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旅游业,会不会有小爆发?

明航人


很高兴回复你的问题,我估计不会有。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经济原因,疫情过后,百业待兴。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复工,时间紧,任务重。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也都是紧急进入工作状态。没那么多闲钱和闲工再停下来去消费。特别是餐饮业,服务业,制造业到了倒闭的边缘。生存下来才是王道。哪有心思去旅游,不过周末一日游将会有。

2.情感原因,这个春节过得是最漫长的一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陪着家人。很多的旅游都是一边玩,一边陪伴着家人在一起。这个春节我们陪得很多了。有些估计都陪出矛盾了。再花时间陪着去玩,可能性不大了。过一段时间再说陪伴吧!

3.心理原因,毕竟这次疫情来势凶猛,很多人还是心有余悸,不敢轻举妄动。口罩也估计还将陪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我就是以上观点,不知道分析得对不对?

一日游活动还是渐渐恢复了。昨天周末就很多人出来享受生活了。但是都不敢在外面过夜。





大为在深圳


我不知道别人,我近一年的生活就是工作来填补我这两个月的亏空,有的人疫情过后还失业了,那就得更加努力找工作了,大的城市还有房贷的问题,租房的问题,好多好多的事,那还有心思旅游啊!当然哦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生活质量也不一样,可能他们有时间和心情去旅游,这就是我的观点。


小贺贺v生活


肯定会爆发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旅行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的人被困着

而这之后更多的人会选择走出户外

进行户外拓展

旅行有太多的美好

以下是个人旅行记得日记        

再见,拉萨!再见,翔子!一段旅途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梦想的318即将启程。对于318之前并不了解,一路上听说了太多关于她的美丽传说,毅然决定徒搭去云南。       跟翔子说了我想徒搭318国道的想法,他觉得不太现实,劝我坐飞机或汽车下去,我说我真的想尝试了一下,哪怕纯徒,上午收拾收拾包裹便出发了。出发地点地点选在西藏大桥旁边的318国道线上,翔子开车把我送到桥边,送我下车的时候还在劝我:“要不我们还是去汽车站吧!”“好,如果搭不到车我肯定回来!”翔子离开之后,一个人背着旅行包走在空阔的国道上,这一刻我俨然就是一个背包客,左边是拉萨河岸,右边是高山草甸,心中澎湃着一声呐喊:“这里才是我的世界!”

       此时我俨然就是一个背包客,背着沉重的旅行包走在空旷的318国道上。路上遇到了同样准备徒搭川藏线下青藏高原的阿瓜、阿月及山妹,一个行变成了四人行。阿瓜是一名资深驴者,退伍后的他热爱徒步旅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据他说曾经背包穷游韩国三个月(在不通语言的情况下),用了1.5年时间走遍了新疆。阿月是名应届毕业生,川藏线算作她毕业旅行的一部分吧,后来她在自己的一篇日记中写到:“自己不想为这次旅行冠以任何意义,把它当做一件有意思的事进行就好,算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是的,不需要冠以任何意义,只需要把它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好。山妹是个地道的云南姑娘,爽朗的性格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一个人徒步墨脱线,于此就能看到她的智慧和勇气。关于他们,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却不知道怎么去说,我想还是交给时间这个主轴吧!

        开启了四人徒搭之旅,第一天从拉萨-墨竹工卡-工布江达-林芝,一路换了三辆车:轿车、皮卡、货车。山妹说我们真的很幸运,四个人一起搭车的确很困难,一路搭车、一路前行。我想师傅一定也很乐意搭上我们四个逗逼,一路的欢声笑语,从未停息。偶尔也会参与其中,跟他们闲扯,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车窗外,生怕错过每个美妙的画面。群山草甸、碧水环绕、白云缥缈、田园小居,一幅幅画面不断的在眼前涌现,318俨然是最美的公路。到了墨竹工卡搭上了一辆大卡车,师傅是四川人,来到西藏也是好多年了,一直以来跑的就是拉萨到林芝这段线路。师傅说:“自己经常会顺捎一些背包客,年轻的时候出来走走挺好,看看这个世界、扩大自己的眼界!”“嗯,这一路每天都是惊奇,遇见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似乎这个话题点燃了师傅的兴趣:”再年轻点,我也要像你们这样。“”哈,那就是太任性了。“一路上,和师傅交流最为频繁的莫过于阿瓜,操着纯正的川音跟师傅聊的不亦乐乎,搞得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地道的四川人,后来才听阿月提起他在四川当过兵的经历。

       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师傅停下车来让我们拍照,山风扑在脸颊上,冻得冰凉,却依旧伫立在冷风中,望着远处巍峨的雪山及缥缈的云雾,期待时间停留在这一刻。








