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電腦開機時,你一定曾收到過電腦管家的提醒:

本次開機用時27秒,已擊敗全國98%的用戶。

然而,卻沒有一款“管家”軟件來告訴你,你的人生處於什麼位置。

別自卑了!!!

你遠比你想象的突出。

如果本科畢業,你在學歷上就已經超過全國93%以上的人了。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PART 1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中國遍地大學生是事實還是錯覺?

過去,大學生是珍稀物種。珍稀到什麼程度呢?

誰家要是出了一個大學生,全村都要敲鑼打鼓放鞭炮。

一位1994年的考生回憶道,“母親放牛回來知道我考上大學後,高興得手舞足蹈,逢人便炫耀,當晚還宰了一隻老母雞慶賀。”

不過現在,大學生好像早已貶值。遍地都是。

媽媽總是在嘮叨“考個研吧,現在大學生一抓一大把”。

網上也經常出現類似“大學生當門衛”“大學生賣豬肉”的新聞。

那麼,中國大學生,真的多到“一抓一大把”的程度了?

未必。

先來看看2017年的數據。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普通本專科學生數 / 教育部官網《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PART 2

教育部《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裡提到,去年中國新增384萬本科畢業生。

384萬,看起來數字龐大。

實際上呢?

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只是滄海一粟。

按中國13.86億(2017年)人口來算,這384萬新增畢業本科生,只能佔到國民總數的0.28%。

不僅如此,你還需要知道:

在過去,中國的本科畢業生人數,比這要少得多。

什麼意思?看下圖。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1999-2012年高校錄取人數(含本科生專科生)/ 教育部

PART 3

1999年,中國高校錄取人數只有160萬人。圖表中未顯示出的1999年之前的年份裡,本科生人數更低。

而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是1999年的4倍多。

1999年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

究其原因,是當時實行的高校擴招政策。

1999年,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擴大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輸送大量的人才。

在這之後,本科生數量迎來了井噴式增長。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高考考場前等待的人群 / 視覺中國


1999年之後,發生了這兩個變化。

1.本科高校數量激增

1999年,中國本科院校數量只有573所;

而截至2017年,本科高校共有1243所;

年均增長37倍。

2.各大高校陸續增開專業

2018年,僅江西一省就新增了70個本科專業。

更不要提江蘇、北京等高校密集的省市了。

那麼話說回來,中國現在究竟有多少本科學歷者呢?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將上表所有年份加上今年數據求和,大約為9000萬。

這也就意味著,恢復高考後,中國本專科學歷在總人口中佔比為6.49%,不到7%。

由於專科數據不完全可查,這裡暫不做計算。

但至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本科畢業,你已經在學歷上超過了93%以上的中國人。

而如果你是一本畢業,甚至是985高校畢業、C9高校畢業。

那麼你就更是站在了學歷金字塔的頂端。

PART 4

你所看見的世界,不是完整的世界

既然本科學歷者這麼少,那為什麼全社會都會有一種大學生“多如牛毛”的感覺呢?

最首要的原因是,中國實在是太大了,中國人實在是太多了。

住在松江大學城(上海)的你可能會覺得身邊到處都是大學生;

但你不知道,面積佔全國7%的青海省,全省只有3所公立本科院校;

在中關村上班的你可能會為自己的本科學歷而自卑;

但你不知道,在西部的小縣城,大學生的數量屈指可數。

白天不懂夜的黑,北上廣深不等於全中國。

居住在大城市的我們,其實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更難對“差異”二字有深切體會。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目前,中國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13年。

而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這個數字不足7。

相差了近一倍。

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生活區域和社交圈子,這個區域和圈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

就好像盲人摸象,限於認知能力,每個人都只能認識局部。

而你認識的是怎樣的局部,取決於你所處的環境。

很多從小縣城裡考出來的大學生,在家鄉備受讚譽。

來到大城市卻被淹沒在人潮中。

不僅如此,教育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

PART 5

既然本科生這麼少,為何工作還是難找?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應屆畢業生讀者都會納悶:

既然本科生這麼少,為什麼工作還是難找呢?

這是因為,本科生少,好企業好崗位更少。

每天數百萬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全都瞄著那幾家大公司。

僧多粥少,自然有人餓肚子。

前段時間的秋招和往年一樣,頂級熱門不外乎幾家互聯網巨頭。

但公司再龐大,吸納力也有限。

一年幾千人的招聘計劃,和應屆本科畢業生的總數相比,九牛一毛。

同樣廣受應屆生追捧的還有公務員。

正在報名中的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目前崗位平均競爭比已經達到了40:1,個別熱門崗位甚至已經突破了2000:1。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截至10月29日,國家公務員考試競爭最激烈的職位 / 華圖教育


大學生起點高,眼光也高。“不願屈就”,直接造成有的地方“千里挑一”,有的地方無人問津。

一多一少,就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表象。

所以,其實並不是大學生就業難,而是讓大學生就業滿意,難。

此外,部分大學專業設置不合理,也是限制本科生就業的一大原因。

以新聞傳播學為例。

大學擴招前全國高校開設新聞系的僅70餘所,總招生人數是不到6000。

但到了2010年,上面的數字分別擴大到了500多所學校,7.5萬人。

新聞學的井噴導致了人才供過於求,不甚合理的課程設置又不能很好滿足行業需求。

結果是什麼?

新聞傳播專業的對口就業率不樂觀。

而根據智聯招聘2017年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情況調查報告,有38.5%的畢業生選擇了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

簡言之,大學的專業設置,不能對接社會需求。

所以,就業難問題確實存在。

究其根源,卻並不是大學生總量過多造成的。

相反,和很多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大學畢業生比例不算高,總體國民教育水平有較大提升空間。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在高考考場外焦急等待的家長 / 視覺中國

PART 6

拋棄數據和規律。

人生的所有所得,還是來自於個人的努力,而非學歷的空殼。

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孩子們為了讀書而拼命努力;北上廣深,人們在為了找個好工作而拼命實習。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2017年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情況調查報告

雖然個人起點不同,但不斷往前走,也總會有更好的人生。

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辭,強者選擇迎難而上,弱者選擇逆來順受。

讓我們做一個不認命,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擊敗93%的中國人,有本科學歷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