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軍頒佈新規定,這一次作戰飛機要大“換裝”到底有何目的?

在未來戰爭中,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凸顯,如何才能夠飛得更遠、飛得更安全、更隱形,成為新時代戰機生產過程中需要逐步解決和突破的瓶頸關卡。就當前的技術能力來說,可以從飛機的構造、大小、塗裝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提升性能和增加隱身效果,讓中國戰機擁有更多優勢。

我國空軍頒佈新規定,這一次作戰飛機要大“換裝”到底有何目的?

採用低可視塗裝的殲-16戰鬥機

據悉,中國空軍已經有全新的戰機塗裝與隱形要求做出了修訂,並且通過頒佈《空軍飛機塗裝及標識噴塗規定(試行)》來提升執行力和細節的把控。從作戰飛機的實戰性價值入手,從源頭開始對接實戰需求。

新規定更注重細節

近幾年,我國自主設計的作戰型飛機越來越多,從外觀到作戰實用性,都在不斷調整和提升,如今在“硬實力”上,逐步趕超的的中國戰機,又迎來了全新的“換裝”時代。“塗裝亦是戰鬥力”,此次新規定的推出,對塗裝進行了更趨向於實戰化的要求。需要按照規範性、統一性、可操作性和低可視性原則進行塗裝。

我國空軍頒佈新規定,這一次作戰飛機要大“換裝”到底有何目的?

新規定的頒佈,是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的。通過與各方人員進行意見的彙總,讓規定內容更具有科學性意義和針對性意義,更重要的是,強化了規定的可操作性。新規定主要是考量當前的實戰需求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作戰需求,既新服役的作戰飛機穿“新衣”,也給已經服役的“老兵”們,依據統一的標準,重新噴塗相應的標識。規定內容細緻地對不同類型的飛機的整體噴塗以及國旗、“中國空軍”等標識的噴塗做了明確要求。

作戰飛機大“換裝”到底有何目的

此次塗裝新規定中,反覆強調了低可視化塗裝。那麼,低可視塗裝到底有何目的,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呢?低可視塗裝並不是當下的新名詞,數年前我國已經在逐步完善中國作戰飛機的低可視塗裝工作。以殲20作為開端,繼而延展到殲16、殲11B等作戰機型。

我國空軍頒佈新規定,這一次作戰飛機要大“換裝”到底有何目的?

殲20

從外觀上看,給這些飛機“換裝”似乎只是顏色上的變化。可實際上這種全新的塗裝材料,不僅能夠在顏色上實現視覺隱形,還具備了電磁隱身的能力。以我國的新型戰機殲20為例,初期以周身塗裝以黑灰色為主,在正式服役後,改為銀灰色,高速飛於雲端時,自下向上看去隱身效果大為提升。

如今,越來越多的作戰飛機,從自身的機體結構入手和電子隱身設備的角度入手,實現了機身隱形力的提升,加上低可視塗裝,能夠很好地提升實戰應用性。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作戰飛機都能夠擁有如殲20一樣的隱身設備或隱身架構,但是通過塗裝的方式,也能夠進一步提升隱身能力,以便在實戰和對抗中,獲得更多有利的作戰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