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芯片這麼強,為什麼目前還沒有做電腦芯片,打破英特爾的壟斷?

資深HR布魯斯


華為確實研究出了自己的手機麒麟芯片。不過就目前的形勢分析,華為不會在個人PC電腦領域發力製作CPU芯片。原因有如下幾點。

1.手機和電腦的技術架構不同

雖然手機芯片和電腦芯片兩者都是集成芯片,外形看起來非常的相似,但內部使用的架構標準則完全不同。手機CPU芯片是遵循ARM架構的,而電腦芯片則是X86架構。正因為這種本質的差異,造成了在手機和電腦兩種芯片的製造工藝側重點不同。手機芯片應用於手機中控制功耗和散熱,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其次,因為手機沒有顯卡,手機圖形方面的處理是單純依靠集成在CPU裡GPU模組完成的。

而電腦CPU芯片恰恰相反,因為電腦CPU可以靠風扇散熱,所以散熱就不成為一個主要問題,這時電腦cpu的優劣主要是靠運算處理能力的高低來評價的。而且PC可以外接獨立顯卡,所以PC的CPU芯片一般圖形處理功能非常弱或者乾脆就不帶GPU功能。我可以看出,兩者的技術需求反差非常大,可以說兩者根本不是能可以拿到一起橫向對比的同類產品。

2.個人PC 領域的硬件商業格局早已確定

自上世紀60年代出現第一臺電腦至今,個人PC中最重要的兩種芯片CPU和GPU,其研發領域的供應商商格局早已定型,CPU方面的巨頭不光是英特爾還有AMD,GPU方面則是由NVDIA和AMD來競爭。雖然這兩個領域有突出技術能力的公司非常少,但一對一的PK競爭異常激烈。類似於快餐領域中肯德基和麥當勞的競爭態勢。PC領域的其他硬件如主板內存等,都是匹配著這幾家的產品規格和性能的來研發的。

即便華為有興趣進入PC芯片領域,但是從零開始追趕這幾家業界巨頭非常不現實。幾天做出來,華為自己的芯片,PC其他硬件部分的供應商不跟進,光有芯片但做不出成品電腦,這種努力沒有意義的。

3.行業發展趨勢決定華為不可能在短期內進入電腦芯片領域

PC發展歷史較長,基本沒有什麼上升空間,PC硬件屬於夕陽產業。而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尤其未來的5G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的使用效率和商業價值遠遠大於個人PC行業。所以華為繼續在移動領域做全產業鏈的商業佈局,同時保持5G的技術優勢,才是正確的發展之道。

綜上所述,華為發展PC芯片,暫時沒有技術積澱,也沒有合作伙伴幫襯,而且性價比還低。因此華為既無可能也無必要發展PC領域。華為只有專注做好手機芯片,多多在5G上發力,才能大展宏圖,為國爭光。


科技調查員


先強調一點,華為芯片設計的強項,在於內核集成,不在於CPU、GPU內核原創設計。這方面也是整個國內芯片設計業的最大短板。

華為目前確實已經推出鯤鵬處理器,從英特爾嘴裡搶肉吃問題不大,但說要打破英特爾的壟斷,還是有點早。

AMD和英特爾鬥了近四十年,日子還不是過得苦巴巴的。通過市場競爭打造的壟斷地位不是那麼好破的。


你看英特爾的老冤家AMD,CPU設計水平比華為厲害吧,和英特爾鬥了四十來年,根本就沒有打破英特爾的壟斷地位:PC市場,英特爾佔據82%的份額,是絕對的老大;在服務器市場,AMD的份額更慘,只有5%,英特爾佔據超過90%的份額。

華為做芯片設計不到20年,推出成熟可用的麒麟920也不到10年時間,和高通PK不過是最近兩三年的事,但要說打破英特爾的壟斷地位,華為可以存下這個理想,然後花時間去慢慢實現,急不得,因為英特爾比高通厲害多了。

英特爾比高通強大的地方在於,X86架構不是開放生態,完全由英特爾壟斷,英特爾不開放X86指令集,獨佔X86微架構設計,花錢也不賣,這和鯤鵬/麒麟芯片採用的ARM架構不同。

ARM架構是開放的,你可以花錢獲得指令集授權,也可以買IP內核自己魔改,或者直接購買ARM設計好的公版CPU、GPU內核,自己回去集成(華為目前在做的)。總之有錢就可以從ARM那裡買買買。

但在英特爾那裡,有錢買不到X86架構,因為人家不賣!

高通對英特爾的服務器市場覬覦已久,發起實質衝鋒,最後也以失敗而告終。


而且在桌面處理器領域,英特爾還有一個排它優勢:和微軟多年的老鐵關係(Wintel聯盟),使得英特爾處理器在兼容性和穩定性上領跑行業(不是指絕對沒有問題)。華為芯片目前缺少這種強強聯盟的優勢,因為國產操作系統現在還很弱雞。

是不是華為就沒有機會了呢?

