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抗疫场上春耕忙

“村干部每天上门宣传防疫知识和春耕要求,进出都戴着口罩,去基地干活也都是远远地分开,既干了农活也不影响防疫。”一大早,正在京山市曹武镇向畈村葡萄种植基地忙着翻耕田地的村民黄征友说。

湖北京山:抗疫场上春耕忙
湖北京山:抗疫场上春耕忙

口罩成村民下田“标配”

“大伙儿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戴口罩、莫扎堆、散开点......”曹场村支部书记王末年臂箍红袖章,手提扩音喇叭,冲着村民大声喊话。在曹场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碌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与往年不同的是,大伙儿都戴着口罩,劳作间隙少了谈笑的景象。

曹场村五组村民王才远,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之一,也是个有着十多年水稻育秧经验的“土专家”。这两天,他和妻子一起抢抓农时,忙着育苗、浇水、装营养盘、铺设保温膜等,预计旱秧苗一周左右就会发青,四月中下旬就可以移栽到大田。

每天中午时分,王才远都会带上口罩准时到地里转悠,指导部分缺乏种植经验的村民排苗、插竹片、盖薄膜,让大家了解更多的育秧技术,有时发现大家防疫措施不当会立刻制止。“我现在既是农技员,又是疫情宣传员。”王才远露出憨厚朴实的笑眼。

“春耕停不得,防疫更不能松,村干部入户开展春耕防疫宣传,大家出门之前都自觉用村里免费发放的酒精进行消毒,育苗、种苗都有防护措施,干农活的时候不扎堆,不闲聊。”王末年说,测体温、戴口罩成为今年曹场村民下田“标配”。

连日来,曹武镇各村(社区)结合实际,积极引导村民采取分散式、错峰式作业方式,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不间断地在田间地头巡查,劝导村民外出测体温,见面不聊天,下田不越界,劳作不扎堆,回家勤洗手,确保有序、可控、规范地开展春耕备耕生产。

农用物资“代购”上门

“老王啊,你们家田都整了吧?今年准备种几亩呀?种子还够不?化肥要订多少......”戴坡村党支部书记曾维安这几天正在挨家挨户上门摸排村民的农资需求,安排订购。戴坡村共有农户245户,耕地面积2286亩。经摸排,计划订购中稻种子9720斤、玉米种子500斤,肥料220吨,农药650件。

“镇政府对今年的春耕农资做了统一安排,由各村党支部统一收集,并建立需求清单,党员、村干部当代购员,负责集中采购。农户有需要,及时通过电话下单,用微信或支付宝转款就行。”曾维安说,他刚刚从民主街上的农资超市运回一批种子和化肥,全力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难题。

“刘书记,您预订的32吨复合肥已经送到村委会啦,请您清点一下,还有什么需求可以打电话联系。”3月12日一大早,花台山支部书记刘继先就收到了湖北京山穗丰农资有限公司运送来的满满一货车农用物资。

春耕正当时,眼下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购买成了种植户心中的大难题。该镇农办将各村(社区)收集的农户农资需求信息汇总,分别发送给对应供应商,供应商按照清单详细备货并让配送车送货到村,由村委工作人员统一配发。

花台山村二组万明池家里两口人,劳动力严重不足,这几天他已经提前将12亩农田整好,等着玉米种子和化肥配送到位,就可以趁着晴好天气播种了。“本以为受疫情影响,春耕生产要‘泡汤’,现在好了,农资来得像一场‘及时雨’,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万明池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据悉,曹武镇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农资保障工作。通过线上预订、线下配送的服务模式,既减少农户相互接触,又能保障农业生产不耽误,截止目前,全镇共储备肥料3500吨、农药25吨,配送早稻种子30106斤,玉米种子32000斤,中稻种子222300斤。

农户就近务工增收忙

“刚开始很担心受疫情影响找不到活干,这下一忙活起来,心里就踏实了!”石桥村三组村民刘长荣带着口罩笑着说,今天是他和老伴一起在木蜡树种植基地务工的第四天,工钱是每人每天130元,像他这样准备外出而滞留在家务工的有五六个。

刘长荣家里五口人,媳妇患有癌症,需要大笔的医药费,疫情期间一时无法外出务工,眼看着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快没了保障,老刘愁的整宿睡不着觉。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邹斌了解到他家情况后,立即决定组织被“滞留”在家的村民就近在木蜡树种植基地参与务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土培浅了,会影响到木蜡树营养吸收。”“注意你的那个株距小了,再拉开点。”“可以了,把木蜡树摆正,土慢慢地刨进来,对啦,就是这样。”邹斌认真负责地在基地里对移栽木蜡树的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我们与武汉农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疫情期间,多亏有专业人员进行‘线上’指导,定期推送疫情防控、移栽技术等课程,指导村民进行科学种植。”

在石桥村木蜡树种植地基放眼望去,当地村民戴着口罩,分时段在田间地头翻土整田、挖沟除草、栽种木蜡树,为春耕生产按下“加速键”。邹斌拖着移动音箱循环播放着着疫情防控、抢抓农时不误农事等政策知识,号召村民战“疫”农忙“两不误”……一幅“春耕农忙图”跃然眼前。(廖亮 王映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