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個校長說“寧願孩子成績平平,老師也不要去批評打罵學生”,對這種觀念你有啥看法?

聚力行遠


校長這樣說盡管不太正確,但也是為現實所迫。畢竟,現實中的確有認真管教學生的老師最後落得渾身是傷!

1.制度規定的不完善使得體罰與正當懲戒沒有邊界,教師稍有不注意就被冠以“體罰”之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明確禁止體罰與變相體罰,但是對“體罰”的確切含義始終沒有官方明確詳細的界定。《在線漢語詞典》對體罰的解釋是:對少年兒童的一種錯誤的教育手段,如罰站﹑罰跪﹑鞭打等。這種解釋很容易讓人把體罰理解為對身體的任何懲罰,甚至是包括點一下、推一下等所有肢體接觸以及罰站式的非肢體接觸都定義為體罰,顯然否定了對違紀學生的合理懲戒。1989年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任何兒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這種界定看似比較科學合理,但是依然沒有明確定義體罰的範圍和合理限度。

2.“校鬧”的威脅、輿論的壓力使得教師(有時還包括學校)承受了過多的責任。由於法規政策對體罰與變相體罰缺乏明確界定,一些人對體罰與變相體罰的定義便無限擴大,加之部分學生及家長“維權”意識的增強,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迫於輿論對老師涉嫌體罰學生就會給予嚴厲處罰,導致相當一部分老師在管教學生方面越來越束手無策、甚至是心驚膽戰。當然,學校也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賠償等法律責任。如,媒體報道的周安員事件、楊守梅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3.在管教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與學校的管理地位不斷弱化,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敢管學生、不願管學生。有些學生不服從管理,經教育無效的,教師卻沒有任何合法的懲戒依據和懲戒辦法。有些老師為了自保,不得不消極對待學生管理。校長們也將體罰問題視為最頭疼的問題,對老師們三令五申、絕對禁止體罰。因此,出現“寧願孩子成績平平,老師也不要去批評打罵學生”的管教態度也是情非得已。

4.在確保不出事端的情況下,對學生該嚴管的儘量嚴管。在被授予合法合規的懲戒權之前,教師切不可因噎廢食,怕這怕那,不敢嚴格管教學生。不然,紀律散亂,會更加助長某些學生的歪風邪氣和不敬心理,出了事情教師依然擺脫不了責任。經過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嚴格的批評教育和校級班規管理後,相信大部分學生會有所改善。確有不服從管教的,也只能由其好自為之。

結語

美國學者德肯沃指出:“無論教師的消極態度對教師個體及學校組織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些教師的學生才是最終的犧牲者”。可以說,因學生教育管理問題造成的教師消極對待教育教學情況不在少數。長此以往,最終真的會毀了孩子。所幸,整治“校鬧”、維護校園安寧已順應民意地“入刑”。2019年8月,《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發佈,將對涉及“校鬧”的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嚴懲。2019年發佈的《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指出,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相信,隨著該規則的出臺,教師與學校在管理學生中將樹立起真正的權威。

★分享科學教子方法,觀摩優質教育案例,解決家庭教育困惑;關注教育事業和教師職業發展--【@教育心理專報】與您同在★




教育心理專報


我認為,一律不打罵學生,讓我們失去的更多。

這個觀點,是近兩年教了普通班後才有的。以前我教的都是重點班,對一些老師打罵學生總是不理解。我覺得我教的學生都是很認真的嘛,何至於要打要罵呢?這兩年我教了一個普通班,他們的頑劣搗蛋程度,完全顛覆了我以前的認知。這些學生的搗蛋,讓很多班級都陷入無法上課的自由狀態。我認為,這是由於現在的“完全保、不批評、更不能打不能罵”造成的。