也不是。

華為鯤鵬處理器的機會主要在國內服務器市場。


在目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下,政府、金融機構、能源等關鍵部門,PC、服務器的自主安全可控成為一個重要命題,華為作為國產芯片廠商,無疑更有優勢。

簡單說,華為芯片(鯤鵬處理器)在國內臺式機、服務器領域還是有很大機會的,但要說打破英特爾壟斷,還為時過早,不過前景不錯。


魔鐵的世界


一、華為有用於電腦的芯片

首先要說的華為有用於電腦的芯片,叫做鯤鵬920,去年的時候華為基於鯤鵬920推出了臺式機主板,服務器主板。

後來就有基於華為鯤鵬920這款芯片的臺式機、服務器出現了,比如下圖的這款電腦,就是基於華為鯤鵬920芯片的。

所以說,華為是有用於電腦的芯片,是基於ARM架構的芯片,不是X86架構的芯片。

二、電腦芯片最大的問題大於生態

但坦白講,這款電腦真的沒多少人買,一是芯片方面,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單核性能不能,靠核多,在整體性上才稍微有點看頭,但對電腦來講,單核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和intel、AMD的芯片比起來,沒有優勢。

此外,最重要的是,對於電腦來講,生態才是大問題。目前windows一統天下,佔到了85%以上的份額,基於ARM架構的電腦,不好安裝windows,這個才是大問題,很難讓普通消費者接受的。


互聯網亂侃秀


現在部分國人對於華為公司的作用過分誇大了,自從國人看到華為公司被美國封鎖,表現出極強的鬥志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華為公司這麼強,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神化華為公司了,好像沒有華為公司做不了的事情,華為的芯片技術也就是最近幾年剛剛有了點突破,而且在高端芯片方面已經完成了突破,但不至於在各個領域的芯片都能快速的搞定,只能講華為公司的實力很強大,畢竟有將近20萬的優秀員工存在,但華為公司不是萬能的,首先要尊重科學尊重事實,無論什麼技術都是需要一個技術積累的過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把所有東西都給搞定了。

由於國內在半導體領域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華為公司很多的元器件還是依賴於進口,由於消費電子裡面很多元器件構成非常複雜,美國的這次封鎖華為的事件其實對於華為公司影響非常大,一個企業再強也不可能擁有所有的元器件的生產能力,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也是不現實,不可能一家企業把所有的配件都配齊了,這種生產效率以及資金的需求都會非常的巨大,不符合現在工業生產的要求,現在的華為公司能夠對抗封鎖就已經是不錯的事情了,不要指望在各個領域都具備很強的實力,這也不是一個企業能夠真正做到的事情。

華為企業很多成績嚴格意義上講不完全是國內的技術主要是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設置有分公司,相當於拿全球的人才為我所用,這也是華為底氣的所在,畢竟國內像華為這種企業還是少的可憐,國內產業的發展還不健全,華為一家企業不能代表著整個國內的科技水平,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企業,百分百的股份屬於中國人,在資源匱乏之機還能調用全球的資源來支援華為,所以華為的抗壓能力強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

現在大家不要過分的神化華為公司,雖然這些年華為公司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這些都是建立在華為公司幾十年長期堅持不懈的投入換來的,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距離真正全面的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未來華為可能在芯片方面進一步拓展到PC電腦領域,但這些都要時間來驗證,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同現在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將來有一天肯定會在桌面版本的普及以及用應用。

不止一家企業想在PC電腦的CPU領域想著突破,但至今為止也只有AMD還能和intel能對抗下,華為剛剛開始有點起色就開始著,要取代英特爾的壟斷,只能講太看得起華為公司了,不要過分神話華為公司,只是一家規模巨大的科技企業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中可能承載了很多愛國的因素,如如果科技領域出現了很多類似華為的高科技企業,大家也不會寄託於一家企業這麼大的期望,這是中國科技發展史必經之路,不要去神話一個企業,這對這個企業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你怕是沒看到新聞。已經有電腦PC芯片了,是TO C還是TO B不得而知,但是有TO B肯定會有TO C ,反之亦然。

華為做電腦PC芯片也是不得已,因為辦公系統使用的WINTEL套件,包括HP,DELL,L聯想的機器,所以前段時間傳出聯想,戴爾對華為斷供。正因為此,華為從鯤鵬服務器芯片中拉出分支鯤鵬920S去做PC,這個在頭條上已經有新聞了,和太原的公司合作,可能生產放在太原。

