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击+一条抗击打能力极强的防线是克制瓜帅曼城最有效的战术,你怎么看?

智道足球


在斯通斯和加西亚坐在替补席的情况下,曼城的后防线配置还是略显单薄。本场比赛曼城官方给出的阵型是一个四后卫的433阵型。这是瓜迪奥拉给索尔斯克亚的一个烟雾弹,罗德里戈被放到了四后卫偏左位置上。目的就是让索肖在中路上安排重兵进攻貌似薄弱的后防线,而索肖正好中计,安排了两名中锋面对三名中后卫,而这对于还有两球才能追上比分的曼联明显是不够的。开场之后的曼城则将罗德里戈又放回了后腰位置,加强了对曼联中后场持球者的围攻,明显曼联在前几分钟完成不了既定的高位逼抢战术。而随着罗德里戈与京多安的组合,成功拿下对于中场球权的控制,对于B席尔瓦与德布劳内这样需要很高的持球时间的球员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举措。从后期站位来看,曼城的四后卫的矩形站位,使得整个阵型更类似于上实际20年代查普曼爵士创造的“WM”阵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足球阵型返祖现象,瓜迪奥拉作为一名先驱者,也是将联赛杯的赛场变成了新时代足球阵型的试验田。

【后腰:瓜迪奥拉WM的最后一块拼图】

瓜迪奥拉若在英超联赛中可以施行传控的风格,对于后腰的依赖度是非常高的。就例如六冠王时期巴萨的布斯克茨与拜仁时期蒂亚戈,施魏因斯泰格,马丁内斯(后期转型到中后卫),都是脚下技术一流,并且具备顶级传球能力与大局观的球员。正因为瓜帅在加盟曼城初期,阵中只有一名后腰费尔南迪尼奥可用。在费尔南迪尼奥伤停的比赛中,瓜帅有意识的将京多安从竞争压力较大的中前卫位置上调换到他出道时习惯的后腰位置上,目的就是填补后腰的空缺。在罗德里戈从亚平宁半岛来到大不列颠的这个海滨城市之时就标志着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复古。后腰自出现WM时就体现了它足够的重要性,本身就是在一个空间密集度相比较为宽松的位置上,无论在本方还是对方中路还是肋部都是停留时间最长,可以起直面对方球门,调动球员整体活动空间和局部进攻密度,连接每条敌方空挡纵深的作用。以1956年著名的“世纪大战”英格兰惨败匈牙利的比赛中,英格兰的两名后腰:莱特与迪金森来说,因为限于当时“位置即活动空间”的顽固思想束缚,两名后腰在本方半场组织防守,而进攻则是隔岸观花。而本场比赛,罗德里不仅在防守时填补一名中后卫的空缺,京多安也是作为一名进攻的“响应者”,经常在中路进行小范围的配合。两人的换位也让WM形似433,而本质上还是双后腰体系。

【边锋:回撤到边翼卫,加强边路防守】

本场首发的两名边锋是斯特林与马赫雷斯,萨内的伤停让曼城边路伏击能力和冲击力明显大不如前。而代替萨内作为斯特林的顺位替补的是中锋热苏斯,让人意料之内的是热苏斯果然更加适合边路的伏击战进球,而不是中路在禁区内抢点射门。本场斯特林与马赫雷斯在防守时的回撤深度已经到了边后卫的防区,而让更多的球员堆积在中路来防守曼联体型最大的马奎尔和有不错抢点能力的马夏尔。在中路人数的堆积也导致了曼联在对方半场的传球十分不畅,即使本场有不俗表现的林加德还是没法在曼城中路围抢中用灵巧的跑位为身后的弗雷德拉扯出足够大的肋部传球空档。而同时暴露出的就是,曼城边路明显暴露出足够多的空间,而没有相应准备的曼联面对曼城薄弱的边路只有两名边后卫,而这两名边后卫明显进攻能力欠佳,没有在薄弱的边路制造更多的机会。而本身WM阵型在那场著名的“世纪大战”中就表现出来,由中路的希古代提为轴心,攻占了英格兰青黄不接的中场,调动四名边路扩大了边路空间。而从比赛的结果来看,匈牙利的八个进球都是由边路创造的,而他们面对的是当时拥有当年金球奖获得者马修斯。而当时的边锋很少有进球的机会,比如马修斯当赛季仅仅有寥寥进球,可是在助攻数据上远超其他球员。因为当时的战术配置,边锋很喜欢套边下底,而不是像现代边锋拥有那么大的活动空间。现代最为出名的复古边锋应该就是罗本了,标志的在“罗本大街”上下底传中就是很标志的复古边锋打法。在本场比赛,瓜迪奥拉只是要求了边锋及时回撤的非常深的位置防守,还是没有用战术性的方法解决边路与中路人员分配不均等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将两名后腰在防守时,完成在中前场的边路阻截,而边锋,两名前腰回撤到边翼卫位置,让三名前锋留在中肋部直接面对对手的高压逼抢,有机会可以直接完成反击。但是,这样的战术仍然会导致防守层次单一,近年最为流行的链式防守很难组织形成,没法在中路形成更好的保护。

