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体免疫"灭火?英国政府改口,未来几周将隔离70岁以上老人

昨日,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在《星期日电讯报》上发文称,"群体免疫"仅为一个科学概念,并不是政府真正的目标或战略。当日晚些时候,他接受英国天空新闻采访时还透露,将在未来几周内采取行动隔离70岁以上的老人,以保护他们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并在隔离期间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汉考克的这一说法,被视为是对3月12日首相鲍里斯"群体免疫"策略引发轩然大波的紧急"灭火"。

但汉考克的发声是否能挽回英国民众的信任,还有待观察。毕竟,94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98岁的菲利普亲王已经迁离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前往伦敦以外的温莎城堡躲避,如果疫情恶化,他们还将被安排到距离伦敦200公里的桑德林汉姆宫。女王迁离的目的是为了响应未来英国隔离老年人的政策,还是逃离"群体免疫"可能造成的大范围感染,我们不得而知。

为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鲍里斯扔下"群体免疫"的深水炸弹之后,英国民众已经开始恐慌,成群的购物者涌入超市,大批采购厕纸、洗手液、各种便于储存的方便食品等。在英生活的华人,一张机票18万,也要抢着买。同时,超过10万人已经在请愿书上签字,认为英国应当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来防止疫情蔓延,229名科学家发表联名信,呼吁政府停止"群体免疫",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主编也发推表示,英国的"群体免疫"就是在玩"轮盘赌"。

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看看如果英国真的实施了所谓的"群体免疫"政策,会有什么后果。据鲍里斯所说,要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病毒。据2018年世界银行的数据,英国的总人口为6649万人,60%就是3989.4万人,将近4000万。放任这么多人感染病毒是什么概念?截至目前,全球累计确诊共16.88万人,累计死亡6503人,病死率约为3.85%。按照这个病死率来算,到时候感染近4000万人的英国,将会有150万左右的人死去。

为

而且,这4000万人不会都是轻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80%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轻症、普通症,13.8%的患者为重症,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尚不明确。按照这个比例来算,英国将会出现约550万重症患者。重症患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患者将会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器官衰竭等威胁生命的症状,严重时是需要送进ICU病房的。然而2012年,英国境内还只有约4100张重症监护病床,到2017年,这个情况还没有好转。正常情况下,英国ICU的使用率尚且超过了90%,更不要说新冠疫情下患者暴增的情况了。

其实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能明白,英国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远远不能应付"群体免疫"带来的大量病人,更没有人考虑到,另外那80%的轻症患者还有转重症的可能性。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过,方舱医院内由轻症转重症的病例比例在2%-5%左右。这是患者受到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专业照料的结果,我们暂且就按2%的轻症转重症比例来算,约4000万感染患者中有约3191万将会是轻症,转重症的人数达到了64万。再加上之前的550万重症患者,总数将超过600万,一旦这个峰值出现,英国的医疗卫生系统还能撑得住吗?

为

当然,上面得出的数字,前提是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能够完全实施,达到他们眼中的理想状态。但是,随着患者的日益增加、医疗资源的逐步匮乏、医疗卫生系统的加倍过载,这一政策恐怕实施不到最后,就将宣告失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群体免疫"的确可行,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疫苗,二是轻症患者自愈后产生抗体。

现在的情况则是,一则没有疫苗。拿流感举个例子,在有疫苗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没有打疫苗,周围的人都有打疫苗,流感病毒就很难通过人际间的传染接触到这个没打疫苗的人,这个没打疫苗的人就不会得病,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群体免疫"效果。没有疫苗呢?就只能像英国这样,期待那80%的轻症患者尽快产生抗体。

为

二则等待轻症患者自愈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有可能将医疗系统压垮。这些重症患者本可以不被感染,在"群体免疫"的政策下,却不得不被迫承受让大多数人免疫的代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必然是老年人、体弱有基础病的人。并且,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万事必将先为新冠患者让路,那些没有被感染的却突发危重疾病、受伤的人,就将得不到救治的机会。

最后,就算是有了疫苗,身边的大部分人也有了抗体,也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健康,原因之一在于病毒仍可以通过非人传人的方式接触,如果没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就有可能让外界病毒进入人体;原因之二在于,流感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这种病毒极其容易变异,它每一年出现都是不同的样子,这就是流感疫苗的有效率只有60%的原因。

为

新冠病毒也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早前已有科研工作者报告,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现象,本文就不再赘述了。问题在于,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就是想要在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和正在变异的新冠病毒进行长期的赛跑,全然不顾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大量人员伤亡,这不是"佛系"抗疫,这简直是"硬核"抗疫。

这一策略,也违背了医学伦理。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昨天就发文表示,"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一定比例死亡病例的传染性疾病,在可能实现科学防控的情况下,选择群体免疫这种看似公平的策略,可能存在伦理的风险"。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不论是拥有较强免疫力的青壮年人群,还是诸如老弱病残的弱势人群,都是如此。

为

意大利是现在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医疗资源已经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将"更长的预期寿命"作为临床评估的因素,意味着老年人得到救治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英国目前只有1319例病患,和意大利相比,还不到最严重的时刻,当前应该做的是尽一切能力加强防控,而不是放任自流,让病毒在人群中畅通无阻。就算英国不能像中国这样承受经济停摆的代价,也不能拿活生生的人命去做实验,采取相对来讲更强硬的手段,尽量减少民众感染,降低死亡率,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