鯤鵬920S基於ARM8架構,原來對外稱建立ARM生態,現在對外稱鯤鵬生態,可以看出華為的雄心,鯤鵬要源於ARM,但是也要發展出自己的分支,指令集或架構後續發展可能進行擴展以及更改ARM架構。

有傳聞,明年年初會推出基於鯤鵬的自主知識產權PC,OS方面是鴻蒙,還是deepin等國內OS,還不明朗,很有可能是鴻蒙。曾經看到過華為內部人員對於服務器及PC OS生態的分析,國內OS雖然有所謂的OS,但是投入明顯不足,不足以支撐新的生態的建立,所以華為需要建立自己OS,並通過開源構建生態的思路。目前從終端來看,應該是這樣的思路。

華為服務器:芯片,OS,數據庫 全套生態

華為PC:芯片,OS 全套生態

華為終端:芯片,OS 全套生態

這些都是翻天覆地,顛覆美國現有技術秩序的壯舉,是成是敗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華為,中國走出了這一步,必將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英雄在遠征,我們不加油助威,有什麼理由謾罵,詆譭,冷嘲熱諷呢


SamBa


架構和軟件問題。第一電腦是x86架構因特爾不授權你華為不能用,第二winter聯盟,你做出來芯片,微軟不支持操作系統也是白費,即使微軟支持了,還得office cad 暴雪 等一大系列軟件公司和遊戲公司支持才行。amd是特例,因為有因特爾的特別授權。


中國品牌汽車頻道


此芯片非彼芯片。就好像冬瓜西瓜都是瓜,西瓜不能熬湯冬瓜不能生啃。

之前寫過一篇回答,談華為和高通有什麼不同。

還寫過一篇文章,講英特爾(Intel)是如何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手機芯片和PC芯片差距大

很多人看到手機芯片每年計算能力都提升百分之幾十幾百,就忽視PC芯片的計算能力。

由於手機本身機身狹小,散熱困難。因此散熱,而不是計算能力,才是手機芯片的主要追求。

別看華為手機芯片計算機能力突出,真的比較同時代PC芯片,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PC芯片限制多

手機芯片,絕大部分都是基於ARM的架構深入開發而來。而ARM指令集(計算機計算的命令集合)是可以免費用的。

但PC就有所不同,PC芯片的指令集基本上被英特爾(Intel)把持,不能兼容英特爾的指令集,做出同樣計算能力的芯片,現在的PC軟件也無法運行。

PC芯片早晚都會做

但是,華為早晚會做電腦芯片。

這是為什麼呢?

1、我國部分行業(比如政府)更加優先採購國產芯片電腦。而這部分市場規模還足夠大。華為領先的芯片設計能力,在這裡是有利可圖的。

2、當手機的生態做得足夠好,可以反向佔領PC市場。例如華為的鴻蒙系統,如果有足夠的應用開發商,那麼華為在手機芯片滿足PC要求的時候,完全可以開發一個只能運行鴻蒙系統的電腦。


智匯元


電腦芯片沒那麼簡單,Winter聯盟護城河深不見底!

芯片即便能做出來,桌面生態怎麼辦?手機上一個Google服務的生態,就已經讓人喘不過氣來,電腦上的生態就更是密不透風。

軟件方面,比如Office軟件咋辦?其他各行各業的軟件,專業的、家用的、商用的……全部重新做?沒可能的!

硬件方面,各種外設、板卡……全部新做一個支持新芯片的版本?不可能的!

即便華為搞出電腦芯片,也只能用在服務器上,基於開源的Linux系統處理專業應用。在個人化和社會化的桌面領域,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Winter聯盟是很難被打敗的。

看看移動端的大發展之後,桌面端是否會萎縮吧,剛正面幾無勝算!


煙雲丶逸


你真以為華為可以上天?英特爾什麼實力,不是你我可以瞎猜得到的,這麼跟你說吧,我們現在可以買到的最新的英特爾處理器,都是他兩年前的產品,他為了保護技術,保持領先水平,兩年內的都不賣,我們國內現在最好的電腦處理器,性能都還不一定能達到他上兩代的水準,照這個現狀,你應該知道英特爾有多牛了吧。


閒雲孤鶴538


華為最近一口氣推出了幾款震撼業界的芯片,建設以昇騰和鯤鵬為核心的芯片體系。鯤鵬系列主要基於ARM架構,對標Intel提供計算能力,主要包括鯤鵬916、920;昇騰系列為AI芯片,主要包括310、910。其中,昇騰310最早於2018/10發佈,主要用於AI推理;昇騰910於2019/08發佈,主要用於AI訓練,對標英偉達V100。華為公開發布的計劃顯示,未來2年還將發佈6款以上芯片。鯤鵬芯片主要用於商用服務器。華為遲早會與英特爾在PC領域短兵相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