【总结】

足球阵型对于教练的战术布置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WM阵型导致后腰与边锋变化很难适应现代足球对于空间平均感的要求,可是既然瓜迪奥拉这样的战术大师感于尝试,说明这就是一个足球阵型的发展方向,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如何适应现代足球思想潮流,都是这些战术编订者该用心思考的事情。






我跟你聊个球


屁话,有这个配置和执行力,打谁不赢?岂止是对付曼城?今天的利物浦,昔日的国米切尔西(鹅时代)不就是靠这一招杀遍天下?

话说回来,现在的球员,无论是球风、技术特点还是性格,都已经跟以前不一样,特别是防守球员更没有了以前那种打不死的坚韧。即使是鹅,现在也是举步维艰。


更红更圆


这个有个前提,就是曼城中后卫。

其实输给曼联的比赛,费尔南迪尼奥从后腰撤回后卫,就是因为伤病之下无可奈何,这种客串模式为诺维奇,狼,还有利物浦都送去了温暖。巴西人年事已高,速度和判断力在这个位置上都是敏感的,而他后撤前的后腰位置其实更不保险,所以,年年找接班人,年年在为错误买单。

速度确实是第一利器,但是不绝对,因为曼城的足球基础决定他攻出去了,有进球保障后,曼城才踢的自如,其实上,曼城本来就习惯顺风球!


Mr足球先生


言之有理,但也要根据据实而言,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就是废话。

没错,卫冕冠军输掉的4场比赛,后防都被对手打了个通透。比如输给诺维奇,输给狼队,被对手简单粗暴的反击给打得狼狈不堪;输给利物浦和输给曼联,都是被对方快速直击要害。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足球,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只要你足够快,别说瓜迪奥拉,就是瓜迪奥拉+克洛普+穆里尼奥绑在一起都拿你没办法。

所以,第一个“快速反击”,这个战术无论用来对付谁,都是绝对正确。

包括瓜迪奥拉自己,打起反击来那是绝对不会含糊,由守到攻,瞬息之间就能完成。

本赛季曼城如此艰难?原因很简单,后防核心拉波尔特受伤,上赛季那条最佳防线已经不复存在。

有球迷说,一个拉波尔特就有那么大的影响?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有范戴克和没有范戴克的的利物浦是什么样的球队,答案就在其中。

孔帕尼退役后,曼城后防的领袖只有拉波尔特,他这一伤,曼城后防纵然大腕云集,但能让瓜迪奥拉放心的一个没有。没有办法,瓜迪奥拉只能将费尔南迪尼奥从后腰位置后撤来踢中后卫,但费尔南迪尼奥并非中后卫出身,踢起来极为别扭。

但偏偏曼城的后腰位置也是无人可替,瓜迪奥拉的这样选择,既让减弱了后腰的拦截能力,又没有解决后防的问题。

守不住,拦不住,心有余悸又如何能打出此前那种摧枯拉朽的进攻呢?

换前两个赛季的曼城你试试,有几支球队能攻破蓝月亮的防线,又有几支球队能抗得住瓜迪奥拉的进攻?

战术,从来都是因人而异的,不根据实际情况,绝对就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