背包客的自己


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过年期间封闭了一个多月,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在疫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是两个月还是三个月或者是半年或者一整年都有可能,我认为疫情过后人们抓紧生产,大家工作的时间应该会延长,原本有些上班族双休的变单休,人们旅游外出的时间减少。


疫情过后大家都有一个戒备心理,短时间内不会大量往人多的地方聚集,人们旅游或者在本地的地方旅游多一些,不会跑太远的地方旅游,不会有小爆发。


花落上秋


2020年1月下旬全国景区相继关停。目前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地的景区也开始陆续开放,以江浙沪为代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纷纷跟上,其余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复苏。

2020年2月19日,杭州西湖景区率先进行有序开放,不少游客佩戴口罩在西湖边散步。江浙沪地区,杭州除西湖景区外,其他公园、广场、露天运动场等均已全部开放。南京现有的国家等级景区及市文旅局直属公园共计11家景区、公园也计划恢复运行,其中包括玄武湖景区、雨花台风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等。

需要注意的是,游客们都必须实名制购票并且佩戴口罩入内,在进入景区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在景区的人流量控制上,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提倡分时段间隔性入园。

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当年4月至6月,我国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市场均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2003年甚至出现“十年不遇”的首次下降。而非典疫情过后,国内旅游市场便出现井喷现象。

所以我相信疫情过后必会有一轮小爆发!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当年4月至6月,我国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市场均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2003年甚至出现“十年不遇”的首次下降。而非典疫情过后,国内旅游市场便出现井喷现象。


航拍延安


多数涉旅行业的人群都希望“战疫”后旅游业可以迎来期待已久的“井喷”,但是综合考虑等因素。本人认为井喷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旅游业未来可能会井喷”这一论断来自于人们的弥补性消费心理,由于春节小长假没出去玩,快“憋疯”了,下一个假期一定“狠狠玩”恶补回来。

狭义上的旅游业井喷主要指疫情结束后出游人次大幅增加(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然而旅游供给存量则相对稳定,短时间内游客数量的暴涨势必对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试想旅游目的地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蜂拥而至的游客?

因此所谓的旅游业井喷也并不是当前旅游业最为理性、健康的发展状态,最好的办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旅游业自发地、惯性地从当前的,这才是旅游业最好的状态,也是我们旅游从业者希望看到的。

由于当前国内大部分游客都集中在法定节假日出行,所以节假日期间仍然会以“看人山 看人海”为主。预估下半年国内出境游人次将大幅攀升,入境旅游市场受影响较小,可能会略有下降。国内游游客数量会略有上升,总体来说和往年同期增幅比率不会相差太多。

虚拟景区扎堆齐上线。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至少20余个城市、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江西、黑龙江、山东、江苏、宁夏等地景区与在线旅游平台、科技企业合作,采用VR推出全景虚拟旅游项目,部分景区还开设了语音讲解服务。在业内看来,疫情防控的需要让许多景区不得不按下线下旅游的“暂停键”,但这也倒逼失去了门票收入的传统景区加速突破原有经营方式,利用线上科技挖掘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快步迈入智慧景区的行列。

同时,漫长假期催生“无聊经济”。以“云蹦迪”、“云撸猫”为代表的无“聊经经济”充分展示了生命力及其活力,受众人群囊括了80-10年代年龄段的人群。

科技改变旅行,但科技当前还算不上是旅游产品。旅游产业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就决定了“云**”只能是线下旅游的补充和延伸,永远不可能取代实际旅游行为。未来某种科学技术成为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的时候,这种状态可能会被改变甚至颠覆,至少在目前看来还是很遥远的。


时一妈妈的旅行


疫情过后的旅游业,会不会小爆发?

下面称述下个人观点:1.自我觉得会爆发,不是小爆发,而是大爆发,在疫情期间,每个人心里都会呐喊着,我要出去、我要吃这、我要吃那、要去这游山、要去吗玩水、还我要自由……一旦解封或者疫情消失,人们就如同被大坝挡住的洪水,一旦开始泄洪,便会一哄而上!

2.疫情期间,很多人经历过生离死别,更会看开,觉得没有必要每天累死累活的干着活,人生数十载,不过75..除去在床上睡觉的一半,不过37,除去老幼各十年,不过17,再除去工作又去10年,不过7年,再除去生病吃饭这些,还剩三四年罢了,人生,在自己手里的也就那么区区几年罢了,世界这么大,不出去看看,太可惜了……

3.疫情虽说旅游业受到波及几乎停止,但物极必反,17年的非典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淘宝,京东,这些大佬都是通过一个危机后蓄势待发,方能做大做强,危机的背后必是一个个巨大的商机!