這才讓我知道,有些學生是需要打罵的。


說一個昨天的故事。昨天我在輔導我的小孫女作業時,她總是不認真,要麼打呵欠,要麼東張西望。我要她認真一點,注意力集中起來完成作業,她就是做不到; 我又想了一些辦法來吸引她的注意力,還是不行。和她講道理,她就和我講一套一套的歪理:總之,就是不認真作業。我一怒之下,提了根小棒輕輕拍了她兩下,又吼了她幾句。她哭了。 這時候給她講道理,她不再頂嘴;再用其它辦法吸引她的注意力,她逐漸好起來。她不哭了,很認真地作業,很快就完成 了作業。

人都是貪玩的動物,不論大人小孩, 都是這樣。人們之所以要去工作,是因為有壓力:要麼是內心的,要麼是外部的。那些好學的學生是因為內心產生的壓力促使他們去學習,這些學生你根本用不著打罵;但是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就要使用外部的壓力,去強迫他們學習——這是不好的辦法中的好辦法。

但是打罵學生,一定要講究方法。我看到有些老師教育學生,要麼惡狠狠的罵,一切難聽的話都罵出來;或者往死裡打,好象打一個冤家大敵,要打傷打殘。懷著仇恨的心理去教育學生,是極其不對的。

打罵學生一定要講方法:要使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心甘情願接愛處罰。一定要有底線:不能打傷,絕對不能侮辱。我認為,這種懷著愛的打罵,沒有什麼不可以。——當然,現在要做這種“愛的打罵”也不可能,要有政策、社會、家長、學校的配合,現在幾乎無法做到。

不能打罵學生,讓我們失去的只有更多:它讓許多班級無法上課,老師學生都處於一種混的狀態。老師不願意混,但是他們沒辦法上課;學生中有大部分是要學的,但是他們也無法學習,只好跟著混起來,這是多麼大的損失呀!


令狐老老師


都是被學生家長給逼得,我就很理解老師管孩子,只要不出格就行,光靠辦法?拉到吧!孩子在家你不嚇唬著光用辦法他就聽話了?何況那一群大俠湊在一起。我孩子老師別說罵幾句,打幾下我也不會說啥的,老師也會打不重要的地方,打不壞,主要老師要鎮住他們。我兒子從生下來我沒打他一下,捨不得打,吃我的肉我也願意,到現在可到好,我說句話他根本不理我,他媽媽一瞪眼勤快的要命


暢翔未來168


這是個冷靜而且聰明的校長。

相對全國人數而言,考上清北的是少數,考上二本的也不多。

有些學生教不好,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蠢,蠢到以為不念書也能成功。所以,不要逼他們唸書,更不要打罵,他們不搗亂就謝謝了。對他們嚴格,不但浪費精力,還會讓熊孩子熊家長聖母婊道德帝異常興奮。

大部分的中等生,基於學習方法和學習環境,只能到這個水平,嚴格管理也沒什麼用,所以更不必打罵。

對於優等生,那就更沒必要了,打壞了罵殘了成績下降了心理有陰影了,適得其反。

同班同學,有人流芳千古,有的遺臭萬年,同樣的老師,不一樣的學生。

你不上進,老師有責任嗎?你爸媽幹什麼去了?

打罵學生是為什麼,如果不是學生做得不好,老師才懶得罵你,罵人能掙錢啊。

熊孩子熊家長那麼多,他們選了平庸自負選了不努力不上進,那就由他們。

老師又不是你爹。


譜寫春樂


班裡調皮搗蛋不受管教的學生,不管老師怎麼說教,都依舊我行我素。

說了學生不改,那麼只能和家長溝通。

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後,認真配合管教孩子,學生尚能養成 一定的行為規範。

但總有一些家長,知曉孩子不良行為後卻置之不理。如果家長放棄了直接管教,那麼孩子便會愈發肆無忌憚。孩子非常清楚,家長不管,老師更不敢管!


現在的老師為什麼不敢管學生了?

