督查小組,負責場館內各區域的消毒和檢查落實工作,並建立消毒、檢查等臺賬,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配備必要的防護物資。

要配備醫用外科口罩、醫用消毒水、酒精、紫外線空氣消毒燈、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洗手液等防護用品和紅外線測溫儀等必要的防護物資,並與就近醫療機構建立聯繫,確保相關人員及時得到救治。


規範垃圾收集整理。嚴格執行《關於印發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企業返崗返工防護手冊的通知》(津新冠防指〔2020〕89號,可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查詢),每天產生的垃圾應在專門垃圾處理區域內分類管理、定點暫放、及時清理。存放垃圾時應在垃圾箱(桶)內套垃圾袋,並加蓋密閉。垃圾箱(桶)應定期消毒清理,增設廢棄口罩回收專用箱(桶)。垃圾暫存地周圍應保持清潔。


設置應急區域。積極配合屬地切實做好日常防控,在場館內須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症狀人員時,及時到該區域暫時隔離,並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防控應急處置工作。


合理使用電梯。場館內推薦走安全通道或使用扶梯,並儘量避免與扶手直接接觸。如乘坐直梯,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按鍵,並與其他乘梯人員保持適當距離,快進快出。


分區域分項目恢復開放服務。各場館要根據實際,分區域分項目逐步恢復開放,對不符合開放條件的場地以及容易形成人員聚集的項目等,暫不開放。疫情防控期間,暫不組織開展講座、培訓、研學、放映、演出、比賽等聚集性活動;暫時停止人工講解服務。


加強場館運行維護保障。每天安排專人對場館內各變配電機房、空調機房、公共區域等重點區域進行定點巡檢,對場館內用水、用電、用氣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上報,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場館安全正常運行。


加強員工健康管理 指導做好個人防護


加強健康監測。要切實掌握員工(包括服務外包人員)流動情況,對來自湖北省的,嚴格實行集中隔離14天,並每日進行2次健康隨訪;對來自其他疫情高、中風險地區的,嚴格實行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並每日進行2次健康隨訪;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且無可疑症狀及無病例接觸史等風險的,可安排上崗。同時,實行崗位分類管理和返津人員醫學觀察,處於醫學觀察期的員工不得與其他員工混崗。指派專人對進出單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進行嚴格管理。使用指紋考勤機的單位應暫時停用,改用其他方式進行登記。員工每次進入單位時,應在入口處檢測體溫,體溫正常方可進入。所有員工佩戴口罩上崗。近距離服務觀眾的一線員工必須正確佩戴和摘脫口罩,注意個人衛生,並落實有效防護措施。


實行健康狀況報告。

堅持“全覆蓋、零疏漏”,建立員工身體健康檔案,強化員工健康日監測制度。員工在崗期間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監測,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要及時彙報並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


減少員工聚集和集體性活動。嚴格落實員工日常管理“四個不”,即不集中會議、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崗、不集中就餐,減少人員聚集的活動。引導員工在使用通道、電梯、樓梯、吸菸區時有序排隊,並保持適當間距。員工集體宿舍原則上每間不超過6人,人均不少於2.5平方米。


加強員工集體用餐管理。食堂工作人員進出應按規定進行登記測溫掃碼。食堂工作人員必須持有健康證明,工作時間必須全程佩戴防護面罩,每日定時檢測,進行健康狀況排查並做好登記。實行錯時就餐制度,分散就餐,避免人員密集。排隊取餐時應佩戴口罩,並保持1米以上間隔;用餐時應儘量單人單桌且朝一個方向就坐,人與人之間距離至少保持1.2米以上。


指導做好個人防護。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宣傳。員工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性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人員密集的地方,應按照《關於轉發〈關於印發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的通知〉的通知》(津新冠防指〔2020〕30號,可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查詢)要求,正確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品。


實施到館(站)人員體溫檢測 嚴格控制觀眾流量


實施到館(站)人員體溫檢測。應當在場館門口設置專人對每位到館(站)人員測量體溫,體溫正常方可進入。


所有人應當佩戴口罩。

安排專人提醒到館(站)人員在進入場館之前佩戴口罩。到館(站)人員不戴口罩時,應拒絕其進入。


嚴格執行掃碼入場。在場館出入口張貼“津門戰疫”小程序二維碼,到館(站)人員掃碼或出示個人健康碼,顯示為“綠碼”後方可入館參觀,並安排專門人員引導、輔助不會操作人員進行登記。


嚴格控制觀眾流量。實行預約制、總量控制、分時分流等限流措施,對入館(站)人數進行控制。實時在館(站)人數,按照面積計算(博物館按展廳面積,圖書館、文化館等按使用面積),每4平方米最多容納1名觀眾。對到館(站)人員進行疏導分流,館內公共空間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安全距離。當場館內人員總量達到限額人數時,暫停觀眾進入。對門口等待的觀眾要維護好秩序,有序排隊入場,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人員聚集。


做好相關疫情處置。一旦出現發熱或呼吸道症狀者,要第一時間採取隔離、現場消毒等措施,及時報告轄區衛生健康部門,在轄區疾控中心指導下遵循分類處置原則,完成處置工作。


加強宣傳引導。在主入口醒目位置設立告示牌,通過視頻滾動播放或張貼宣傳材料等方式,提醒觀眾遵守相關防控的要求、常識和注意事項,並公佈場館臨時隔離點具體位置、電話和屬地疫情防控部門電話。鼓勵和支持利用室外空間,通過製作展板、展牆、展示牌等形式,開展疫情防控科學知識科普宣傳等工作。


持續做好線上服務。利用數字資源,通過網上展覽和演出、在線教育、在線閱讀、網絡公開課等方式,不斷豐富完善內容資源,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


加強群防群控。強化與屬地防疫、公安、文旅等部門聯動,對觀眾不配合體溫檢測、隨意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要予以制止和勸導,對明顯違反防控規範的觀眾或有關行為,應第一時間報告屬地防控部門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