秋枫识意


疫情后旅游业会有小爆发,并且旅游会必须增长一段时间。

第一,从今年年初开始,很多计划出行和已经确定近期出行的人们,由于疫情问题,相继放弃,及退团,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本意不想去了,多数是因无奈放弃,所以他们在等待疫情过后重新将旅游计划提上日程,或是即刻启程。

第二,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至少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了,大家基本都是宅在家里,就是很多暂时不想出游的人,也被憋的想走出去放飞一下自己和家人。

第三,政策带来的利好消息也会促进旅游业发展,如全国高速公路暂时免费就能很好的拉动旅游经济,看看以往节假日黄金周高速免费后车满为患的场景就能推断出来,更多人会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出游,一路上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都能掀起旅游业的小爆发。

从目前的形势看,国外疫情还不算稳定,所以今年出境游会差一些,国内游会同比增长比较明显。








顽主函函


爆发会有的,但真的是小小小小爆发。

理由有几条,没钱、没时间,没得玩。

1、没钱,这次疫情爆发,让大部分行业都蒙受损失。原本的生产计划,赶不上指标了,股票、金融也是一片绿油油的,再看看服务业,呵呵,门都不出了。哪来的的服务业?

大家手上没钱了,只能先顾温饱,再把房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赡养费补上。剩下的就存着吧。

2、没时间,这次的春节假期,变成了加长加长再加长版。很多朋友和我们旅游业一样,已经有了2个月的超长假期。而什么时候复工,还不得而知。等到一切恢复正常,还不赶紧利用今年剩下的时间赶业绩?还有假期出去旅游吗?

3、没得玩,本来全世界都是我们的旅游目的地,可现在这情况,今年我们也就只能在国内玩玩了。

2019年我国的旅游总收入是6.63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金。今年国际旅游收入的这块是没了,出境旅游这块也没了。即使需求都转向国内游,说实话,也没那么高的接待能力。

当然,爆发也是有的。毕竟我们已经在家憋了2个月了,出门散散心,去大自然中呼吸下新鲜空气,是我们的生存需求。

但是这之后呢?

今年旅游业已经不再指望“爆发”了,我们只求“活下去”。


攸声旅游


我们相信,冲击只是一时的,疫情过后,旅游行业终将回暖,甚至会有报复性增长。”据上海证券报,途家民宿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李珍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不管是李珍妮还是旅游界,对报复性增长的信心,或是来自2003年“非典”结束后,旅游行业的强劲表现。毕竟,根据携程的数据,2003年7月,携程平台票量增长200%;“非典”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而当时国家旅游局资料也显示,2003年8月,旅游业数据回弹到2002年同期水平。这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1.5%,旅游总收入13.07%。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强劲的表现,只是行业的回暖。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出现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9166.21万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4.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4%和14.6%;国内旅游人数8.7亿人次,收入3442.2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11.2%。要知道,国家信息中心曾于2002年底做了一份预测报告,分析出2003年中国旅游收入将达到6010亿,同比增长12%。但2003年的旅游实际总收入,却同比减少了12.4%。这也意味着,以“非典”时期为参考,行业回暖是必然,但不足以说明旅游业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不仅如此,“螳螂财经”认为,从需求、时间以及经济这三点构成旅游的硬性条件来说,旅游业也不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从需求上来说,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疫情的封闭期间,相比于旅游,人们对美食这种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有着最强烈的渴望。也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因此,对行业来说,疫情后的恢复,也是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需求恢复后,才会逐步走向旅游这些满足精神享受的需求。从时间上来说,旅游是有季节性的,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一个旺季过去了,有些景色或者有些表演等等就没了。即便是对于有强烈出行需求的人来说,也需要等待合适的假期,而目前最近的假期是五一,那时候即便疫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但几个月以来被疫情支配的恐惧依然让人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五一、十一这种“人满为患”的长假。从经济上来说,在疫情的停工停业期间,大多数企业、个人都是“只花钱不挣钱”,而旅游尤其是长途旅游,却不是像出门吃一顿饭一样,花几十几百就能满足的需求。当企业需要恢复生产、社会需要恢复活力、个人需要经济来源时,大家是更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工作上先保证收入,还是贸然投入大笔资金去满足非刚需的精神享受需求呢?疫情的控制从来就不是戛然而止的结束,经济的恢复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然,我们十分确定,也十分有信心,旅游业肯定会恢复到如常的繁荣,当一切如常之后,该出门玩的会出门玩,但该加班的,也依然会还这一颗想出去玩的心,继续在办公室加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