可能有一下幾方面原因:

1.老師的地位和權威在下降。
2.對學生的保護有些過分。
3.出事後沒有人為老師做主。


另外,大家看看教育局如何對待家長對老師的投訴,便會略知一二。


一旦有家長投訴老師,不管是非曲直如何,多多少少都會對老師的正常工作和教學產生一定影響。因為教委會排專員對老師進行調查,前前後後可能會持續幾周甚至更長。在此期間對於老師的議論本身就會對老師產生非常多的影響。如果這位老師有評優等事項正在進行中,那勢必不用想,一定在調查的影響下不會被評上。


懲戒權


所以,沒有法定懲戒權的老師,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事原則下,能不多管,絕不多管。因為多管多犯錯!

更不用說,現在存在非常多嬌生慣養的孩子,一旦受到老師的批評,二話不說跳樓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老師一旦涉及的這類事件中,基本可以說職業生涯畫上了句號!


素質教育VS應試教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義務教育更多的開始提倡素質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80、90後很多學生還有排名,現在9年義務教育正在逐步取消排名;全部用ABCD或優良中差等取代分數統計。

如此,孩子成績平平與否,在於孩子、在於家長;而不在於老師。因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更成為了老師的座右銘!不打不罵不管就不得罪學生和家長,就會無過。教育局也不會為難老師!這便是無過!


健康成長重要VS成績重要


在拔高到一個高度來說這句話!學生的健康成長重要,還是成績重要?很多家長會說,健康成長更重要!


最後,威廉老師想說:

嚴師出高徒!未成年的學生如要成才,須要磨礪。不吃讀書的苦,那麼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略去富二代」

國家制度層面,對於學生適當合理合法的懲戒權須交給老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dba3be4e94344129bffd144b4767dd6\

威廉說英文


我是比較贊同這個觀點的。

孩子的成績平平是由很多原因的,比如天賦、興趣、後天努力等。十個指頭有長短,每個人的天賦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是科學家,教育的目的是將父母給孩子的智商發揮到最大限度,而不是揠苗助長。每個人的興趣點不一樣,他可能對這科不感興趣對另外一科感興趣,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老師應該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因材施教。有興趣的學習是主動的,快樂的,沒有興趣的學習會使孩子揹負很大的壓力。

孩子犯錯誤可以批評引導,但是因為成績平平就去打罵是有違師德的行為,粗暴的打罵屬於違法行為。孩子成績平平有時不是因為他不想學,而是確實能力有限,盡了最大努力達到了瓶頸很難突破。如果批評打罵,會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嚴重的會引起孩子心理扭曲。老師和家長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加以培養。

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由黃磊、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兩個孩子磊磊和方一凡,方一凡活潑好動,鬼馬精靈,但是文化課成績平平,無論媽媽怎麼逼他,他也認真學成績就是沒什麼提高,但是他喜歡錶演,再最後的半年走藝考,成功的進入了大學,這是成功的。磊磊是個好孩子,成績穩居第一,他有這個能力,即使不用老師督促,他也會自我鞭策,最後考入了清華大學,這也是成功的。這部劇裡還有一個孩子叫季楊楊,在剛開始他是很叛逆的,被慣壞了,成績倒數第二,整天不好好學,最後得知了媽媽生病,季楊楊做出了徹頭徹尾的改變,自己努力學習最後高考成績也很好,去德國學習空氣動力學。這三個孩子代表了三種情況,他們的成功沒有一個是老師打罵的結果。

所以我覺得,如果孩子有原則性的錯誤要善意的批評引導,不管什麼情況都不要採取打罵的方式,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陳同學Mr


以下為個人觀點。首先,這個校長的觀點肯定是不對的,因為他站在了一個絕對的點上。我們都明白世事無絕對,沒有絕對的正確個錯誤。舉個例子,殺人法律上來說肯定就是錯誤的,但大家還記得那個因為母親被羞辱殺人的事麼?那因為女兒被校園霸凌殺了男孩子的事?當然,殺人這種方式不對,確實有時候被逼到那個份上了,法理難容,情理上可以理解。所以一旦有什麼是站在一個絕對的點上,那必然他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

然後,我們國家教育思想有一個很嚴重的誤區,叫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個理念是從什麼時候遺傳下來的不深談,我只來說這個理念是不是就是正確的?我國十幾億人口,想問問有多少是打成材的?又有多少是不打還是成了材的?成不成材和挨不捱打是否能畫上等號?

說完這兩點再結合起來,校長的話肯定是為了避免麻煩,但是也暴露出了那個偽命題,不學好是因為老師沒動手教育,動手教育了才能學好,老師動手教育是負責任的表現但會惹麻煩,老師不動手教育就是不負責任混工資的表現但安全吶。仔細品,有必然的聯繫麼?

教育半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一個老師我相信大多數從上崗第一天起就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然後再不斷的工作過程中總結別人的經驗不斷自我摸索,當遇到不學好的學生就開始使用摸索出來的那個方法來應對。就像很多網有說,我們小時候怎麼捱打那老師多負責多為我們好……可見動手教育並非沒有成果的,也算是一種對某些人來說好用又有效的方法手段。但是,我還是想問問說這些話的網友門,你們是被所有老師從小學圍毆到大學畢業的麼?打你們的老師長大了記著他的好了,讓那些沒打過的老師情何以堪?合著他們同樣辛勤教導你們就因為沒動過手就絲毫沒有存在感了?甚至就成了不負責任的老師了?

說到這裡,轉回到校長的那句話。打學生對不對?打人對不對?不打對不對?你們學校是跟打較上勁了麼?我始終覺得老師教學問,家長教德行,學生成績不好老師可以先分析下原因,是班上個別現象還是大多數?是一直這樣還是偶爾?是所有科目都這樣還是就自己這科?找到原因再來解決。如果確定自己盡了心了,依然如此那至少問心無愧,幹嘛非要喊打喊殺才證明自己負了責了?如果說什麼學生大多教不過來我就是個老師又不是家長,自己都想和稀泥混個工資那有學生成績怎麼都好不起來不是太正常了,那你就算把學生每天打一頓依然是個不負責任的老師。

最後總結下,我的看法就是,校長這句話極其沒有邏輯性但可能是他經盡滄桑之後最後的一點無奈吧,出於對老師和學校或者他自己的一種保護性言辭。



懶得寫字


他這個觀點是對的,把批評教育和打罵還是要區分清楚。

批評教育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和職責,這個要堅決維護,而且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師不應該只是知識教授者,也是組織管理者,對學生的管理水平也應有一定要求。

而打罵就不一樣了,一旦放開了這個口子,很容易產生學校和社會的對立,老師與家長的對立。

所以,儘快制定對學生的批評教育的方式和標準,公開透明,讓社會和家長認同,共同維護,才是管理學生的根本之道。


那個米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現在的老師,大都是成績不咋地的,自己原來在學校就不是什麼好學生,卻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好學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沒有那麼高尚,特別是在今天!以前我們的班主任才叫為人師表,做人做事,寫字談吐都是表裡如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尊重他!


祥鶴隱


現在關於教育手段和方法一直爭論不休,批評教育應該有什麼尺度,似乎說不清道不明,但是也有明確規定不可體罰,那當然更不可以打罵。

然而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都學刁了,只要老師批評教育過激,他們就上告,而且多數事情的處理並未真正依照法律辦事,而是偏向了學生,其影響就是把學校和老師搞得非常被動,弄得老師只好放手了。

看起來學生暫時爭得了自己的權益,可是有的學生因此更加肆無忌憚,而且帶動了一些學生學樣,認為老師對他們無可奈何了,然而事實上這樣的學生往往就是少數搗蛋鬼,但這樣事情卻影響整個的學校教育行為。

學校領導和老師學會了明哲保身,校長說這樣的話也是對當前教育現狀非常無奈的表現。學校最怕學生和家長來搞出事情,因為一旦有事,有理沒理都是學校不得好,這是因為有一個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害死人,學校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

所以作為一校之長最希望的是學校太平,寧願捨棄教育質量的提高,也不希望老師過激過嚴教育學生。當然,老師批評教育學生也不一定就是為了成績,這個要弄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